拼多多盯上種草業務,大廠們要如何破局?
出品/電商派Pro
作者/李響
拼多多盯上種草業務
種草,一直是互聯網大廠難以割舍的一門生意。
這些年來,各大平臺持續加碼布局,從淘寶的“逛逛”,到微信的“小綠書”,再到網易的“網易小蜜蜂”,這些都是他們發力的有力印證。
而最近一段時間,拼多多也踏入了這一賽道,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近期,拼多多相繼面向商家發布2025年2月短視頻種草達人月度收益新星榜、3月短視頻種草達人月度收益明星榜。
李響了解到,上述榜單是根據達人賬號的內容質量和收入情況綜合評定,是拼多多首次發布短視頻業務的種草收益相關榜單。
其中,短視頻種草達人月度收益新星榜涵蓋美食種草收益、居家好物種草收益、時尚種草收益、母嬰育兒種草收益等5個領域的收益TOP3作者榜單,時間范圍為2月1日至2月28日。
相關信息透露,美食、居家好物、時尚等領域排名前三的種草達人,月度收益在數千元至萬元區間;母嬰育兒等領域排名前三的種草達人,月度收益則普遍在千元上下。
圖源:多多視頻
回顧2024年12月,多多視頻正式上線“多多種草計劃”,以“高流量扶持、高現金補貼”為亮點,面向站內征集優質種草內容。達人參與“多多種草計劃”后,審核通過的視頻將獲得流量扶持,單條過審視頻最高可獲1000元左右的現金獎勵。
而上述榜單中達人所獲現金收益,均來自于“多多種草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多多種草計劃”的種草達人,不僅能獲取平臺現金獎勵,還可通過在視頻中添加商品鏈接賺取帶貨傭金。
此外,拼多多面向商家還推出了“話題種草”活動。平臺會依據節日節點、營銷熱點等動態節奏,為各品類商家定期打造的專屬話題,商家只需要上傳符合話題的帶貨視頻并帶上話題,經平臺審核通過后就可以獲得1000的流量扶持。同時,拼多多還啟動商家調研工作,后續或計劃推出短視頻“定向推廣”功能。
通過上述方式,拼多多正在切入種草領域,目前該業務已進入常態化運營階段。
相比之下,拼多多并未選擇布局種草App,而是選擇從短視頻賽道切入種草領域,可謂是另辟蹊徑。
拼多多為什么這樣做?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要發揮出多多視頻的流量優勢。此前,有數據顯示,2022年底至2023年初,多多視頻的DAU已突破1.5億,目前穩定在1-1.2億,用戶單次使用時長峰值曾超40分鐘,現在基本穩定在30分鐘左右。
圖源:多多視頻
多多視頻所具備的穩定流量規模,日活躍用戶數在一定時期內保持在可觀的數量級,且用戶留存長效持久,粘性頗高,這對于一心想要發力種草業務、開辟新增長曲線的拼多多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從本質上來說,種草并非單純的內容分享,而是借助優質內容為商家提供精準的廣告服務,并且需要促進商品的交易轉化。
在拼多多的業務版圖中,多多視頻憑借其龐大的用戶基礎、多元的用戶群體以及成熟的內容生態,與種草生意所需的流量、場景、轉化等各項要素高度適配,是拼多多切入種草賽道的不二之選。
從當前態勢來看,拼多多的種草業務處于起步階段,站內的多多視頻是其核心發力點,后續平臺是否會有進一步的動作,需要持續關注。
大廠死盯種草生意
在互聯網大廠進行商業版圖擴張的過程中,種草經濟迅速崛起,并成為他們競相爭奪的戰略高地。
早在2011年,網易便推出輕博客產品 LOFTER,以興趣愛好為核心定位,致力于打造年輕人專屬的興趣社交平臺,發展為品牌方青睞的種草陣地。
上線后,LOFTER 迅速吸引眾多攝影師、穿搭達人、健身愛好者及美食愛好者入駐。
2014年前后,同人粉絲群體開始向LOFTER遷移,使其逐漸發展為國內同人文化的重要陣地,但始終未能發展成為大眾化的種草應用。
圖源:LOFTER
今年,網易北京研發團隊推出獨立App“網易小蜜蜂”。官方介紹,該產品意在為年輕人搭建分享與交流生活日常的內容社區,幫助用戶探尋理想的生活方式。從實際體驗和功能設計來看,“網易小蜜蜂”與小紅書存在諸多相似之處。
圖源:網易小蜜蜂
阿里在種草賽道同樣面臨挑戰。自2016年起,阿里便開始布局種草業務,從以算法推送圖文商品的淘寶“有好貨”,到主打圖文內容營銷的“必買清單”,再到集圖文與短視頻于一體的“逛逛”,以及“態棒”“吃貨筆記”“如我”“友啥”等產品,盡管阿里持續投入、多次嘗試,這一業務卻暫未出現太大的起色。
至于抖音,推出可頌App、有柿App、Lemon8等種草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同步開展布局。其中,Lemon8截至2024年12月,全球月活躍用戶已攀升至1250萬,市場表現還算出色。
圖源:Lemon8
但將目光投向小紅書,截至2024年6月,其月活躍用戶便已突破3億大關,日活躍用戶(DAU)更是超過1.2億,Lemon8目前還與其存在不小差距。
對比之下,可以發現,盡管眾多大廠紛紛入局種草領域,但至今仍難以打造出一個能與小紅書正面抗衡、勢均力敵的強勁競爭者。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小紅書以社區起家,擁有獨特的社區氛圍和用戶粘性,且用戶群體多為年輕、高消費力的女性,她們樂于分享和獲取真實的使用體驗,形成了獨特的社區文化。
而上述大廠推出的種草產品缺乏用戶沉淀過程,要想精準復刻小紅書所獨有的社區特質與用戶定位,難度不小。
再一個,小紅書已在用戶心中形成了“種草”平臺的認知,用戶遇到消費決策問題時,往往會首先想到小紅書。這種認知和用戶心智的占領是其他大廠難以通過簡單模仿來獲得的。
既然獨立推出App成效欠佳,那么在用戶基數更大的主站布局種草業務,是否可行?
從過往案例來看,效果確實要好一些。此前,微信公眾號推出圖片+文字的“小綠書”發布形式,抖音在站內增設圖文板塊,都收獲了不少積極反饋。
圖源:公眾號助手
圖源:抖音
如今,拼多多依托多多視頻切入種草賽道,或許也是看中了主站布局種草業務顯著的成效。
種草生意不好做,大廠要如何破局?
從過去到現在,種草賽道的布局難度始終不容小覷,即便如拼多多等實力雄厚的大廠,也依舊處于摸索階段。
布局種草到底難在哪里?在李響看來,這一業務對大廠的運營能力與資源整合能力要求很高。種草業務看似是內容與消費的簡單結合,實則涉及內容生態建設、用戶興趣培育、商業轉化路徑等多個維度的平衡。
換句話說,既要保證內容的優質與真實,又要實現商業變現的高效與可持續性,對于淘寶、拼多多這類缺乏內容基礎的大廠來說,難度不言而喻。
不過,種草賽道依舊有利可圖。尤其在互聯網行業面臨流量增長見頂的困境,商業化需求愈發迫切的當下,這一賽道的前景和潛力更是不容小覷。
接下來,如何將種草與商品深度融合,打造更具粘性與轉化力的消費閉環,或許將成為拼多多們探索的新方向。
種草賽道的角逐尚未白熱化,各平臺將如何出招破局,值得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