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關閉天貓、京東海外旗艦店 或將拋棄海外業務
聯商網消息:日前,屈臣氏海外旗艦店發布公告,宣布屈臣氏海外天貓旗艦店、屈臣氏海外京東旗艦店將于12月27日停止接單并關閉店鋪。
屈臣氏方面表示,今后將繼續用在天貓和京東的電商平臺的屈臣氏官方旗艦店為顧客服務。
拋棄海外業務?
屈臣氏在公告中表示,店鋪將于12月27日23點59分停止接單并關閉店鋪,在此之前所有訂單將正常發貨,如有任何售后問題,消費者可在1月30日前聯系客服。
《聯商網》了解到目前屈臣氏天貓海外旗艦店擁有粉絲數量67.1萬,雖然還未正式關店,不過屈臣氏海外旗艦店目前所售商品僅為7款,京東海外旗艦店雖然所售商品數量超過天貓,不過大部分商品也已顯示缺貨狀態。
屈臣氏在天貓海外旗艦店公告中表示“海量進口商品已經進駐屈臣氏官方旗艦店”。
屈臣氏可能正在收縮其海外業務。有分析認為,屈臣氏在跨境政策利好的背景下縮減海外業務,或與企業內部發展不平衡有關,需要通過關閉運營不佳的邊緣業務,向主力業務回歸。
《聯商網》查閱發現,目前屈臣氏APP中“購全球”板塊正在打折促銷,官方商城中的“全球購”板塊鏈接已經無法點開。
加碼國內電商
和海外業務的收縮不同,屈臣氏在中國境內加強與電商平臺的合作。
一方面,屈臣氏聯合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推出“閃電送”業務,另一方面,屈臣氏攜手“京東到家”達成合作。
據悉,自2018年3月起,屈臣氏便與餓了么便在廣州開始試點合作,至10月份已上線1600余家門店,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230個城市,預計年底前將上線完成2500家門店。11月屈臣氏又宣布與美團閃購開啟業務合作,預計年底將完成2500家門店上線。
不管是聯手美團、餓了么還是攜手京東到家,都表現出了屈臣氏對電商業務的重視。
根據屈臣氏提供的數據顯示:雙十一期間,天貓屈臣氏官方旗艦店銷售增長超過60%,京東屈臣氏官方旗艦店在品牌自營店中排名第一。在屈臣氏電商平臺上有超過2000種進品商品銷售,深受消費者青睞。在雙十一期間,通過屈臣氏電商平臺售出的進口商品超過96萬件。
截止目前,屈臣氏天貓官方旗艦店擁有粉絲624萬,京東官方旗艦店粉絲數量也達149.5萬。
重視實體零售
近年來屈臣氏正在積極謀求轉型,表現在實體業務上,就是店鋪和商品的轉型升級,讓屈臣氏越來越年輕化。
自2017年起,屈臣氏就實施了一系列包括打造全新潮流店和彩妝概念店colorlab、加碼彩妝減少自營產品的一系列舉措,到了2018年,屈臣氏先是與歐萊雅合作打造彩妝空間,然后跨界開出“戀與制作人”主題店、聯手網易云音樂開出美妝音樂主題店、聯手小米合作,將科技產品引入門店,豐富商品種類。
如果這些都是屈臣氏在商品內容上做的改變,那么今年5月31日在香港長江中心開設全新購物概念店CKC18則是完全打破了以往的經營模式。
根據此前報道,CKC18是屈臣氏集團最新的購物概念項目,除了傳統美妝區外,還設有環球美食專區、電玩潮流區以及美酒區,而無人收銀技術、vr試妝的引進更是完善了顧客的購物體驗。
如何提升業績是關鍵
不管是收縮海外業務還是加碼電商、轉型升級,屈臣氏要提升的終究是業績。
根據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00001.HK)此前公布的中期業績顯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屈臣氏中國收益總額為123.53億港元,同比增長16%;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24.7億港元,同比增長13%。
根據公告,屈臣氏同店銷售額跌幅于2018年上半年下降至1.4%,而去年同期跌幅則為4.3%,同店銷售額雖然仍在下降,但跌幅收窄。
屈臣氏業績雖有好轉,但是仍不及其鼎盛時期。
值得期待的是,今年3月16日,長和發布公告稱李嘉誠卸任董事會主席一職,其長子李澤鉅接棒,而屈臣氏今年的改編動作也是發生在李澤鉅上任之后,未來屈臣氏在李澤鉅帶領下如何發展、能否再現當年輝煌,也成為業界最值得關注的事。
(來源:聯商網 羅秀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