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售,殺熟……20年的攜程 更名后能更好嗎?
圖片來源:攜程官網
聯商網消息:10月29日,攜程集團在上海市世博中心度過了自己20歲的“生日慶典”。梁建章、范敏、沈南鵬、季琦四位攜程創始人也罕見地同臺,奉上了一出“回憶殺”。現場,攜程的英文名從CTRIP改為TRIP.COM,似乎攜程就要迎來了新的春天。
1.
縱觀攜程20年的發展,2000年、2003年、2015年是三個重要節點。
1999年10月28日,攜程旅行網正式開通,2000年,在自身仍處于虧損狀態時,攜程收購了吳海創辦的商之行和當時中國最大的訂房中心現代運通。而這兩次大膽的收購讓攜程獲得了凱雷集團以及其他聯合投資方的1200萬美金的第三輪融資,攜程也因此沒有倒在互聯網泡沫破裂的寒冬中。
2003年12月,實現快速發展的攜程網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之后穩定發展,2006年后,梁建章赴美學習,沈南鵬、季琦自立門戶,有著豐富旅游行業經驗的范敏留守攜程擔任CEO。
2010年左右,移動互聯網的崛起讓攜程受到了來自去哪兒網,藝龍網等的正面挑戰。2013年,梁建章回歸攜程,扛起大旗,通過“價格戰+并購”的手段,2015年,攜程先后并購了最大的競爭對手去哪兒網和藝龍網,也坐穩了行業頭把交椅。
2.
如果故事到此為止,從1999年天文大廈不到100㎡的辦公室到了如今的凌空SOHO,那攜程必然是妥妥地拿了熱血勵志劇的男主劇本。
但現實遠比戲劇更加跌宕起伏。獲得壟斷地位后攜程在此后幾年間卻頻陷危機:攜程親子園虐童、被韓雪diss捆綁銷售、去哪兒網員工美團惡意下單被刑拘、屢禁不止的大數據“殺熟”……
2017年,韓雪在微博上吐槽“攜程在手,看清楚再走”掀起了軒然大波,眾多遭遇過捆綁銷售“坑”的人在紛紛在網絡上發出譴責,作為“主人公”的攜程站在了輿論風暴的中心。
按照常理來說,遭遇全網diss后企業一般都會順其自然地對出現問題的部分做出調整改善。但這事件過后,在眾多用戶心中,攜程依然沒有撕下捆綁搭售的標簽。曾經明目張膽的捆綁搭售行為,變成了各種更隱蔽、讓人防不勝防的“騷操作”,比如用更加明顯的字體、顏色等“突出搭售選項”,或是優先展示搭售選項,無搭售選項的排序則很靠后……
為什么寧可被“犧牲”用戶的一部分體驗,也要耍這樣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小聰明呢?這與OTA平臺的贏利模式有關。
隨著航空公司不斷推進“提直降代”(提高直銷比重,降低代理商銷售比重),2014 年- 2015 年間,航司分3次將代理費中的保底代理費率降低為0。簡而言之,攜程這樣的平臺靠賣機票是賺不到錢、養不活自己的。
真正能夠產生利潤是什么?是保險購買、酒店預定、專車接送機等增值服務,而這些有利潤空間的產品又要依托于機票或車票的預訂。對攜程而言,機票、高鐵票是流量入口,所以盡管不賺錢也無法拋棄。為了賺到錢或者說為了賺到更多錢,捆綁搭售保險產品、專車禮包、酒店禮包的行為應運而生。
但這種行為本質上影響了用戶體驗,甚至是在欺詐性地“套路”用戶。
類似的隱患根源埋藏于商業“基因”中的,還有曾被大肆報道的“去哪兒網員工美團惡意下單被刑拘”。自2015年被并購后,去哪兒網一度“低調”了下來,讓人沒想到的是,再次將它送至大眾面前的卻是一起負面:徐州去哪兒網李某等13名員工利用美團網的賠付規則,在美團網頻繁下單,并以到店無房等理由索要賠償。僅半年時間,李某等人總共獲得賠償款 45 萬余元。
事后,去哪兒網迅速回應稱“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但一些人并不認同這樣的說法,曾有一位去哪兒的前高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此事評論道:“這是攜程常年KPI導向出的問題,銷售員工為了完成KPI,不得不走捷徑;另一方面,也是公司對于做競爭對手測試單這個高壓線的漠視。”
今年,關于大數據“殺熟”的討論成為上半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攜程不幸再次撞上槍口成為個中典型。
3月,有消費者在網站上爆出攜程大規模“殺熟”的現象。消費者稱準備購買機票,付賬時少勾選了一個選項,于是退回重新下單,結果卻顯示無票。其重新搜索,選擇后,同樣的機票上漲了接近1500元。此后,消費者通過航空公司的APP發現,同樣航班不但有票,票價甚至比在攜程第一次未能付款時的價格還要便宜數百元。
隨后,攜程很快對此進行回應,并發布致歉聲明表示是系統故障導致這次事件的發生,否認進行了大數據殺熟的行為。
然而,這件事情的負面影響已經造成,對于曾遇到類似情況的用戶而言,這番解釋也并沒有獲得他們的認可。
每年都會憑借幾次負面“舞出圈”,在行業亂戰中大獲全勝的攜程似乎也正在不斷失去用戶的心。
3.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登頂”后的攜程遭遇的并不僅僅是口碑的走低,隨之而來的還有飛豬、美團異軍突起的威脅。
相比于曾經經歷的“大亂斗”,飛豬、美團這兩位“出身豪門”的對手,無論是在資金、流量還是整體業態生態都頗有底氣。今年五一期間,美團酒店宣布,其在2019年4月整月的國內酒店預訂間夜量合計超過3000萬。同時,5月1日當天,美團酒店的單日入住間夜量超過280萬。
在OTA領域,攜程仍是海洋中的那只巨鯨,但龐大的它需要更多的食物與營養。說回攜程昨天的20周年慶典,比起“攜程四君子”滿含情懷的“少年時代”,其實更需要聚焦的是攜程未來十年的道路。
現場,攜程的英文名從CTRIP改為TRIP.COM。梁建章也正式公布改名后的攜程下一程的“G2戰略”。
G2即2個G:Great Quality(高品質)和Globalization(全球化)。
在Globalization(全球化)方面,梁建章宣布,攜程集團將兼具當地行動和全球視野;要用全球智慧惠及全球客戶;要建設全球化的產品、供應鏈、服務和品牌;同時,要培育和吸引全球化的人才。
他表示:“如今,加之未來G2戰略的實施,我們有信心在三年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旅游企業,五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旅游企業,十年成為無可爭議的最具價值和最受尊敬的在線旅游企業。”
直白點“翻譯”攜程的G2戰略:國外市場會為攜程提供尋找新利潤增長點的機會。
攜程新計劃讓我不由地想起曾有人調侃攜程近年來的決策:純機票的收益走低,那就去做搭售;低星酒店的消費者少了,那就去斷對手的供應商;供應鏈成本高企,那就大舉裁員……
所以,國內市場即將觸及天花板,我們去東南亞尋找新天地?
時至今日,市場早就告訴了我們,只有回歸初心做好產品,才是企業的最好出路。沒有套路搭售和其他小動作的攜程可能走的更好。
或許,不該這么簡單地去看待攜程的戰略,畢竟梁建章的2個G中,高品質也有一半地位,他提到以客戶為中心,將產品和服務做到友好和方便。
至于改名后的攜程能否墻外開花?在國內用攜程APP的時候,我們是否真的可以“說走就走”而不是“看清楚再走”?只有交給時間去檢驗了。
(來源:聯商網 王迪慧)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