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零食市場調查白皮書》正式發布 良品鋪子成行業引領者
“沒有零食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兒童零食行業被標準欠缺、食品標注不規范、市場混亂、國內品牌信任度低等問題困擾問題。
5月17日,中國副食流通協會、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天貓食品、良品鋪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良品鋪子”)等單位聯合制訂的《兒童零食市場調查白皮書》(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
《白皮書聯》合制定單位既有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又有電商平臺及龍頭企業。四者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資源,通過對兒童零食市場調查、摸底,梳理出行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建議,旨在推動兒童零食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現狀:缺乏行業標準及龍頭引領
幾乎所有孩子都喜歡吃零食,沒有零食的童年就是不完整的。
《白皮書》通過國內兒童零食市場現狀、兒童零食消費現狀、國內外兒童零食品牌差距分析、中國兒童零食發展策略等四個維度,為行業和消費者提供重要數據參考。
發布會上,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副秘書長孫君茂介紹,中國兒童零食的消費結構相較于發發國家,仍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市場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
《白皮書》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飲食結構的變化,我國兒童每人日零食消費總量總體上略有上升,近些年,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總量占食物總消費量的21%左右。
“一個小孩從上幼兒園開始到大學畢業,大約有20年的時間是在校園度過的,校園團體餐、校外零食是這二十年中孩子食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會長何繼紅說。
《白皮書》指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達140005萬人,其中不滿16周歲的兒童人口數量為24977萬人,占總人口的17.8%。其中,2018年適齡學前教育及小學生(3-12歲)數量約為1.59億。未來隨著二胎政策的深入,預計未來我國兒童數量還將持續增加,對應的兒童零食市場將有望達到千億規模。
毫無疑問,如何為這1.59億兒童做好零食,是當前中國零食企業面對的機遇與挑戰。這是一條頗具前景的賽道,但也潛伏著不少隱憂。
部分兒童食品為增加口感加入多種添加劑;部分零食打著“兒童”概念,但成分其實與普通食品成分無區別;部分食品宣稱適用人群,但成分與實際不符合;部分家長被“洗腦”,對兒童食品判斷標準欠缺。
導致上述亂象的一個關鍵因素,在于標準的缺失。
《白皮書》指出,國外兒童零食標準嚴苛,譬如日本在兒童食品制造業中有包括品質、衛生、原料、營養成分、包裝容器的材料和規格的嚴格規定。然而,國內除對嬰幼兒配方食品、輔食有規定外,尚無關于兒童零食的概念和標準。
因此,國內許多零食穿著兒童零食的“馬甲”,但執行的多是成人食品標準。
2019年,良品鋪子決定將兒童零食作為高端戰略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兒童零食作為其拓展的重要細分市場。但在做產品市場調研時,公司發現業內沒有專門針對兒童零食的相關標準。
此外,《白皮書》表示,目前國內涉足兒童零食的企業數量龐大、價格戰此起彼伏、促銷手段五花八門,這對產品創新、營銷創新、品牌形象塑造等方面造成一定限制,“需要行業龍頭企業引領和優化行業發展。”
針對這種市場狀況,天貓休閑零食行業負責人秋玥介紹:介紹:“兒童食品有6000多億元的市場容量,其中,健康零食需求將近千億元市場的規模,但是,行業缺乏代表性兒童食品品牌,這是巨大的生意機會。”秋玥同時解釋,天貓食品在過去一年中健康品類增速很快,天貓會和符合要求的商家一起,將全產業鏈打通,打造出B端的聲勢。
應對:制定標準是重中之重
結合現狀,《白皮書》給出了“以標準制定引領兒童零食健康發展、提升兒童零食營養價值、確保兒童零食食用安全、加強對兒童的教育引導”四點建議。
其中,標準制定無疑是重中之重。就在《白皮書》發布當日,中國副食流通協會食品安全與信息追溯分會還正式發布中國首份《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下簡稱“團標”),而良品鋪子作為標準起草單位挑起引領行業健康升級發展的大梁。
良品鋪子扎根零食行業14年,在起草團標過程中,充分研究兒童零食和成人零食的各項區別后,在團標中,描述了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營養成分要求、理化指標要求、污染物指標要求、真菌毒素指標要求、微生物指標要求、食品添加劑要求。
譬如規定了兒童零食所使用的油脂不應含有反式脂肪酸,以及不能使用經輻照處理的原料。“雖然反式脂肪酸能讓食物的味道、口感更好,但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輻照處理的食品不會有放射性危害,但會破壞食品中的營養成分,不能滿足兒童的營養需求。”良品鋪子工廠質量管理部負責人陳志峰如是解釋。
此外,該團標還針對兒童健康飲食,參考《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提出少添加糖、鹽、油的規定,并要求規定氯化鈉、蔗糖、脂肪的限值。
考慮到兒童在食用產品時可能會受到物理性傷害,團標還強調了產品物理層面食用安全性的感官要求,如規定產品的組織形態不能有明顯尖銳突出物,口感不崩牙等要求。
關于兒童零食需要重點加強營養補充的內容,《白皮書》中也進行了多維度的論證。在加強對兒童的教育引導方面,表示在進行營養指導和教育時應該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告訴他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食物作零食,什么時間吃零食合適,“而不是告訴他們不要做什么”。
《白皮書》還指出,家長最關注兒童零食的健康需求,會傾向于天然、健康、無添加、大品牌、價格相對較高的兒童食品,兒童自身則更關注口感、包裝。如何取得兩者的平衡,是零食生產商的創新切入口。
樣本:以更高標準引領行業發展
為避免標準陷入執行難“怪圈”,同時也給消費者、行業帶來借鑒,良品鋪子在推進起草起草團標過程中,已同步啟動兒童零食的升級迭代。
要打造安全、健康的兒童零食,研發投入必不可少。2019年,良品鋪子研發費用同比上升31.5%,達2736萬元。
成立于2019年下半年的良品健康營養研究院,也已在全球范圍內物色到不少高端研發人才。
該研究院除前瞻性研究外,還將在良品鋪子、公司供應商、高校科研院所之間建立一個合作“橋梁”,去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從而助力兒童零食研發。
以良品鋪子旗下一款蔬菜五彩小饅頭為例,這些饅頭都是用天然蔬菜汁調色,而不是添加人工色素。人工色素用料少,著色深且持久;相比之下,果蔬粉上色難、用料多且顏色淺。
雖然只是一個要求的改變,但難度、成本都會增加。
在包裝方面,今年3月,良品鋪子進行產品排查過程中發現一款小兔山楂棒的產品中間的支撐物是硬塑料材質且是尖角形態。良品鋪子及時與供應商溝通并拿出調整方案。今年5月,第二批次產品全部都改成紙棒材質。
此外,良品鋪子目前的兒童零食,基本都對含有致敏物質或生產中可能帶入致敏物質進行了顯著標注,尤其是谷物類、奶類、海鮮類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兒童零食的健康營養不僅在于獨善其身,更在于整個供應鏈,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的聯動尤為重要。這一過程說來簡單,但在實際改造當中,良品鋪子也遇到不少壓力。
譬如,良品鋪子兒童零食“良品小果果”的原料來自3個國家,進貨周期就要15天左右。而且產品無法用傳統軟糖的制作工藝,需要工廠定制模具進行生產。
“這個產品生產周期要4天,而一般的軟糖1天就能出成品。”良品鋪子兒童零食產品采購經理王深說。
目前,良品鋪子除了與瑞士雀巢、美國瑪氏、法國安德魯等國際企業展開合作,還聯合國內兒童零食生產供應商,深入研究兒童零食配方標準和質量標準,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的營養需求,定制不同的健康零食。
目前,良品鋪子兒童零食產品線主要包含餅干、果凍、功能型糖果、兒童魚腸、牛奶等產品。其中,有30款產品完全符合團標。目前,良品鋪子已明確提出,所有兒童零食產品持續啟動升級迭代工作,未來將全部符合兒童零食標準。
如今,透過《白皮書》、兒童零食團體標準及良品鋪子的實踐,外界看到了中國兒童零食領域的巨大機遇,每個參與其中的品牌,也將更加明確前進的方向。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