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零售可以換幾種活法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
頭圖/聯商圖庫
2020年零售領域出現了去中心化、數字化、親情化傾向,表現較好的零售要素是,線上、城郊、街邊店、市集、快閃、社區團購等。在我看來,2021年零售企業應該進一步做好多種經營,放水養魚、各顯神通。
01
疫情波動,中心城區店鋪客流繼續分化
受疫情波動影響,到2020年12月,一些主要綜合商場客流量沒有恢復到2019年正常水平,看客式的流量客群大幅減少,傳統忠實客群數量穩中有降,明年客流將繼續分化。
疫情下的客流分化,與數字化生活方式疊加,形成價值觀念的深度分化。國際方面,一項針對美國、越南、印尼、泰國的國際調查顯示,消費者價值觀趨向于三個方向,即親情安全、簡便輕捷、個性趣味,體現一個共同特點是去中心化、輕物質化生活。
另據樣本調查顯示,東京60%多的青年希望離開中心區,去市郊、町鎮居住;在紐約,受疫情刺激,今年以來大約30萬青年離開中心區。中國部分城市限制行業結構,疏解整治,控制人口流動,產生類似效果。生活方式、社會關系、消費行為普遍從市中心向生活圈分散,直接冷卻中心城區一般零售店商氣,各類零售經營者不得不緊跟社區生活圈,抓住休閑化、低成本化經營趨勢。
在這個過程中,筆者以為,只要消費者認可、性價比超過傳統渠道模式,誰來做、用什么方式做,有什么關系呢?依據市場規則,不是應該鼓勵適度的自由競爭嗎?非要等著豐田章男想通了、跟上來了,其他人才能發展新型能源汽車嗎?
這個大趨勢已經被中國政府主管部門關注到了。比如,2020年11月12日,北京市商務局聯合七個管理部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社區商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探索設立移動餐飲售賣車、智能廂式便利設施、蔬菜直通車等非固定網點,鼓勵電商、快遞企業與超市、便利店、社區商業綜合體、商務樓宇等合作開展末端共同配送服務,支持特色小店發展,打造具有特色內容的“小店經濟”。
與此相關,2020年12月15日,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員會公布北京市軌道微中心名錄。首批打造71個軌道微中心,涉及14個區,28條線路。所謂“微軌道中心”,是與軌道交通站點融合互動、公共資源集約性程度高的文化商業場景,筆者一直稱之為交通線生活中心或商業中心,是國內零售行業的稀缺資源品種。
綜合以上信息,就是在控制中心區綜合商場客流的情況下,鼓勵創新分散式社區營銷方式,發展以“屬地居住場景”為起點的商業形式。起碼對于北京的零售商家來說,這是大好機會。
02
疫情下,來自日本零售業的啟發2020年12月8日,有個叫馬渕磨理子的經濟分析師寫了一個稿子,按照現有現金流和虧損狀態,估算四家百貨企業的末路,結果算出三越伊勢丹百貨還有28個月的生存壽命,鬧成一個行業笑話,三越伊勢丹也不出聲,估計是懶得解釋。
看看百貨店實際情況。三越伊勢丹在2020年3月決算,2019年度百貨業績占比94.9%,對應利潤占比為15.9%,占用資產73.5%,資本效率極低,被多種經營延遲的惡果直接擊中。
高島屋在2020年2月決算,2019年度百貨業績占比89.1%,對應利潤占比為29.5%,占用資產66.1%,資本效率屬于低下水平。
大丸集團(JFR)在2020年2月決算,百貨業績下降,銷售額占比為66.1%,對應利潤占比為47.5%,占用資產40.7%,銷售業績和利潤貢獻相稱,與上述兩個企業比較資產效率最高。同時,大丸整合帕克(PARCO)銷售額占比28.0%,對應利潤占比為29.2%,占用資產29.7%,與利潤貢獻相稱,業內外普遍認為大丸收購帕克是一項成功的商業操作。
阪急阪神(H2O)在2020年3月決算,2019年度百貨業績占比為52.7%,比JFR還低,但對應利潤占比為62.0%,占用資產為19.8%,資本效率非常高。
顯然,三越伊勢丹過于專注百貨事業,疫情下只能采取減員關店的笨辦法自救,高島屋子公司東神開發的商業地產和信用金融事業很好,JFR的多種經營令人稱道,但是在疫情下中心城區百貨店業績下降拖累太多,目前不樂觀。H2O百貨事業受疫情刺激下降較多,但是食品事業很好,多種經營得到回報。
再看看無印良品的選擇。2020年6月以來,食品類別業績表現良好,是增長的動力。以9月國內直營店、EC合計食品銷售額,同比增長90.5%,客流量增長9.1%,下一步將食品的銷售額構成比提高到30%。因為市中心客流轉向生活圈,新開3家城外地方和郊區路邊店。
從6月開始與羅森合作,開設6家復合化店鋪。從8月開始使用面包車進行移動銷售。目標是移動不方便的村鎮、養老院、大學等,努力做‘超零售店’,就是離開大店、獨立屬地化、土著化經營,和區域、社區的居民在一起,相互分享街區改變,這才是零售店的使命。
疫情下,日本多家零售企業采用機動車做移動零售經營、定制服務,三井地產也聞風而動,使用卡車、商用車等策劃“移動店鋪”項目,面向零售業、網絡郵購商,提供租賃移動銷售用車輛,并且在三井不動產開發和運營的公寓和大樓、商業設施等場所提供優惠服務。
03
多種經營,零售企業可能做什么
話分兩頭,對于經營產品同質化嚴重,陷入低端打折輪回的普通零售企業來說,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全渠道數字化。在這個方向上,日本零售行業似乎在羨慕中國,尤其是阿里旗下的銀泰商業,具備后臺品牌集合、中臺調度、前臺支付和物流系統化,而且初見成效,穩定發展幾年將大有所成。
美國的案例是科爾斯與亞馬遜合作,有可能達成美式的全渠道模式。在線銷售比率超過30%的尼曼馬庫斯和諾德斯特龍,都難以填補線下正價店的赤字,步子并不順利,說明網絡數字化如果不能系統滲透和改造組織機制,發揮客觀決策功效,真正創新特性化競爭產品,而僅僅是表面運用一點工具,可能成敗難論。可是在疫情特定情境下,哪怕是淺層面簡單營銷工具,也要盡可能發揮效能。
第二、涉足地產或金融。在這個方向上,日本零售業比較有底蘊,比如高島屋在1970年代就開發玉川高島屋購物中心多業態和其它金融、商業地產事業,國內有一些企業也在嘗試,而且取得一定的成果,近幾年,多元化經營得到零售企業高層決策者的認同,涉及資本、金融、支付、高科技項目操作的案例也時有出現,在做好專業化風險防控情況下,這條路子值得嘗試。凡事總有兩面,如果從金融資產泡沫和跨行業經營缺乏安全系數來分析,還是要謹慎一些為好。
第三、離店營銷,走進社區。零售行業本身具有社會化特點,承擔很大的社區安全保障功能,政府主管部門也在不斷呼吁零售企業擔當社會責任,因此,不能單純從經營角度判斷零售企業的經營項目的成熟程度,再加上疫情壓力,在時間和空間兩方面都縮短了零售產品面向社區的服務半徑,不管是實體零售店還是網絡平臺組織的社區團購,都在不斷靠近生活圈。值得關注的社區營銷手段,部分私域流量整合已經展開,有一些項目只是初步嘗試,還可以進一步挖掘。
一、社區空余區域主題市集,可以輪流組織應季主題商品、節慶類商品和家居成長類商品營銷。在一些城市社區已經開放此類市集,綜合商場應該積極利用這樣的機會。
二、協商自動主題營銷,每周或每月規定時間,安排有老師現場輔導,可以說親子類互動體驗,也可以是家庭生活主題宣講加體驗,把定制化、小規模、聚人氣作為主要目標。
三、數字化主題游戲或者制作比賽,將實體空間的游藝活動數字化,通過遠程平臺展開,將數字化產品和相關品類營銷相互結合,創新賣點。
四、結合推廣洽談約定,主動收集整理需求信息,采用車載流動店鋪形式,優選品類、集中預購、定時配送、提供售后服務,將溫暖帶給那些遠離店鋪或者因為疫情不便出行的社群。
另一方面,對于經營產品特性很突出、正價銷售比例較高的零售企業,還是要高舉產品為王的大旗,抓住品牌創新組合的龍頭,把內容做好,把服務產品做精,塑造獨特的區域甚至全國零售旗艦品牌。比如眼下的北京SKP、武林銀泰,甚至是即將開業的寧波阪急百貨。
*本文系聯商特別策劃“復盤2020中國零售”,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