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豐水果馮得心:社區團購不是危機,而是機會
2021年2月,疫情的迷霧仍未消散干凈。在過去1年中,疫情讓不少行業“停電拉閘”,卻也給了一些行業帶來新的機會。
生鮮水果是其中之一。
用戶激增、線上訂單暴漲、“砍一刀”優惠在微信群中自發流轉,生鮮水果玩家們紛紛迎來了新的增長。
以杭州生鮮水果獨角獸企業鮮豐水果為例,去年實現了17%增長。目前,鮮豐已在全國19個省市布局超過2000家店鋪,旗下擁有鮮豐水果、阿K果園子、水果碼頭、鮮果碼頭、楊果鋪五個水果品牌。
做深、做沉,以數字化提升IP運營力
生鮮水果的買賣,門檻不高。
可以是一輛大皮卡拉著滿車的蘋果、西瓜在城郊打游擊,也可以在菜場、市場租攤位販賣。需求量旺盛,從業者甚廣。
鮮豐水果,從1997年靠著創始人韓樹人腳踩三輪車、沿街叫賣起家。2004年,鮮豐水果開設了全國第一家門店(店名“群豐大果園”)。場地開闊,有160㎡;位置熱鬧,在杭州和睦農貿市場。首店的成功運營,讓鮮豐水果迅速理解了從產品采購、銷售技巧、顧客運營等方面的經驗。以此為樣板,鮮豐逐步將連鎖店鋪拓展至全國。
鮮豐水果的店鋪,鋪得有多密?
以大本營杭州為例,全城共計鋪設了500余家門店。在人口比較密集的街道,短短百米就有2-3家鮮豐水果店。
在杭州文二路周圍,遍布了9家鮮豐水果門店
“鮮豐水果的運營思路,是將一座城市做深、做透。一般來說,當一座中大型城市擁有50家門店時,就已具備建造自有冷鏈物流中心的基礎;擁有100家以上門店時,大家對品牌的認知就會加強;當數量超過200家時,品牌市場占有率就會大大提升。”馮得心告訴36氪浙江,鮮豐水果大多為加盟店,選址集中在人口密集的社區街道。
不過,當加盟店數量呈指數級上升時,鮮豐的管理成本也隨之上升。
面對這一情況,鮮豐給出的“解藥”是數字化升級。馮得心介紹,2017年,鮮豐開始加大IT投入,目前已通過SaaS化、App化實現內部信息數據的打通。
“我們原先采用的是分段系統模式,門店只能看到銷售數據,采購則只能使用采購系統,且一開始都是表單制填寫,不利于信息的傳輸跟儲存。數字化升級后,供應鏈采銷情況、門店會員運營需求、市場銷售情況等信息都實時呈現在系統端,其他板塊可聯動快速響應,并形成鏈式反應,整體效率提高了35%以上。”
馮得心舉例,門店店員通過手機App下單水果,倉庫接受了指令后,一方面可以及時供貨,另一方面反饋到產地端,對采購規劃和產品進行及時調整。
來源/受訪企業提供
除了系統數字化升級外,鮮豐水果也會向加盟店派遣督導人員,幫助門店制定周“作戰”計劃、進行銷售話術培訓等。1位督導人員負責8家門店,每天都會到店,傳授水果擺放、門店動線布局、向消費者精準推薦水果等實戰技巧,解決實際門店運營問題。
據了解,鮮豐水果從采購裝車,到產地分選,再到門店銷售完成,基本可以將損耗控制在5%以內,門店庫存周轉率平均1.9天。
根據鮮豐市場營銷策略配合,QSC(品質、服務、清潔三大方面)評分在7.5分以上,通常在經營6-12個月后,加盟店有望回本盈利。
整合全產業鏈,構建“水果產業互聯網”
生鮮水果產業環節多、鏈條長、損耗大,如果單靠門店發展,根本無法撐起如今鮮豐水果的規模。
馮得心告訴36氪浙江,鮮豐想要做的是將全產業鏈打通,構建“水果產業互聯網”。
鮮豐水果副總裁馮得心
在上游生產端,鮮豐水果與生產基地、農村合作社直接合作,派遣員工深入生產一線,通過機器與人工兩種方式,對非標的水果進行標準化篩選,滿足客戶對于果品品質的需求。
海外的鮮果供應鏈方面,自2015年起,鮮豐啟動全球直采工作,200多名“泥腿子”常年駐扎在全球300多個種植基地,使鮮豐的海外水果實現90%直采。當北半球進入冬季的水果枯竭期時,就會有大量進口水果入關,保證全年平均750個SKU的供給。
在中間流通環節,鮮豐水果在杭州、上海、合肥、武漢、長沙等核心城市,建成了23個共計28萬㎡的冷鏈倉儲物流中心。
“換句話說,就是去掉中間商賺差價。”
馮得心表示,在傳統分銷供應鏈模式下,水果從農戶到門店,需經過多級產銷地、批發市場的流通。經手環節越多,物流成本越高。而且,由于各級批發市場的規模懸殊,使得各環節的流通速率、儲存條件大相徑庭,大幅度限制了水果品質,也影響運營企業的品牌形象。
來源/受訪企業提供
中心倉的好處,包括有效縮短鮮豐水果的產業鏈條,增加關鍵環節運營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等,但這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即中心倉的“高負荷”運作。
在規劃一個地區的中心倉時,鮮豐會有多個維度的考量:城市本身市場容量、輻射區域市場容量、鮮豐未來店鋪的總量等因素。
“譬如,我們在某城市建了1個50000㎡的冷鏈倉儲中心,其中一部分是為了滿足本地及周邊300家店鋪的水果配送需求,另一部分則是為了滿足未來市場的增量。我們會將中心倉的閑置部分提供給業內其他水果批發、供應商使用,這也提高了中心倉的運轉效率。”
馮得心告訴36氪浙江,業內同行如果有自有供應鏈,只需交一筆平臺使用費,就可以加入鮮豐的中心倉;如果商戶想從鮮豐進貨,也可以直接下單。
目前,除了為全國2000多家門店配送水果外,鮮豐水果的另一個業務是提供to B供應鏈服務,包括為大型餐飲企業、大型單位食堂提供餐后水果等服務,以及向3萬多家社區小店(夫妻店)供貨。僅2019年,這項to B業務就達到十幾億銷售額。
“生鮮水果市場是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單一頭部企業所占的市場比重不足1%。如果堅持中心倉自用的‘小而美’模式,鮮豐水果有錢賺,但我們更希望可以服務產業鏈上下游,將整個產業都推向一個全新的數字化狀態。”
如果一切按計劃推進,鮮豐未來或將成為水果屆的天貓、京東——自己當掌柜時有貨可賣;作為平臺時,聚集在“水果產業互聯網中”的上中下游供應商和商家們,也能自由溝通、交易、合作。
社區團購,是危機?不,是機會
2020年,當打之年。
為搶奪去年涌現的最后一個流量風口,社區團購競爭呈現白熱化,美團、滴滴、拼多多等巨頭先后下場,掀起新一輪燒錢大戰。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疫情的刺激下,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社區團購市場持續下沉,同時憑借便利的觸達服務,實現了高度的用戶教育。其中,超四成受訪用戶主要在社區團購平臺購買水果生鮮、糧油調味及零食飲料等品類的商品。水果生鮮品類則占比最多,達48.9%。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社區團購戰”下,鮮豐水果如何應對?
“影響肯定有,但微乎其微。”馮得心這句話的底氣,源自于鮮豐水果23年來對社區場景的滲透。目前,鮮豐仍按照自己的銷售節奏在穩步推進。
以社區團購擅長的價格戰為例,鮮豐水果店內日常也會進行促銷活動,包括1.99元的進口香蕉,2.99元的砂糖橘等。與此同時,鮮豐在品牌認可度和線下店鋪的鋪設密度上,均具有優勢。顧客可以在線上下單,線下自主提貨,用肉眼判斷產品是否符合商品價值預期。
“說到底,鮮果市場是一個巨大的‘紅藍并存’的市場,極難被一家公司壟斷。用燒錢的方式占領市場,我認為。與其視下場為危機,不如將其當作另一種合作的機會。”
馮得心表示,如果互聯網巨頭們想要在社區團購中為用戶提供優質、實惠的水果,鮮豐可以來做供應鏈,目前,鮮豐水果也已在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平臺開設店鋪,且銷量不錯。
來源/受訪企業提供
2021年,鮮豐水果將繼續專注在生鮮水果的新零售和數字供應鏈的產業賽道。
“有人問我們,未來會不會將市場做寬,把同樣是生鮮的蔬菜、海鮮也納入業務范疇?我的回答是,目前沒有這種可能。”在馮得心看來,水果市場已經足夠龐大,也給予了鮮豐足夠的探索空間。
今年,鮮豐將繼續把重點放在門店數量的拓展上,目標是1000家;在全球供應鏈上持續挖潛,扎根全球優質的核心水果產區,嚴格把控水果品質;數字化平臺也將迎來新的迭代升級。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