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免稅零售正探索新的成長路徑
一提到免稅購物,不免讓人想到人頭攢動的機場航站樓。不過,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各地的機場門可羅雀,機場免稅店也隨之受到重創。
來自美國咨詢公司Generation Research的數據顯示,世界商品免稅銷售額在2019年曾達到860億美元,而2020年卻驟減了三分之二。另一家咨詢公司貝恩的毛羅·阿納斯塔西預測,按實值計算,旅游零售額在2025年之前都無法回升到疫情前的水平。要知道,洲際旅客和商務旅客是消費能力最強的群體,而他們很可能是最后一批恢復搭乘飛機出行的人群。
總有一天購物者會重返機場。然而,在疫情結束之后,免稅業的版圖將會發生改變。這其中,中國在免稅市場的崛起令人矚目——隨著中國大幅放寬本國人在海南免稅店的購物額度,中免集團(CDFG)在全球免稅店銷售規模榜上的排名從2019年的第五位躍升為全球第一,成為世界最大的免稅零售商。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個人奢侈品交易額同比大跌23%,中國奢侈品消費卻逆市上揚,猛漲48%至3460億元,且這種增長還將持續下去。圖為中國海南三亞海旅免稅城吸引游客前來購物。CNSPHOTO提供
全球最大免稅市場遇冷
據英國《經濟學人》報道,在疫情暴發之前,向游客銷售免稅商品是實體零售業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自從郵輪開始在公海上向乘客兜售免稅煙酒以來,這種操作大行其道。1950年,愛爾蘭將這一模式復制到了航空領域。隨著大眾旅游的興起,世界各地的機場都變身成帶有登機口的免稅購物商場。在2020年前的幾年里,機場免稅購物的年增速達8%左右,是其他類型商場的兩倍,增長原因主要是受到干邑白蘭地、太陽鏡、手袋和其他小飾物的銷售推動。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機場免稅購物的銷售額已經增長了七倍。興奮不已的商家們直呼機場免稅店已成為零售“新大陸”。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卻給他們當頭潑下一盆冷水。作為全球最大的免稅市場,韓國自1979年開設第一家市內免稅店以來,截止到2019年,其市內免稅店的銷售額已經占到整體免稅收入的85%左右。從2009年時的3.85萬億韓元開始,韓國免稅店的銷售規模先后于2016年和2019年突破10萬億和20萬億韓元。
但疫情發生以來韓國免稅店的游客數量大跌,免稅店遭遇前所未有的打擊。今年1月,韓國只迎來34萬游客,僅是2020年1月疫情初期游客數(383萬人)的十分之一左右。韓國免稅店協會表示,受疫情影響,韓國免稅店2020年的客流量為1066.9萬人次,僅為2019年客流量的22%;總銷售額為15.5051萬億韓元,同比減少37.7%。這也是韓國免稅店銷售額11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其中,仁川機場免稅店銷售額同比暴跌95%。
銷售額斷崖式下跌帶來的結果就是韓國的兩大免稅企業新羅和樂天不得不開始收縮業務。隨著今年2月28日在仁川國際機場T1航站樓的經營租約到期,樂天及新羅已經不再續約,撤出了機場。這兩家免稅店的占地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
據悉,仁川機場正在與韓國企劃財政部、國土交通部等有關部門商議擴大合約尚未到期的新世界免稅店和現代免稅店的營業面積,但這仍難以填補樂天和新羅免稅店撤柜后出現的空缺,新經營商的招標也接連流標。有分析認為,仁川機場免稅區域的閑置狀態將會持續下去。
因疫情導致的免稅店退出機場,韓國并不是個例。歐洲五大機場在2020年旅客吞吐量損失了2.5億人次,其中德國法蘭克福機場降幅最大,同比達到了73.4%。這些機場免稅店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對于傳統的出境免稅特別是機場免稅來說,沒有旅客出境,自然也就沒有了生意。據《經濟學人》報道,去年全球免稅店銷售額在2019年的基礎上下跌了近三分之二,而2019年全球免稅店銷售額在860億美元左右。分析認為,整個行業在2025年以前都難以再回升到這個水平。
免稅業重塑進程加快
《經濟學人》認為,和其他領域一樣,免稅業被重塑趨勢的種子已經種下了,只不過疫情加速了這一進程。
首先是銷售的酒類,尤其是香煙等免稅品類多年來日漸萎縮,奢華品牌成為機場大廳的主流品類。商家已經意識到,機場免稅店是一個特別適合向富人推銷商品的地方。奢侈品、香水和化妝品現在主導了旅游零售業態,貢獻了三分之二的銷售額。
第二個趨勢是免稅業開始從機場轉移到別處。盡管航站樓仍然是天然之選,但免稅購物近年來已經開始拓展更廣闊的空間。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之前,機場乘客的人均花費就已經開始下降。與此同時,開在熱門旅游地市中心的專營店吸引到了許多符合退稅條件的游客。而且,這些免稅店在亞洲尤其受歡迎,這里的銷售額已經占到免稅銷售總額的近四成。全球各地免稅店對顧客的相關規定不同,有些店甚至開出了只要跟旅行沾邊就有購買免稅品資格的優惠條件,比如只要預訂了幾個月以后到達當地的機票就算數。
最后一個趨勢是免稅零售“大陸”的遷移。2011年,亞太地區超過歐洲成為全球最大的區域市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韓國首爾仁川機場是全球最大的“免稅商店”。
貝恩咨詢公司與意大利奢侈品協會Fondazione Altagamma聯合發布的最新《貝恩奢侈品研究》指出,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比2019年下降了23%至2170億歐元。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自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萎縮,回到了2014年的水平。
盡管大多數奢侈品公司來自歐洲,但它們的顧客卻大多來自亞洲。在2019年售出價值達3150億美元的奢侈品中,一半以上賣給了亞洲人。咨詢公司貝恩表示,僅中國游客的奢侈品消費占比就從2000年的1%上升到了2019年的35%,但其中大部分(大概70%)購自海外——通常是在歐洲旅行途中。
《經濟學人》說,如果中國人繼續在國內購買奢侈品,就會讓那些長期以來稱霸海外機場的免稅運營商流失更多生意。這些公司包括全球最有影響的瑞士免稅零售商杜福睿(Dufry)和奢侈品帝國路威酩軒(LVMH)旗下的DFS。
曾連續6年穩居全球免稅零售商銷售額榜首的杜福睿2020年上半年收入同比暴跌62%,僅為15.87億瑞士法郎(約合116.05億元人民幣)。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樂天和新羅的日子也不好過,2020年上半年僅分別實現營收12.5億美元(約合84.94億元人民幣)和11.1億美元(約合71.87億元人民幣)。
在全球其他免稅企業業績慘淡時,中國的中免集團卻趕超杜福睿,成為全球最大的免稅奢侈品零售商。
中國將成免稅業新藍海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個人奢侈品交易額同比大跌23%,中國奢侈品消費卻逆市上揚,猛漲48%至3460億元人民幣,且這種增長還將持續下去。中國有望在2025年左右,占有全球奢侈品市場的最大份額。
與國際免稅市場備受打擊相比,中國的國內免稅業務蒸蒸日上。
咨詢公司麥肯錫的澤佩達預計,奢侈品消費的海外份額還會下跌。經紀公司盛博的徹麗·梁表示,由于這些現象的出現,奢侈品集團對像中國海南這樣的免稅零售“新大陸”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
全球奢侈品牌陸續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財報,以Gucci、BV等奢侈品牌的母公司開云集團為例,其2020年三季度銷售略有提升,在全球其他地區銷售表現平平的同時,中國市場卻同比大增80%以上。
一些歐洲的旅游零售商已經意識到消費格局的轉變,正在努力進軍中國市場。杜福睿向阿里巴巴出售了部分股份,希望這個中國電商巨頭能夠幫助他們改善在海南的業務狀況。1月,法國一家企業集團下屬的拉加代爾旅行零售公司也在海南開設了第二家店。
2020年以來,以海南離島免稅為代表的中國市場正在開啟免稅業的新紀元。正如世界免稅協會主席艾蘭·馬恩格魯所說,“如果疫情使電子商務在世界各地的市場中脫穎而出,那么在中國,我們也許將見證免稅和旅游零售業發展的下一階段。”
當然,《經濟學人》表示,機場仍會是富人購物的好地方,等待航班時百無聊賴的旅客是奢侈品牌的完美目標。
杜福睿的CEO朱利安·迪亞茲·崗薩雷斯指出,多數零售商都會花費重金吸引顧客光顧他們的商店或網站,“而我們只需要把他們從機場大廳的走廊請到店里。”隨著免稅行業的不斷演變,迪亞茲越來越意識到,他的免稅店得“跟著顧客跑”了。
(來源:中國商報 編譯 年雙渡)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