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國建對話黃明端、林小海:關于大賣場、大潤發...
4月8日,2021年聯商網大會暨致敬中國零售20年慶典在杭州如期拉開帷幕。
本屆大會以“榮光與夢想”為主題,匯集了四海零售精英、商業大咖、政府領導、學者專家、主流媒體等千余賓朋,以高屋建瓴之勢,把脈時代課題,薪火相傳二十載,繼往開來啟新程。
作為首日壓軸的強強對話,由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顧國建對話高鑫零售執行董事、主席兼CEO黃明端和高鑫零售執行董事兼大潤發中國CEO林小海。
黃明端表示,連鎖店或者連鎖大賣場成功關鍵要素是品質、價格、服務、效率,顧客滿意最重要,品質決定顧客還會來不來。
林小海認為,大潤發跟阿里巴巴一定會產生化學反應,最終大潤發重新啟航,還是要走多業態全渠道。
強強對話現場
以下是對話實錄(經聯商網編輯):
顧國建:今天這場對話,我要代表中國零售業為黃總正一個名。因為曾有媒體說黃總戰勝了所有對手,輸掉了時代,現在看來黃總你真的是贏了這個時代,走在了大家前面,我想黃董你是不是要跟我們交流一下,為什么要讓阿里巴巴作為戰略投資者進入,這是你的一段非常美好的歷史,和今天在座交流一下。
黃明端:謝謝顧老師,剛剛幾位前輩在分享什么是連鎖經營,顧老師談打敗所有對手,有人問過我同樣的問題,我覺得當初寫這個標題的人很了不起,影響很大。我的所有朋友說:黃董,你是在什么場合講這樣的話?這不是我講的,但它的影響很大。阿里巴巴的董事長跟我談:你講的那句話,他也認為是我講的。當初寫這個標題的作者很成功,寫得非常好。
我記得是去年,這個讀者打電話給我的助理,他說很抱歉,他寫標題沒有想到對我有影響。我對助理說:要謝謝他,提高我的知名度,要不然還有很多人不認識我。我們還約好要吃飯的,我的助理還沒有排上。
當年厲老師問過我同樣的問題,我那時候開玩笑說:贏了所有的對手,輸了時代。我那時候開玩笑說:時代還在嗎?當初有一個時代超市,時代還在嗎?后來我一直想,他所謂的輸了時代可能是輸了互聯網時代,為什么是這樣?因為2012年我們面對轉型的問題,當時雙11太強了,對我們的打擊太大了。我們想說我們怕什么,我們就補什么,所以我們決定做電商,那就是大潤發的轉型。
那時候我跟一個同行聊天,我們到底轉型,還是不轉型,他說不轉型等死,轉型找死,我想了想與其等死不如找死,所以2013年我們做了飛牛網。
他講輸了時代,是以為飛牛網沒有做起來,這可能是各位不太清楚,我們那一年非常幸運地進入了電商,做了飛牛網,這樣才有了后面大潤發優鮮,去年電商營收已經超過200億,占比24%。這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們的B2C是獲利的,我看報道說所有的生鮮電商里面很少獲利,我們是少數獲利的。另外B2B也是獲利的,所以我們覺得還好,那時候做了飛牛網。當時我們的助理還在笑我,一個不懂APP的人做電商,為什么?那時候我真的不懂什么是APP,我就發一個信息問我的同事什么是APP,2014年我才懂。
顧老師,因為我們做了互聯網,我才發現互聯網是贏者通吃的行業,這不是我們能做的。那既然不能做這個互聯網,我能不能跟一個互聯網(公司)合作?這也是為什么后來我們強強結合,引入阿里戰略投資的原因。
顧國建:因為你們做了飛牛網,才認識到互聯網里面的秘訣,所以堅定了你和阿里的合作信心?
黃明端:對。
顧國建:今天我們看到了什么光景?大賣場在市場拋售都一片狼藉,你太英明了,贏得了這個時代。
接下來切入主題,中國目前大賣場大概有近萬家,大家都在轉型。因為它的環境不成立了,很多電商分流,現在大家都在轉型,比如說永輝轉型,把20多個小業態,小的物種引入進去,然后做合伙人制度。第一家店已經在重慶開了,第二家店上海開了。易初蓮花做養豬,養雞的。大潤發走的路是線上突破,已經占比24%,然后盈利,但是我看了你們的報表整個大潤發的業績整體沒有增長,24%占比說明你這個占比是彌補了線下的缺口。
我想問你,你們兩個人誰都可以答,線上拓展了,能救大賣場嗎?
黃明端:顧客往線上購物的行為和心智的改變,趨勢是不可逆的。不要想說,以后年輕人都會到線下去的,年輕人已經養成線上購物的習慣。問題是說你要不要放棄這個市場?所以現在我想說,很多做線下同業都清楚,線下客流在下降,那怎么辦呢?這是為什么2012年我決定轉型的原因,我認為一定要滿足線上顧客購物需求,所以毅然決然轉型了。
當然顧老師講的很好,去年還是保持增長,去年如果沒有線下,我怎么辦?去年疫情,很多顧客到線上購物,因為有些線下是限制的。還好,我們是在2013年就進入了電商,2017年開始摸索線上,所以能夠克服整個時代的改變。
林小海:以前在阿里巴巴我做零售創新業務,我們是互聯網來改造線下。我到線下來發現是被改造了,以前看到線下每年來客數下降5-10%,去年疫情,在座各位同行應該感受到了,應該下降了接近20%。Q1看下來這個趨勢還沒有停止,黃董說很幸運,三年前準備好了,線上能夠彌補線下損失我覺得很幸運了。但是不等于說線下就放棄了,之所以能盈利,其實是建立在線下還有76%業績情況下,如果線上占比到達70%,我個人覺得這個業務是不成立的。
顧國建:你這個問題有意思了,侯毅跟我說75%太高了,我盡力要下沉到50%。林總你認為線上占比占到多少是合適的?
林小海:很難判斷了,今天說20-24%之前,我覺得還會上升。總會找到一個平衡,這一方面看未來在線下改造做得多好,才能夠讓這個平衡盡早到來。我個人覺得如果這個平衡點超過40%,我覺得有點困難了。怎么能夠給線下帶來活力?我們希望能夠重新定義大賣場。
在我看來,今天大潤發是大賣場,未來大潤發一定不是大賣場,也不是會員店,也不是折扣店。我知道它不是什么,但是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所以我們在摸索。我們在想的事情是一定要創造客戶到店的理由,我們現在做的就幾件事情,第一個事情調整商品結構,希望線下商品更多聚焦在線上無法取代的類目。
顧國建:要改造線下大潤發的店,大概第一家店什么時候可以出來?
林小海:大賣場重構我們去年已經嘗試了,已經做了差不多50家店,有空到大潤發上海楊浦店看看,這是我們第一家改造店。當然這是第一代,今年第二代重構大賣場店我們會放在無錫長江路的歐尚店,歐尚也在逐步更名為大潤發。我們要重新把核心類目,把體驗場景,包括商店街改造,商店街以前是一個流量變現場所,未來我認為商店街應該是一個流量入口,這些角色都要重新定義。
顧國建:大潤發店要改造,比中國任何一家大賣場都難。因為你是標準化的,切兩千三千平米出去,多下來做什么?建筑很難動。所以你帶隊,林總現在接班一定把大賣場在中國模式轉型出來,近萬家。
目前為止大潤發還是中國零售業的第一主力,如果這個業態倒下去問題蠻嚴重的。黃總,所以說,一個大賣場業態轉型當中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想問,林總說過你們實際上已經在線下改造當中做了很多工作。黃總介紹一下。
黃明端:楊浦店改造一年多,效果還是蠻好的。我們重新希望找回顧客到店的理由,林總也提出第二代來了,在無錫長江路店,現在還在討論,快的話今年下半年應該是一個重構的店。
我們希望更好體驗,包括功能重構。另外一個我剛剛談的就是一個B2C,我們稱之為店倉模式,門店兼顧著線上倉庫。另外一個,大賣場很大,流量在減少。我們進行了一個場景模式,我們可能會把一部分的倉庫拿出來作為我們B2B,甚至將來我們談的其他業態供貨中心。
顧國建:大潤發店如果改成類似于盒馬X會員是可以的,有沒有考慮這種方面的合作?
黃明瑞:這個都在想,昨天我在寧波巡店,歐尚太大了,如果一樓做會員店,二樓做超市,這兩個是不一樣的形態。顧老師你的想法跟我們一樣,但這個需要總體設計,除了做這個以外,因為我們那個也是一個購物中心,要不然把購物中心放大,我們也是在找方法。
顧國建:未來零售店一定是顧客體驗,老的是沒有辦法體驗。一定想辦法讓年輕人進來,今天講話當中,我看剛剛談到的KKV這種店很有價值的,有沒有可能說,大賣場引入當中,不要全部,拿它一兩個元素也是可以的。
實際上從阿里系所有零售體系當中來講,這個供應鏈我們如果做品類管理加減法,集中集中再集中做一個類似于Costco的倉儲會員店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而且這個就為大潤發找出一個很好轉型空間。我今天還想問一個問題,以前大潤發開店時候,每開一家店,就要在里面待一個星期才走,這些都是非常令我們感動的事情。
你在大潤發干了這么多年,把一個大賣場的業態在中國,把家樂福等等都干掉了。至少你是老大,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感覺到做實體零售有哪些最深刻的體會?你想告訴我們今天的后生,尤其是想告訴林小海的。
黃明瑞:我們一直探討連鎖店或者連鎖大賣場成功關鍵要素是什么?內部自己總結,一個是品質,一個價格,一個是服務,一個是效率,我們做的是一個回頭客,顧客滿意最重要,顧客如果對品質不滿意下次不會再來了,所以我們把品質放在第一位的。品質決定顧客還會來不來。
第二個價格,什么叫價格?價格是決定顧客買不買,定價合適或者是性價比高,顧客會買。服務是什么概念?決定顧客買不買,或者來不來。第四個效率,今天談的是成本,我們談的是效率。效率是決定你還在不在,沒效率零售公司一定不存在的。所以如果沒有效率我們就不存在這個行業,所以我說品質價格服務效率是成功關鍵。我看到一篇報道很精彩,請問零售成功關鍵要素是什么?臺灣有個零售教父級的人說是地點,過了十年,相同問題,他回答是差異化,又過了十年,問現在零售業成功關鍵是什么?他回答,創新。這個問題在不同的時候,其實有不同的答案。
選址當然非常重要,地點不對神仙也做不了,第二個差異化,跟對手之間是不是能夠拉出差異化來。第三個創新,是不是能更多的創新?找出差異化,像我們現在要與時俱進,顧客需求怎樣都必須要了解。
顧國建:今天看到阿里巴巴公布的去年四季度財報當中,看到這樣一句話,阿里巴巴在大潤發當中形成的新零售能力已經開始賦能其他公司。
那個時候我們是站在阿里還是騰訊?但是那個時候很多人沒有站到阿里那邊去,很重要一點,阿里不賦能。阿里的財報公布了已經開始向外輸出,是不是意味著阿里文化開始向賦能轉化了?
黃明瑞:阿里一直在做賦能工作,他先投入研發成本,把這個模式走通,尤其在大潤發走通。
林小海:我個人跟團隊說是我加入了大潤發。加入大潤發我就是一個零售人,所以我是一個新兵,過往半年跟黃總一起學習。大潤發跟阿里巴巴一定會產生化學反應,有了阿里巴巴的大潤發會不一樣,我同樣覺得有了大潤發的阿里巴巴也會不一樣。首先要讓大潤發更加獨立,只有獨立才能富起來。我們一定要有更好的門店,更好的用戶運營,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跟阿里才能夠產生化學反應。
顧國建:非常感謝您認同自己是零售人,從專業角度研究大潤發時候你會發現線下改造比線上要難的多。我們以前盈利模式很大一部分由供應商支持,現在要把它一刀斬掉,怎么弄?這個不切去,又不可能非常快地換供應鏈。
第二條,當你線下流量,線下留客很少,外租區招商盈利模式也存在挑戰。所以如果說要真正改造大潤發,我認為數字化不是根本,是手段。根本是你的模式,所以我想問問黃總也好,林總也好,這塊怎么改?
林小海:分幾方面,一方面仍然需要持續的重構大賣場。我知道今天模式不對,但我不知道什么是對的。所以您剛才講的商店街,這就是我們的資產,以前是流量變現,我認為商店街應該逐步變化成一個社區服務中心,在逐步調整商品結構。以前是平臺模式,我靠后臺收錢,前臺毛利不多,后臺毛利少,這個事情要逐步迭代,肯定不能一刀切,一方面要聚焦核心類目,哪些類目是線上無法取代,我會重兵押入,給更大面積,更多商品,更多互動。
其實您說后臺收費模式更多聚焦快消跟百貨,生鮮有什么后臺?所以生鮮行業先干,剩下慢慢來。線上是為我們買時間,但最終大潤發重新啟航,我覺得還要走多業態全渠道,我們現在已經啟動了中潤發的項目,去年有幾家店模式已經跑通了。
所以今天在場的也有很多地產行業的,我們趁此機會也說下,如果有合適的物業,從3000平米到2萬平米的,我們都需要,我們新業態是全國展店的。
我們同時也在探索小業態,因為現在看到,在線化、小型化、便利化、社區化是大勢所趨了。小業態是很難的。因為變小后要有生鮮加工中心,我認為越難的事情越值得做,所以要摸索這個模式,背靠大潤發可能是小潤發會成功的關鍵,最后是多渠道,我們模式基本上跑通了,對于我來講,未來用戶增長帶來業績增長,我們還會持續擴大B2B跟B2C業務。
我認為接下來這兩年,(行業)去年很冷,我認為今年會更冷,如果能夠活到后年,可能春天就來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