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了,李佳琦加持的“醫美面膜第一股”在等什么?
5月24日晚8點,第一波6.18預售正式拉開了帷幕。直播界的兩大“巨頭”李佳琦和薇婭也在當晚進行了長達8個多小時的直播,兩個人單場直播上架產品均超過200個,觀看PV均破億。
第一波正式銷售開場僅30分鐘,創爾美隨即就突破了百萬的銷售額,登上國貨護膚品牌銷售榜。創爾美所代表的面膜是一個新的品類——醫美術后面膜。
根據更美發布的《醫美行業白皮書2020》顯示,中國醫美市場2020年市場規模為1975億元,占據了全球總市場規模的17%。根據醫美直播電商“變美日記”的數據統計,在該平臺的直播成交類目中,10%為醫用面膜等產品。
隨著醫美行業近幾年逐漸興起,術后養護成了第一要務。光子嫩膚、超皮秒等項目后,使用醫用敷料面膜避免術后感染、促進術后修復的剛需,讓創爾美代表的新面膜品類增勢喜人。
過去兩年的“雙11”中,醫用面膜銷量屢創新高,電商主播李佳琦更是創下了一夜賣出25萬片的銷售記錄。頂流直播的力推之下,創爾美這款主打敏感修復的面膜銷量節節攀升。
創爾美背后的創爾生物也開始在資本層面布局。去年12月,創爾生物過會,后因財務資料過期,上交所中止發行上市審核。
至今為止,創爾生物過會半年仍未掛牌上市,但另一邊的愛美客股價再創新高,主打敏感肌護理的國貨品牌“薇諾娜”在深交所上市后,市值高企,“美麗經濟”之下,以膠原蛋白敷料為絕技的創爾生物,能復制薇諾娜之路嗎?
01
美白、保濕?
醫美面膜才是“YYDS”
膠原醫用敷料,聽上去冷僻,但熱愛護膚的醫美人群或許比資本市場更熟悉這一概念。當前,各類醫美項目如點陣、刷酸、提拉類的術后兩周內,都需要用這類醫用敷料進行修護。一般而言,醫生都會建議在術后三天至一周內,每天兩次使用這類面膜。
一天兩次,讓一周敷一次的面膜使用頻率立刻提升了上來。從護膚到術后護理,顯然需求更剛、更強。業內,包括創爾生物、巨子生物等企業都在力推“膠原蛋白”,這一成分可使得大小分子相結合,其中的大分子停留在皮膚表面,形成隱形保護膜,起到隔離保濕、修護受損肌膚屏障和抗皺的功效,小分子可深入直達真皮層,具有良好的促進細胞形成功能,從而達到護膚的功效。
在膠原成本成為明星之前,市場上主流的成分是“透明質酸”,這一成分的面膜主打保濕。但隨著醫美行業的興起,透明質酸顯然不夠用了。就如同女性內衣正在拋棄性感的外在,轉向擁抱舒適和運動一樣,面膜行業也在發生變化。
美白、保濕、祛斑的功效面膜熱度減退,醫美械字號面膜則乘勝追擊。消費者已經形成了一個概念,醫美術后修復,膠原醫用敷料才是標配。當消費者已經為醫美付出動輒過萬的成本后,對于20元一片的膠原敷料面膜的價格并不敏感。
創爾生物所主打的產品正是膠原醫用敷料。招股書顯示,創爾生物近三年(2017-2019年)膠原類生物護膚品銷售收入分別為 0.45億元、1.03億元和 1.05億元,在我國膠原類護膚品市場的市場份額分別為 5.70%、12.49%和 11.45%。
不要小看這樣的市場份額,這足以撐起創爾生物的億級營收。
2017-2020年,創爾生物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35億元、2.14億元、3.03億元和3.03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26億元、0.67億元、0.73億和0.91億元。
高速的增長的主要貢獻動力來自于膠原產品。招股書顯示,2020年,膠原產品占總營收的85.70%。不過,這種高占比正在逐年下滑,在2017年時,膠原產品占比高達95.02%。
從產品看,創爾生物有兩大品牌,分別為創福康品牌和創爾美品牌。創福康系列產品主要用于創面的輔助治療,促進創面止血和修復,并可用于痤瘡、皮炎、濕疹、皮膚過敏疾病的輔助治療,產品包括膠原貼敷料、膠原蛋白海綿等,其中膠原貼敷料系皮膚科疾病輔助治療的主要產品之一。
創爾美系列產1-1-86 品主要用于皮膚屏障護理、提升肌膚愈活能力,產品包括膠原多效修護面膜、膠原多效修護原液等。
圖片來源:創爾生物招股書
在醫用面膜市場,最大的幾個玩家分別為陜西巨子生物技術所生產的可復美、哈爾濱敷爾佳科技生產的敷爾佳、以及廣州創爾生物技術生產的創福康。
市場上以一類、二類管理的醫用皮膚修復敷料醫療器械為主,截至 2020 年 6月30日,僅有3個按照三類管理的醫用皮膚修復敷料醫療器械產品,其中國內企業2家,創爾生物就是其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因電商直播規定,三類醫療器械不準許直播售賣。也就是說,真正最頂級的醫用面膜創福康,從未出現在李佳琦或者薇婭的直播間中,而他們所推薦的主要是另一款產品創爾美。
盡管創爾美銷售收入近三年保持穩定增長,從當前的市場規模占比看,創爾生物并不占有優勢。招股書中提到,我國貼片式醫用皮膚修復敷料市場中國內品牌或公司占據主導地位, “創福康”以及“敷爾佳”、“榮晟”、 “可孚”、“可復美”、“芙清/芙芙”、“綻妍”等國內品牌共同占據了接近 70%的市場份額。
按銷售額計算,2019 年我國貼片式醫用皮膚修復敷料市場上銷售額TOP3分別為“敷爾佳”占比37%排名第一、“創福康”市占率為8%,排名第二。從市占率看,相比敷爾佳,創福康仍有不小的距離。
02
連續三年漲價
毛利率高達80%
不熟悉創爾生物的,或許以為這就是一家賣醫用面膜的企業,事實上,在成立第二年,創爾生物就取得全國首款膠原貼敷料醫療器械注冊證(Ⅱ類),并開始正式生產和銷售膠原貼敷料。
在早期階段,創爾生物的主要產品為膠原貼敷料,產品結構較為單一。直到2007年,創爾開始圍繞活性膠原進行產業化,產品種類擴展至膠原潤眼液、膠原蛋白凝膠、膠原蛋白海綿、鼻炎噴劑、關節腔注射液等產品的研究開發,2010年取得公司首個Ⅲ類醫療器械產品膠原蛋白海綿注冊證。
與此同時,創爾開始生物護膚領域,將活性膠原應用到生物護膚品。不過,當時的創爾生物仍保留著傳統的銷售模式,主要通過線下進行銷售,營收規模并不大。直到2013年,才開設了自有商城創爾美。時至今日,線上銷售成為了創爾生物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創爾生物的生物護膚品銷售模式主要分為經銷模式、直銷模式和產品終端銷售三種。其中,最主要的模式為直銷。在直銷方面,創爾生物線下直銷模式下銷售的膠原貼敷料,主要銷往公立醫院及藥房。2017-2020年H1,銷往公立醫院的數量分別為5.85萬片、6.15萬片、16.33萬片及 6.60萬片;線上方面,2017-2020年H1,創爾生物的膠原貼敷料銷量分別為22.6萬片、61.71萬片、330.5萬片、236.61萬片。
無論線上還是線下,2019年,都是創爾生物銷量激增的一年。事實上,這是由于創爾生物在2018年底開設了天貓創福康旗艦店,開始利用電商平臺銷售,這直接導致銷售收入快速增長。
在銷量快速增長的背后,創爾生物的毛利率也高的驚人。
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創爾生物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80.57%、83.65%、83.51%和82.54%,從整體里看,創爾生物毛利率保持在80%以上高位水平,在同行業上市公司中處于領先水平。
圖片來源:天風天睿研報
分產品來看,膠原產品毛利率相較于非膠原產品更高,2020H1達到了85.71%,拉高了公司的整體毛利率。2019年下半年,創爾生物為了豐富品類推出了“水楊酸”類產品,但水楊酸系列的一般護膚品核心原料為外購進口原料,生產成本較高、毛利率較低。未來,隨著銷售量增多也可能導致了創爾生物毛利下滑。
當前,創爾生物的毛利率維持水平較高,其中一個原因與價格相關。2017-2020年H1,創爾生物的膠原貼輔料已經連續數年漲價,單片價格由最初的8.93元一片,升至11.41元一片。
圖片來源:創爾生物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漲價并沒有帶動創爾生物業績的明顯增長,根據創爾生物最新的財報顯示,創爾生物2020年營業收入為3.03億元,營收僅微增0.22%。
雖然有著醫美面膜的光環,但創爾生物卻出現營收增長放緩之勢,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是營銷成本的上升。
03
研發不足、營銷過剩
創爾生物要當心“李佳琦依賴癥”
導致成本上升的原因很多,但從創爾生物的財報看,并非是研發導致。
研發方面,2017-2020年,創爾生物分別投入765.60萬元、1100.44萬元、1421.70萬元、1838.5萬元,整體看,不足營收的十分之一。而問題關鍵在于,創爾生物所申報的為科創板,科創屬性濃度存疑。
相較于研發,創爾生物最近幾年的營銷成本高企。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2020年創爾生物銷售費用分別為5495萬元、6907萬元、1.35億元、1.15億元,占收入比例為40.67%、32.22%、44.73%、37.88%。近四年,在銷售方面的投入高達3.7億元。
圖片來源:天風天睿研報
根據銷售費用占比看,線上推廣服務費和廣告宣傳費占比逐年上升,到了2020年H1,更高達54.2%。其中有一部分流入了頂流主播的口袋。
從2019年開始,創爾生物新增了兩家線上推廣服務費支付公司,分別是薇婭背后的謙尋和李佳琦背后的美腕。
在今年上半年高達54.2%的推廣服務費中,有27.08%付給了美腕。在李佳琦的直播間,創爾美這款面膜銷量極佳,每每開播,幾秒時間內售罄。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高居不下的推廣費砸出去后,能否帶給創爾生物持續的高銷量呢?
業內已經有前車之鑒,一個典型就是玉澤面膜,2019年下半年起玉澤品牌與李佳琦合作,一舉催化品牌爆發。根據國信證券的估算,玉澤在2019年雙11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50%。
2020年1月到6月,玉澤共與李佳琦合作28場直播,直播日GMV(商品交易總額)占品牌總GMV約70%。此后,隨著李佳琦與玉澤合作的中斷,部分李佳琦粉絲心生不滿。今年一季度,玉澤出現16%的下滑。
創爾生物與李佳琦這樣的網紅合作進行大眾化推廣,短期或許仍然能夠維持較高的品牌營收增速,卻是以銷售費用的攀升作為代價,長期的過度依賴需要警惕出現“李佳琦依賴癥”。
更何況,李佳琦的轉化率和美妝博主的轉化率是兩個概念,李佳琦帶來的流量更多是一次性紅利,復購率無法維持,這樣的增長不是以利潤為目標的良性增長。
資本市場關注新品牌和新機會,但同樣關注企業本身的質地,市占率不高的創爾生物想要通過營銷換取快速增長,這條路并不好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