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的近憂與遠慮
“想講新故事,但還差點火候。”
商場里,她左顧右盼,然后快步走到一家商鋪門前,停留片刻,掃碼取出共享充電寶后,安心落座點單。
這是張琪出門逛街的常態,由于對手機電量的敏感度不高,她在外出逛街時經常遇到手機低電量的窘況。這讓張琪成為了共享充電寶的常客,現如今這也是不少人的真實寫照。
對于張琪來說,充電的時間一般是在用餐或是喝奶茶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進店點餐前借一個,充上電,離開前再還了。
雖然這樣的安排既合理也方便,但讓張琪感到不滿意的是,如今共享充電寶的價格越來越高,可充進去的電卻沒多少。對此,她調侃道:充電半小時,通話五分鐘。
現在越來越多的手機都已經支持快充模式,而共享充電寶的充電速度卻一直沒有提升,這成為了除收費貴之外,用戶的另一大使用痛點。
如今,共享充電寶行業出現了新變化。近日,品勝電子宣布成立新品牌“閃蔥”,希望以快充充電寶的優勢,配合新的運營模式切入共享充電寶行業。
不少媒體、消費者,甚至是業內人士,都將閃蔥視為能夠攪動共享充電寶行業的“鯰魚”。
且不論閃蔥能否為行業帶來真正的改變,新零售商業評論關心的是,2019年底,“三電一獸”的市場份額已達到96.3%,閃蔥要如何開辟市場?擯棄依靠充電時長收取費用的模式,閃蔥新的盈利模式能否支撐其布局中國廣闊的市場?
繞不過去的入場費
作為共享經濟大潮中的一員,共享充電寶起初并不被多數人看好。
“沒什么技術含量”“偽需求”等都是曾經打在共享充電寶身上的標簽,但新事物的發展并不總是符合認知,經過6年多的時間,共享充電寶成為了共享經濟大潮中為數不多的“幸存者”。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我國共享充電寶市場規模在近幾年快速擴大,由2016年的2億元增至2020年的86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138億元。
如今,共享充電寶行業已經形成了“三電一獸”的格局,CR4(行業前四名份額集中度)達到83.1%。
其中怪獸充電于今年4月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為國內共享充電寶第一股;小電科技已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街電與搜電合并成為“竹芒科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竹芒已有3億用戶,怪獸和小電則分別達到2.6億、2.4億用戶規模。
無論是怪獸、竹芒、小電,還是后來入局的美團,在商業模式上基本沿用的是同一個思路。
它們核心的收入來源是用戶使用共享充電寶的租用費。怪獸充電公開的數據顯示,在其整體收入中,租借費占比高達96.5%,廣告(0.7%)和充電寶銷售(2.8%)收入只是個零頭。
在這種情況下,尋找用戶會長時間停留的場景,如餐館、酒吧、電影院等,并在這些場景下布局盡可能多的點位(POI)就成為了共享充電寶企業的關鍵。
據統計,目前共享充電寶點位場景中,餐飲占比最高,達到44%,休閑娛樂場所次之(16%)。
共享充電寶企業布局點位的模式通常是,以入場費的形式獲取商家提供的充電寶點位,像酒吧、KTV等熱門點位的入場費有時高達上百萬元,一些充電寶品牌方甚至會與商家簽署排他協議,形成獨家點位資源。除了入場費,商家還會參與租賃收入的分成。
隨著行業入局者不斷增多,以及各家點位規模的逐步擴大,入場費變成了一筆沉重的開銷。
據小電科技的招股書顯示,目前小電擁有超過71萬個有效點位,2020年共享充電寶的租賃收入為18億元,其中7億元是要給到商家的分成,前期入場費的成本高達3億元。
怪獸充電的入場費也從2019年的1.06億元攀升至2020年的3.8億元。
除了入場費與分成,共享充電寶企業還需要建立一批規模不小的運維團隊,以保證充電樁和共享充電寶的正常運行,這同樣是一筆不菲的開銷。
多重壓力下,企業要獲取更大收益,最快的辦法就是提高充電寶的租用價格——從每小時1元漲至3元左右,有些人流量高的場所,甚至高達10元/小時。
在重資產運營的行業特性下,漲價成為了共享充電寶企業唯一的法寶,由此引發了用戶的諸多不滿——顯然,這樣的商業模式存在著極大的弊端。
攪動行業?
針對充電慢、收費貴的用戶痛點,閃蔥以“充電快三倍”的產品切入共享充電寶行業,并提出每天10元封頂的定價策略以改善用戶體驗。
閃蔥之所以能打出這樣的差異點,底氣在于其母公司品勝。品勝電子是一家從事3C數碼周邊配件生產的企業,早在2004年,就研制出了充電寶產品。
有品勝做后盾,閃蔥的步伐自然能走得從容一些,但這并不表示它自此可以高枕無憂了——畢竟,點位布局是所有共享充電寶企業繞不過去的坎兒。
最新數據顯示,竹芒科技旗下點位數已經超過100萬個,怪獸和小電的點位數分別在77萬、71萬。在這樣的情況下,閃蔥提出:
第一,租賃充電寶的收入,商家拿走90%;第二,對入場費說不,堅決不與收取入場費的商家合作。
雖然有著高分成的誘惑,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閃蔥的這一做法仍不免讓人撓頭。
據品勝電子戰略總監李彥奇介紹,閃蔥提出的這一模式,一方面是對傳統共享充電寶代理模式的反思,同時也能最大化借力品勝積累的豐厚資源。
具體到實際的推廣模式,在高分成和拒絕入場費這兩條大原則之下,閃蔥采用直銷和迷你代理兩種方式進行推廣。
李彥奇告訴新零售商業評論:“基于我們的觀察,特別大的區域代理,其實很難管控,大代理想賺錢但往往會忽視用戶體驗,這樣不利于長遠發展。品牌方又沒辦法對他們進行有力的約束,所以我們想控制代理的規模,推行迷你代理的模式。”
所謂迷你代理是指,規模較小的代理模式,一個人拿幾臺機器推廣。如果能把機器賣掉,可以賺個差價,如果愿意自己鋪到店里,則能從中拿些提成,一年下來代理可以賺到一些收益,這種方式類似于兼職。在這種模式下品牌方的管控力會更強,消費者體驗上也更好。
無論是直銷還是迷你代理,都需要配備運維團隊進行日常維護管理。在這方面就不得不提品勝多年來深耕線下渠道,在許多城市布局了品勝的授權服務商——如今他們成為了閃蔥運維服務的中堅力量。
如果出現需要更換或維修的情況,閃蔥可以借助內部渠道網絡,向距離點位最近的授權服務商發出服務訂單,由他們負責完成運維工作,每完成一單收取一定的傭金。這樣的模式,不僅為閃蔥降低了運維成本,也極大提升了運營效率。
另外,閃蔥也可以為商戶提供外形定制,商戶可以定制自己的品牌圖案,這樣商家購買的動力也更足,產品本身也能為商家帶來宣傳效果。
眼下,閃蔥正在進行試運營,李彥奇介紹:“一家有多個品牌共享充電寶的酒吧里,在純自然流量下,閃蔥一臺機柜一個月的流水超過1000元。對于這個結果,我們還是比較滿意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手機已經支持快充模式,這對于仍提供普通充電寶的竹芒、怪獸、小電等企業而言,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了。但想要重新鋪設機柜做快充,代價高昂,大象轉身并不容易——此乃共享充電寶企業的近憂。
此外,它們還有更深的遠慮。
在共享充電寶領域從業多年的皓文(化名)告訴新零售商業評論:“電池技術在近10年內有機會獲得突破,未來電池的續航能力會更強,這將直接影響到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根基,這個行業將在未來5~10年間不停增長,但可能也就到極限了。”
這意味著,無論是三電一獸的普通充,還是閃蔥的快充,營收結構單一都是阻礙共享充電寶企業持續發展的最大難題。
對此,怪獸充電創始人兼CEO蔡光淵曾表示,目前公司在業務“第二曲線”上的嘗試就是內部孵化的新銳白酒品牌“開歡”,公司已經成立專門的部門負責,已在線上線下同步發售。
雖然,從商業模式的角度,還看不出共享充電寶與白酒能產生哪些協同效應,但開拓新業務的緊迫性已經擺在了所有共享充電寶企業的面前了。
然而,他們的主營業務——共享充電寶——才剛剛起步……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