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logo下半身對外開放了?
國慶期間,喜茶人在店中坐,熱搜從肚子來。有網友曬出了喜茶 logo 下半身的身材,由于“過分真實”,瞬間戳痛了無數奶茶愛好者的心,并引發了網友的大量討論,直接將 #喜茶logo全身圖# 的話題送上熱搜。
圖片來自:微博
甚至有網友發出靈魂拷問:知道喜茶logo為啥沒有下半身了吧?因為全身圖有大肚腩!被網友調侃成「奶茶勸退第一人」。
而喜茶作為網感十足的品牌,馬上撲捉到了這個熱搜,秀出了官方 logo 下半身,同時也將喜茶 logo 的下半身創作權對外開放,向全網征集靈魂畫手,讓網友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去作畫,還調侃稱「8 塊腹肌可以,啤酒肚不行」。
圖片來自:微博截圖
根據時趣洞察引擎,對「喜茶」品牌10月的營銷戰役檢索分析也可以看出,#喜茶logo全身圖#話題閱讀量和討論量呈現雙高,為什么品牌logo梗可以引發網友的熱議?又為什么一個網友無意的分享可以帶動品牌聲量?
圖片來自:時趣洞察引擎
01、品牌下水,網友狂歡
「喜茶」品牌親自下水參與話題互動,激發了更多網友的創作欲,紛紛參與到了“喜茶logo全身圖”的創作中,真是一個比一個“沙雕”。
有人把小男孩變成小女孩,喝著喜茶不夠,還得打包喜小茶。
圖片來自:微博
有人讓小男孩背了一筐喜茶,很難不讓人覺得,他是個代購!
圖片來自:微博
還有邊運動邊喝喜茶版本,難道這就是所謂的“能量守恒”?
圖片來自:微博
雖然圖是彩色的,但你還帶味道,就過分了啊!
圖片來自:微博
可以看出,喜茶快速響應發布「多金懸賞靈魂畫手」活動,邀請網友自行參與創作。從公關角度上,避免了網友對于“喝喜茶”和“大肚腩”的過度聯想;從品牌傳播角度,既快速高效傳遞了品牌信息,又為品牌的自身形象添加新意,收獲用戶好感,還將網友自發形成的話題熱度轉移至品牌自身的流量池。
02、官方玩梗,更為致命
logo 是品牌最核心的資產之一,也是品牌重要的視覺標識,但并不意味著,它不能有任何新意?社交媒體時代,品牌logo也能成為與用戶對話的絕佳“利器”。
比如,麥當勞就經常借用自己的花樣logo,在持續吸引用戶注意力的同時,輸出品牌文化。
2018年3月8日的國際婦女節創意,麥當勞將M倒轉成了W,W意味著“Women”,以此彰顯女性力量。
圖片來自:網絡
2020年的疫情期間,巴西麥當勞在社交媒體中曬出一張更新的麥當勞logo:M的兩邊被拆出了一定距離,目的是為了建議消費者“為了今后更好地相聚,暫時先保持距離一段時間”。
圖片來自:網絡
2020年12月,麥當勞更是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開了一家復古理發店,它唯一提供給客人的造型,就是這款“金拱門”發型。這個復古的流行時尚,簡直是麥當勞M標志的再現。
圖片來自:網絡
可能看上去,這些營銷行為有些搞笑,甚至無厘頭,但這也正是麥當勞品牌活動一貫的風格。對于麥當勞來說,無論是“金拱門”的名稱意象,還是黃色M的logo標識,都是它極具消費者辨識度的商業符號,也是在營銷中可以好好玩梗的品牌資產。
除了麥當勞之外,肯德基也曾聯名Crocs推出“炸雞洞洞鞋”,M&M's宣布和M&M豆“神似”的寧靜成為品牌大使,美團外賣給騎手小哥分配“袋鼠耳朵”,都是品牌利用事件營銷將商業符號轉化品牌資產的行為。
圖片來自:網絡
03、“IP思維”是品牌新標配
無論是「喜茶」憑借網友玩梗品牌logo在網絡引發熱議,還是「麥當勞」借助品牌logo不斷講述新的品牌故事。品牌logo的爆紅都只是“表象”,背后其實是品牌IP化的成功撐起的“結果”。
快速、泛娛樂、碎片化的整體傳播環境,改變了用戶的注意力結構。傳統的品牌形象建設方法正在逐步被IP化方法取代。換個角度去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為什么喜茶的logo可以爆紅網絡?面對有一定偶然性的營銷事件,機會來臨時,品牌抓得住嗎?
相信對「喜茶」品牌有一定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一直以來喜茶都是在打造“交際花產品”,形成了具有鮮明風格的社會化營銷打法,讓喜茶成為一種IP形象及社交貨幣。簡單說,就是“你得非常努力,當機會來臨時,才能顯得毫不費力。”
時趣IP營銷方面的專家,也曾在時趣直播課中講到:“品牌過去兩條腿走路,產品力和情感維系(情感是傳統的品牌形象方法,新時代則是IP化方法)。品牌+IP化實現信息符號化/人群粉絲化。在碎片化的時代實現和消費者的情感閉環。”
不同于短期的IP借勢營銷,在品牌IP化的方式中,品牌的重點并不在于IP的前期構建,而在于如何將IP下沉到產品和服務體系中去,讓IP貫穿整體的用戶觸點,形成統一化的IP感知。
例如江小白就將江小白男生形象融合進瓶身包裝,并通過文案瓶的方式表達用戶情緒,完成江小白IP人設的構建與深化;而三頓半則利用“返航計劃”將產品包裝進行回收,完成IP營銷閉環;在私域流量體系中,品牌依舊可以深化IP形象,例如完美日記通過搭建“小完子”形象,將私域流量進行聚合,并在日常用戶溝通中進行IP人設的輸出……
最后,說直接點,“品牌IP”不只是一個營銷手法,還是一個企業經營思維,甚至可以成為企業的業務增長點。更多關于如何打造“品牌IP化”的詳細解讀,可以參考《你在賺IP的錢,還是被IP賺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