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眼里的李子柒“反擊戰”:網紅日益強勢,總有人說上當了
從停更3個月,到罕見接受媒體采訪,再到把矛盾公開化,李子柒沒有選擇繼續生活在資本營造的“山水田園”中,而是拿起法律武器與合作5年的微念決裂。
針對李子柒與微念之間的糾紛,時代財經采訪了多名MCN(網紅經濟運作公司)負責人,他們表示,這一事件夾雜著網紅與MCN之間的利益捆綁,很難說清。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來MCN數量激增,曾經相對弱勢的網紅,正在逐漸“翻身做主人”,不再強勢的MCN也開始與廣告公司“爭食”。
01
失去彼此,李子柒與微念還剩什么?
10月27日,根據36氪的消息,由于李子柒和簽約公司微念存在糾紛,微念股東字節跳動已啟動退出流程。有知情人士表示,字節跳動當初投資微念,主要是因為看好李子柒。
“字節跳動的做法英明,本來可投資的項目就多,何必摻和李子柒與微念的糾紛案。”上海MCN機構新四維CEO吳發勇10月27日晚對時代財經表示,作為平臺方與投資方,字節跳動站在李子柒一方,體現出鼓勵和保護內容創作者的價值導向。
宇冬(化名)在杭州某頭部MCN做過經紀業務,在他看來,李子柒與微念的糾紛是一場持久戰。“主要看雙方當年簽約情況,如果是經紀合約,那么解決時間比勞動合約要長很多,而且大概率李子柒作為簽約紅人,需要賠錢。”
但財經媒體紅星資本局援引知情人的話表示,此次李子柒一方與微念之間的訴訟為“給付之訴”,即李子柒一方訴請法院讓微念賠償損失,返還財產等。
吳發勇認為,微念這些年雖然把李子柒捧紅,但雙方共贏發展體現得不夠,這也反映出微念沒有大公司格局。
李子柒是近年來少有的成功在海內外“出圈”的網紅。從粉絲數據看,李子柒在海內外多個平臺累計粉絲過億。但即便是網紅頂流,李子柒本人并沒有帶貨數據。換句話說,李子柒除了通過視頻內容輸出漲粉外,商業變現能力全部靠微念來實現。另從股權架構上看,微念通過“李子柒IP”賺取的利益,與李子柒本人無關。
“同樣是網紅頂流,李子柒與帶貨主播薇婭、李佳琦不同,后者有實實在在的帶貨價值,也就是自我商業變現能力,但李子柒目前沒有。”吳發勇表示,分道揚鑣對李子柒個人自由發展好,但李子柒品牌旗下現在的產品(螺螄粉藕粉)需要供應鏈和建廠等,不知道未來能不能運作好。
倘若失去李子柒,微念的價值可能會被重估。據媒體此前披露,2020年李子柒旗艦店的年銷售額已突破10億元,即便微念在運作李子柒品牌的這些年里,梳理了供應鏈,建立了工廠,出品了螺螄粉、藕粉等爆款,但失去了李子柒本人的背書,李子柒品牌就沒有那么耀眼。
時代財經注意到,關于微念的估值,坊間有10億元人民幣、50億元人民幣、10億美元、超過百億元人民幣等多種說法,MCN行業內對此也看法不一。
“微念的估值,可能是它的一種宣傳手段。一般來講,上市前的估值才準確,目前行業內沒有對微念到底值多少錢有定論。”深圳蜂群文化傳播合伙人周麗峰對時代財經表示,李子柒要是離開微念,相當于微念的核心資產丟失,價值被重估是必然。
在多位MCN負責人看來,頭部網紅才是MCN盈利的關鍵,但頭部網紅出現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綜合因素,幾乎不能批量復制。“正像如涵沒有第二個張大奕、謙尋沒有第二個薇婭、美ONE找不到下一個李佳琦一樣。”宇冬說。
目前看,微念很難培養出第二個李子柒。公司旗下十多位網紅,包括香港明星郭富城妻子方媛、影視演員子望、美食博主香噴噴的小烤雞等,無一人“出圈”。
02
MCN機構矛盾公開化,網紅日益強勢
在MCN從業者的圈子里,李子柒事件沒有掀起多大波瀾。
“解約在MCN與網紅之間太常見了,可能是因為李子柒有話題性,所以才被如此關注。”宇冬曾在杭州某頭部MCN機構做經紀人,每個月都有3到5個網紅嘗試解約,但平均每個月真正離開的也就1個左右。
利益分配不均,是網紅與MCN之間合作受阻、解約的主要原因。“網紅覺得,加入MCN就意味著可以接廣告、賺大錢,賺不到就是MCN扶持不夠;但站在MCN角度,無論MCN如何向外做推廣,網紅最終都要被廣告客戶挑選,MCN只是橋梁,不能保證每個網紅都賺大錢。”宇冬說。
近年來,網紅與MCN的矛盾逐漸公開化。一位美妝博主在視頻中分享稱,自己當初被MCN要求支付百萬元天價賠償金才能解約,賠償金中有推廣費、經紀人工資、文案費等,細看發現,MCN竟把渠道贈送給網紅的“免費漲粉包”,按實際漲粉數折算成賠償金,向紅人收取,其從提出解約訴求到解約成功用時將近8個月。
此外,MCN會經常在簽約合同上動手腳。比如合同寫好與MCN在廣告收入上五五分成,但卻在不顯眼的地方寫明,讓網紅承擔所有稅款(廣告收入的兩成),因此最終分成被降至三七開。
除了利益分配不均以外,MCN在簽約之后不作為,也招致網紅不滿。在一些MCN機構,網紅簽約后,依然要負責內容的創意、剪輯、包裝、發布,所分配的經紀人團隊對小網紅愛答不理。此外,MCN機構還存在網紅商務報價不透明、視頻推廣投放沒有量化,或者量化數據不能及時同步等問題。
MCN機構認為,網紅也經常用解約來炒作。“一些紅人就是喜歡說自己被詐騙了、上當了,但凡這樣鬧的,沒幾個是知名的。”周麗峰表示,MCN與網紅簽合同,雙方都是達成了合意,只有“野雞公司”才會想在簽約、解約這些問題上動手腳、借題發揮。
近年來,MCN能與網紅之間的關系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其一,MCN變得不那么強勢了。一方面是MCN數量出現“井噴”(據東北證券研報顯示, 2020年全國MCN數量2.8萬家,是三年前的16倍),另一方面是能迅速實現商業變現的網紅變少,因此MCN已不能高高在上,需要與更多的競爭對手爭奪更少的值錢網紅。
圖片來源:東北證券研報
“MCN最強勢的時候是2017年到2019年,但現在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宇冬說,有能力的網紅現在不喜歡把自己綁定給一家MCN,而喜歡直接在賬號簡介上留下自家商務的聯系方式,等著品牌方上門對接。
宇冬告訴時代財經,能夠自己做起來的網紅根本不需要簽約MCN機構,一是接商務不自由,二是解約很麻煩,三是他們不能清晰看到公司到底為他們花了多少錢。“以MCN給網紅買量推廣為例,公司在抖音、小紅書上的推廣費其實低于市場價,一旦網紅與公司產生糾紛,推廣費是按照實際金額還是推廣金額來算,就會產生分歧。”
03
合作方式改變:MCN更像廣告公司了
近年,MCN與網紅的合作方式也發生了改變。
通常情況下,MCN在運營網紅上有兩種方式:一是自主孵化,打造一個全新的網紅;二是找已經積累了一定人氣的網紅合作,承諾更高價值的商業變現。近年來,MCN孵化的網紅越來越少,與有粉絲基礎的網紅進行商業合作的案例越來越多。
“MCN與網紅之間合作而非孵化是大趨勢,現在是看臉的年代,中長視頻又特別考驗網紅的個人魅力,這都是很難通過MCN短時間孵化出來的。”周麗峰說。
從數據上看,隨著MCN市場規模的擴張,MCN也和網紅一樣,出現了明顯的頭部效應。根據艾媒咨詢數據,自2017年中國MCN產業出現爆發式增長,MCN機構數量迅速增加,其中約56.3%的MCN機構分布在一線城市;頭部MCN機構占據著70%的市場份額。
圖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東方財富證券
值得一提的是,MCN市場規模與數量的擴大,有擠占傳統廣告公司市場的趨勢。“據我觀察,品牌方趨向與MCN合作后,很多小的廣告公司已經活得比較艱難了。”周麗峰對時代財經表示,最近年底加雙11,屬于廣告業務的旺季,自己所在MCN機構的廣告客源比較豐富,一方面有老客戶直接找上門合作,另一方面也會通過執行傳統廣告公司的策劃案來“分利”。
“MCN發展到現在,其實和廣告公司已經沒有什么區別了,都是在CBD租著昂貴的寫字樓,靠著賺錢網紅與廣告商之間的差價為生。”宇冬說,MCN里面的網紅,內容孵化的能力可能都比廣告公司的寫手強,加上網紅自帶流量,長得也好看,又有粉絲基礎,相比傳統廣告公司有明顯優勢。
在周麗峰看來,相比傳統廣告公司,MCN公司還有更高的估值優勢。“只要和互聯網沾邊,估值都很高,我見過有廣告公司拿了戰略投資、簽下幾個網紅,對外就稱自己是MCN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