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張大奕,今日李子柒,運作網紅的公司該怎么開?
停更視頻三個月后,知名美食短視頻創作者李子柒將所屬經紀公司告上了法庭。
據騰訊《深網》10 月 27 日報道,按照李子柒和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念”)的最初合同,李子柒 IP 品牌的受益主體應為子柒文化,其中李子柒個人占股 49%,微念持股 51%;但在實際發展中,李子柒螺螄粉 IP 品牌的受益主體為微念,其中李子柒持股為零。
官司結果尚未落定,微念已因之而受重挫。10 月 27 日,36 氪獨家獲悉,由于李子柒和微念存在糾紛,微念的股東字節跳動已于 10 月 16 日啟動退出流程。
字節跳動從投資到退出,僅僅過了不到 4 個月。據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稱,字節跳動當初投資微念,主要是因為看好李子柒。如今李子柒和微念陷入分歧,字節跳動決定根據投資協議退出微念。
李子柒
成也子柒,敗也子柒。微念投入了 500 人來服務李子柒 IP 品牌,卻無一人能取代她。這種 MCN 公司因一人而貴,又因一人而衰的案例并不少見。曾籠罩在網紅張大奕光環下的如涵控股上市不久就受她本人的緋聞影響而一落千丈,已經在今年 4 月從美股退市。
雖然每家網紅電商 MCN 都宣稱自己除了大網紅外還有成熟的團隊、品牌和供應鏈,但事實證明不管是持股的張大奕,還是不持股的李子柒,只要網紅做大,對于公司的實際命運都有“一票否決權”。
把上百億的生意托付在一個并不專長經商的人身上,就像背重擔走鋼絲。但即便如此,仍然有數不清的資本前赴后繼,因為高風險確實能帶來高收入——今年“雙11”,頭部主播李佳琦和薇婭共創了 189 億元的成交額,僅僅一個晚上就跑贏了A股 4000 多家上市公司全年的營業收入。預售首日,共 4.88 億人次觀看了他們二人的直播,等于全中國有近 1/3 的人口參與其中,幾乎每個逛淘寶的人都會進到他們直播間。
今年 6 月,李佳琦所屬公司美 ONE 和薇婭的母公司謙尋集團均傳出了計劃 IPO 的消息,但被兩家公司否認。以兩位頭部主播目前的收入水平來說,上市融資的必要性其實并不高——如果真的走入二級市場,也許投資人們就不會如此寬容了。
被視為貪婪巨獸的“資本”,與“懷金過市”的稚子
8 月 30 日凌晨,李子柒發文“半夜被惡心到了”,并回復評論“已經讓律師做了保存,太可怕了!資本真的是好手段”,隨后又將動態刪除。第二日,李子柒發出一張自己在派出所的照片,配文“大清早報個警”。
股權爭端的細節浮出水面后,輿論形成了一邊倒的結果。毫無意外地,在李子柒的微博和相關新聞的評論區,網民們為她抱不平,并控訴微念利用資本的力量“霸凌”內容創作者。在李子柒 1630 萬訂閱的 YouTube 賬號下,有人用英文向海外粉絲解釋了她斷更的原因,得到了各種語言的回復,不少人表示自己會為這位 strong lady(強大的女士)祈禱。
海外粉絲為李子柒的官司加油
公開數據顯示,李子柒牌螺螄粉月銷量超 100 萬筆,李子柒品牌在 2020 年的年度銷售規模接近 20 億。但李子柒本人不持有微念公司股份,所以她從微念能獲得的利益,僅限于雙方最初約定的收入分成比例。騰訊《深網》稱,李子柒從微念近一兩年時間獲得的分成為數千萬元。
高中沒畢業的李子柒所創造的財富之巨,以及這個名字所代表的價值之高,令她如同“懷金過市”的稚子。這是許多頭部主播與 MCN 機構之間的常見處境。
中倫律師事務所數據顯示,自 2018 年起,全國網紅主播與 MCN 機構之間的爭議數量開始連年成倍增長。案件爭議數量增長的趨勢與中國 2017 年至 2020 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2017 年,相關爭議數量僅為 43 件;2020 年,這個數字增長到了 716 件,三年漲幅高達 1565%。
圖片來源:中倫律師事務所
但像李子柒這樣主動提起訴訟,能與機構“分庭抗禮”的網紅畢竟還是少數——實際上 87.69% 的案件都是由 MCN 機構作為原告方提起的,其中 99.4% 的原告訴求均包括要求網紅支付違約金(因為網紅影響力、收入KPI不達標);網紅作為原告起訴的案件僅占 12.31%,訴求主要為確認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并支付相應的薪酬福利待遇(包括工資、未休年假補償、加班費等)。
圖片來源:中倫律師事務所
這證明,大多數 MCN 機構根本碰不上“懷金稚子”,大多數網紅的主要訴求也不過只是“保底工資”。這引出一個更嚴重的問題:不管做自有品牌的李子柒、張大奕還是直播帶貨的薇婭、李佳琦,都很難找到后繼者,這讓 MCN 機構依賴單個網紅的問題難以解決,風險也就無法分攤。
微念是幾乎完全建立在李子柒一個 IP 上的公司;美 ONE 實際擁有的簽約藝人和 IP 僅有李佳琦、付鵬(李佳琦前助理)和奈娃家族(李佳琦的寵物犬);張大奕一個人對如涵的貢獻營收也一直在半數以上。
股權應該怎么給?
在怎么處理當家網紅跟MCN關系的問題上,各家頭部機構可謂各顯神通。
參考目前幾個網紅與公司之間的關系:謙尋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婚姻綁定的“夫妻店”,薇婭的丈夫是董事長,她的身份是聯合創始人;李佳琦在美 ONE 并不持股,但是以公司合伙人身份工作;“交個朋友”雖然由羅永浩出面成立,但他本人并不公開持股,創始人和大股東是他多年的老朋友、前同事黃賀,羅永浩只有一個“科技首席推薦官”的職位。
術業有專攻,一家消費品公司的品牌管理、運營、選品以及供應鏈的打造都需要不同的人才,一家MCN公司也肯定不是僅僅有大網紅就能成功的。今年 6 月,已經成為美 ONE 合伙人的李佳琦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直言自己對管理企業沒有太多興趣,“我覺得管理可能是我不擅長的事情,當產品經理可能是我比較擅長的。我不太喜歡做我不擅長的事。”
即便是全網最頭部的帶貨網紅們,也幾乎全部出過紕漏:辛巴賣過假燕窩;薇婭賣過山寨潮牌Supreme聯名風扇;李佳琦在雞蛋摳不下來的不粘鍋上翻過車;羅永浩也遭在了假貨皮爾卡丹羊毛衫上;張大奕涉嫌抄襲過一眾品牌……大網紅確實能打開銷路,但這并不是成熟商業的全部。
按照微念的說法,公司投入了一個 500 人左右的團隊來全面服務李子柒 IP 品牌,但李子柒本人只負責制作視頻內容,以及按比例拿收入分成。
當李子柒沒現在那么火的時候,兩者相安無事,都能接受現狀。而隨著李子柒在短短幾年內蜚聲海內外,甚至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一個icon,微念給李子柒的回報沒能符合她對自己貢獻的認知,那么內部權力結構的失衡和破壞幾乎是必然的。
為了追求公司發展,MCN當然要把自己的當家網紅捧得越紅越好。但現實確實,當家網紅越紅,對公司架構能否有勇氣及時調整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這是MCN界的根本性難題。
也許問題的核心,并不在于網紅本人有無股權,而在于公司在不同階段如何衡量李子柒一個人對公司的實際價值——這一輪訴訟給微念帶來的重擊已經證明了“最初約定的分成比例”并不合理,因為李子柒對于公司的價值顯然比公司對于她的價值要重得多。有的時候,網紅們會更看重到手的現金;另外一些時候,網紅們了解到了一家估值幾十億公司股權的價值,就會更看重股權;只有在很少數的時候,忠誠度、私交甚至婚姻才能起到作用。
除了 all in 李佳琦的美 ONE,多數頭部 MCN 公司都在努力擺脫“個人影響”。辛巴帶出了徒弟時大漂亮、蛋蛋、貓妹妹、趙夢澈等人;薇婭簽下了滕雨佳、深夜徐老師、李響甚至藝人海清、歌手林依輪等自帶流量的主播。黃賀在接受 36 氪采訪時稱,羅永浩如今在“交個朋友”整體的直播時間占比不到 7%,“我們最終的目標是MCN機構只占到我們收入的40%,這里老羅的收入只占10-15%。”
李子柒和微念基本上可以視為一拍兩散了,而即便這一輪對抗能夠和平解除,留給他們的隱患和心結也會一直存在。只要依賴某個個人 IP 的模式不改變,MCN公司的運營始終會行走在鋼絲之上。
那么問題來了,一個話語權與股權如此容易失去平衡的行業,真的還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