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務機器人公司「甲殼蟲智能」獲過億融資
36氪獨家獲悉,家庭服務機器人公司「甲殼蟲智能」已先后完成兩輪融資,第一輪由凱輝基金和萬物資本聯合領投,第二輪由渶策資本和麥星投資聯合領投、凱輝基金和萬物資本跟投,整體融資為過億元人民幣。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團隊構建及XWOW曉舞全自動洗地機器人產品研發。
不管是在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市場,都體現出了投資者們對掃地機器人的看好。二級市場,占中國市場46.1%份額的家用機器人「科沃斯」一度被稱為“掃地茅”,市值突破了千億,股價也從8.03元的發行價來到了11月4日最高點191.3元,達成了近25倍的漲幅。
一級市場的熱錢也同樣青睞掃地機器人,據第三方數據顯示,在2020年國內242起機器人行業投融資事件、267.7億元的總融資金額中,以掃地機器人為主的清潔機器人賽道占到了約13%。2021年熱度不減,單筆投資金額更大了,此前有媒體報道,2021年國內掃地機器人行業融資事件已超10起,最大的一筆融資來自智能清潔家電品牌「追覓」,C輪拿到了36億元。
但是,掃地機器人的爆火絕非偶然。有業內人士向36氪表示,這將是一個千億市場,瑞銀的預測也表示,到2025年,全球和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分別到達130億和50億美元。而根據中信證券《機械行業掃地機器人行業專題》報告,目前國內掃地機器人在城鎮家庭中的滲透率仍不足8%,這意味著是尚待挖掘的市場空間。
大部分一級市場投資人將掃地機器人和洗衣機做對比,一個有點終局概念的投資邏輯是,當掃地機器人可以真正取代人力完成清潔工作的話,掃地機器人就會像洗衣機一樣成為家庭的必需品。同時,今天年輕消費者對“懶人”便捷的需求也滿足了這一趨勢,這就是熱錢涌入的背后邏輯。
甲殼蟲智能生于火熱之中,2021年1月,曾任職于微軟和綠米聯創的鄭權創辦了家庭智能服務機器人公司「甲殼蟲智能」,創業初心上來說,其目標是構建家庭智能服務機器人矩陣,讓機器人真正地進入千家萬戶,而掃地機器人是離C端應用場景最近的切入口。「甲殼蟲智能」投資方之一、渶策資本創始合伙人周凌霏向36氪表示:“「甲殼蟲智能」之所以不叫「甲殼蟲機器人」,正是因為其目標不僅是研發家庭清潔機器人,而是希望通過掃地機器人的創新突破,解決用戶痛點,切入家庭智能服務機器人大賽道,構建智能人居生活。”
但在今天選擇通過掃地機器人這一單品切入,已經跳過了技術發展早期試錯階段。明顯的表現是消費者對掃地機器人購買力的增加—不僅買的多,還買的貴:按照奧維云網的數據,2021年1-7月掃地機器人線上總銷售額為52.62億元,而去年同期僅為37.28 億元。也有公開數據顯示,消費者對購買的預期價位也在提高,今年Q1的產品均價已經是1914元,同比上漲384元。
消費者對掃地機器人的消費判斷已經從買一個“大玩具”的獵奇心理轉變為對掃地機器人實用性的追求。這來源于掃地機器人不斷提高的技術加成,家用機器人需要“讀懂人”才能服務人,而讀懂的本質需要技術積累。
所以,今天的掃地機器人已經用上了LDS激光雷達、3D結構光、dToF、AI算法等技術成分,僅2020年全球掃地機器人行業專利申請數量就高達4906項,其中中國掃地機器人專利申請量占全球掃地機器人專利總申請量的95.85%。售價的不斷拉高也就可以在研發成本中得到解釋。
機遇往往產生于變量之中,而掃地機器人的變量被切的很細。此前,技術突破曾給市場帶來過兩次小高潮,一次是憑著自研激光導航技術贏得消費者和資本市場投票的石頭科技,另一次是以“洗拖一體”殺出重圍的云鯨,估值在去年翻了15倍。
“提高滲透率要從兩個維度考慮。首先,作為清潔類產品,清潔干凈是消費者購買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其次,第二個維度就是便捷,能否真正的解放雙手”,「甲殼蟲智能」創始人鄭權向36氪表示。
這個觀點并非一家之言,如何更便捷、更干凈幾乎是所有掃地機器人產品的研發方向,只不過是要看什么樣的技術路徑可以跑的更快。「甲殼蟲智能」投資方之一、麥星投資合伙人鄔煒也向36氪表示,“掃地機器人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賽道,但只要能抓住一個痛點做出突破,就意味著有很大的機會,而甲殼蟲智能正是有能力做出突破的團隊。”
把目光聚焦到在中國市場上,清潔的更精準痛點是“如何拖地”而非“如何掃”。按照公開數據,中國家庭地面地板材質56%是瓷磚,43%是木地板,地毯僅占1%,而美國地面地毯(含小型)占比高達50%左右。
所以,在行業發展早期,掃地機器人就是為地毯地面服務的,這也就造成了初期的掃地機器人常被認為雞肋。事實上,“‘拖’可以比‘掃’覆蓋更多的地面,比如亞洲的很多地區都是需要用到拖地的,歐美住房的一樓也是拖地為主的。”渶策資本合伙人周凌霏表示。
曉舞
據悉,「甲殼蟲智能」的首款產品XWOW曉舞全自動洗地機器人是家庭智能清潔新物種,通過機身構造、核心算法、拖布結構等層面的突破性創新,在掃地機的基礎上,融合并提升了手持洗地機的拖地性能,把清潔做到了極致,讓其有了與其他產品抗衡的核心競爭力。
但僅拖地這個痛點,突破起來就不簡單。它意味著要把洗地機的功能塞進掃地機器人的體積里,還要減少人力操作。但洗地機實現強清潔是靠加大壓力來實現的,這對產品結構、空間利用等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為了真正解決用戶痛點,給用戶最佳的清潔解決方案,我們在研發和產品制作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僅手板我們就打了7次,而目前整個掃地機器人行業來說大部分也就4次。”「甲殼蟲智能」創始人鄭權向36氪表示。
因此,想做一臺或許不用那么酷炫,但能真正滲透進千家萬戶的掃地機器人存在進入門檻。“包括供應鏈、對技術的底層追求、渠道選擇等多方面都優質才能做出有突破性的產品,它不只是技術的疊加,而是真正的技術創新”,麥星投資合伙人鄔煒告訴36氪。
不可否認,掃地機器人可以達到洗衣機一樣的滲透率還有一段路要走。目前的產品售價和產品體積把部分消費者攔在了門外,但隨著技術突破和普及度的提高,掃地機器人目前已經站在了規模化的前沿。“智能家居是典型長坡厚雪,技術和產品雙驅動的行業,近年來掃地機器人行業通過供給側的創新實現了商業化大爆發,未來必將成為億萬家庭用戶的必需品,「甲殼蟲智能」是我們長期觀察賽道之后,認為技術創新與產品落地最好的企業。”凱輝基金合伙人丁立俊告訴36氪。
萬物資本投資人王歡歡也表示,把機器拆散深究每個部件,才能看出團隊的才能與用心。甲殼蟲在每個構件和算法都尊崇第一性原理,用獨立思考的量化標準來界定設計,加上供應鏈上的豐富經驗,最終呈現出了在清潔力和便捷度上有代際差異的產品。
創始團隊方面,CEO鄭權有16年以上互聯網&智能硬件產品經驗,先后任職于IBM&微軟亞太硬件研發中心,后任綠米聯創副總裁&門鎖中心總經理,從0到1的打造了行業TOP1智能門鎖爆品,單SKU累計出貨量突破100萬臺;
CTO鐘智淵有18年智能硬件產品研發經驗,曾就職于施耐德電氣&微軟亞洲硬件研發中心,此前為綠米聯創研發總監&首席工程師,是國內首個HomeKit - ZigBee智能家居網關系統的開發者;
COO梁銘有20年集團企業戰略管理及資本市場經驗,曾為Apple全球供應鏈負責人,從0到1建立Apple供應鏈資產物聯網體系;
CMO申勇也曾為小米智能家電銷售&運營負責人,負責年銷售額百億以上銷售市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