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投30億,高瓴五源GGV們身后,“最兇猛LP”登場
從產品思路上,車企可能還稱得上有“傳統”和“新勢力”,但從投資來說,兩股勢力的思維方式則越來越接近了。
以前者為例,比亞迪自2020年至今已經做了7只基金的LP;上汽也出手頗廣,賽領資本、國家航空產業基金、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上海國盛集團、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二期等都已經囊括其中。
后者呢?“蔚小理”的幾位老板積極“反哺”了股東們,五源資本、源碼資本、GGV等背后都站著他們的身影。名字還能數出一大串,廣汽、北汽、長安汽車、奇瑞汽車……你看得到的、想得到的車企,都在做起LP。
可以說,車企是2021年LP市場上崛起“最兇猛”的一股勢力了。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手握大量現金的車企,在展開新能源車產品競賽的同時,也都在打量著產業鏈條,設想著版圖,從這個角度出發,最現實的手段就是投資,通過資本的力量挖出更深的護城河。
我們從近期最積極的比亞迪說起,從4月份開始,大約半年多一點的時間里連續出手做LP,投出30多億元。
比亞迪2021年投出4只基金
今年11月2日,比亞迪公告顯示,出資1億元,以有限合伙人之一的身份參與發起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
這只基金是由國家發改委主管的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與中央企業、科技龍頭企業、地方政府一起發起,首期規模200億元,總規模1000億,投資策略是“直投+母基金”。目前是唯一一只專注于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戰略投資基金。
LP中除了比亞迪,還有紅杉中國、田豐證券等金融服務機構,浪潮、萬國數據等龍頭企業,以及招商局集團等中央企業。投資的主要領域是集成電路、雙碳、數字經濟等,扶持核心技術處成長期的科技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以及境外優質項目。
這當然不是比亞迪在2021年投資的唯一一只基金,年內至今,比亞迪公開可查的數據是投出4只基金,多是美元基金,出資額超30億元。
比如,2021年10月8日,比亞迪通過控股子公司Golden Link Worldwide Limited投資了Communiy Fund LP,據公告,這家基金的實控人是IDG的戴強。預計募資規模不超過6億美元,Golden Link 出資3億美元,投向科技與醫學創新等領域的優秀子基金。
更早的時間,Golden Link還先后成為了VIP Green Mobility Fund L.P.和AGIC Fund的LP,出資額分別是0.5億美元和1.2億美元,按照公告的說法,這兩只基金分別主投歐美國家的綠色交通項目和其他具有強勁增長潛力的技術先進區的行業龍頭企業。
除此之外,比亞迪還投資了易方暢達基金、Harmony Fund LP、衡陽松木產業投資基金、和諧鼎泰基金等,投資方向多與先進技術有關,包括人工智能、醫學創新、智能制造。
縱觀比亞迪做LP的基金,投資領域雖說寬泛,但圍繞的還是硬科技、醫學、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其核心終究還是可以囊括為“前沿科技”。
比亞迪在出資Community Fund時說,做LP的目的在于“獲得長期的投資回報,同時延伸公司產業投資觸角,促進公司投資與實業協同發展,推動公司全球業務的良性循環。”
就戰略而言,成立26年的比亞迪,在業務領域表現強勁,橫跨汽車、電池、IT、半導體等多個領域。汽車行業發展速度快,迭代變革,比亞迪算是緊跟形勢,此前,它分拆出了半導體業務,引進小米、中芯國際、上汽等股東。它還在很早之前就組建研發團隊做大功率器件測試應用平臺、模組設計和制造等。正因如此,以上基金所投方向多數會與比亞迪本身業務有比較明確的業務關系。
就財務而言,看看比亞迪近些年的營收狀況,看似營收在漲,凈利潤卻在回落,2017年到2019年,其凈利潤分別是40.66億、27.8億、16.1億。這是因為電動車銷量雖大,依靠獲得補貼的力度也大。據相關資料,比亞迪是國內獲補貼力度最大的車企。
做LP這件事,本質上也是一種“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的態度,增加資金配置選項、擴大財務收益來源,也為必要。
上汽、廣汽、北汽、奇瑞、長安都來了
多次出手做LP的并不止比亞迪一家,上汽、廣汽、北汽、奇瑞、長安都已經做了相關布局。
同樣是在11月,上海汽車集團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投資)新增對外投資——賽領國際私募投資基金二期(上海)合伙企業,這家基金就在當天成立,中信證券、上汽投資、國泰君安證裕投資有限公司等6位股東共同持股。
除了成為賽領資本、國家航空產業基金、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上海國盛集團、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二期的LP,上汽投資之前還投資了高瓴資本、博裕資本、瑞立投資、卓礫資本、華控基金、君和資本等。
這其中,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金規模500億人民幣,投資過中芯國際、紫光展銳、兆芯集成電路等。上海國盛集團是上海市政府重大產業項目的投資通道,2021年已投出14個項目,包括壁仞科技、紫光展銳、達闥科技等,聚焦集成電路、自動駕駛技術等。
賽領呢?近期投資4個項目中,包括2家半導體企業,1家智能機器人公司極智嘉、1家人工智能企業暗物智能。
由此可以看出,上汽最近做LP的基金,重點投資領域還是在半導體、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前沿科技上。而此前的高瓴、博裕自不必說,投資階段全鏈化,各細分領域都有布局。
上汽投資負責人陸永濤曾對媒體談過,汽車產業鏈長,技術迭代也迅速,從一開始,上汽投資的定位就比較明確,“以汽車產業鏈科創投資為核心能力,以資產管理業務為增長引擎,幫助上汽集團發展、轉型升級。”此前,上汽首支市場化母基金設立于2017年9月,意在打造投資“航空母艦”。
還有奇瑞汽車、長安汽車、廣汽、北汽,也爭相來做LP。
還是11月,蕪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對外投資,標的是安徽晶瑞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這是一家成立不到一個月的基金,注冊資本是10億元,還有安徽省鐵路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蕪湖銀湖實業有限公司等合伙人。
5月,長安汽車入股了重慶長信智汽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占股49.8%,后者屬安和基金,安和基金在今年6月參與了縱目科技1.9億美元的D輪融資,縱目科技是自動駕駛與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技術與產品供應商。
3月,廣汽資本投資了火山石二期創業投資合伙企業,占股5.63%。據廣汽資本總經理袁鋒透露,廣汽資本還是華登國際、武岳峰、中芯聚源的LP,廣汽的投資邏輯只有一個,通過頭部半導體投資機構布局加大芯片產業的投資。火山石團隊內部有對半導體產業很了解的合伙人董葉順,這是他們出手的重要原因。
很值得一提的還有北汽,北汽產投在去年11月新增了一家對外投資,是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伙企業。今年以來,小米圍繞芯片產業鏈掃貨,天眼查數據顯示,2021年,小米集團、小米長江產業基金以及順為資本等參與投資的芯片公司數量就超過20家,有不少連續投資案例。
所以,穿透車企的LP策略之后望向產業投向,集中在半導體、硬科技、自動駕駛、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方向上。
造車新勢力選擇此前投資方
傳統車企都如此活躍,更不用說對風險投資理解更為深刻的造車新勢力。
小鵬、蔚來、理想這一路花了不少錢,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說,想要造車,沒有200億搞不定。他們的起勢,是靠大量真金白銀砸出來的。
也因此,在三家新勢力上市之后,他們也多選擇以創始人個人的身份做LP,選擇方向是曾經支持過自己的投資機構。
截至11月26日,小鵬汽車的市值達437.37億美元,何小鵬持股20.37%,身家約8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大概580億元。
在此之前,劉芹與何小鵬相識超15年,連續參與小鵬汽車5輪融資;昆仲資本創始合伙人姚海波曾與何小鵬相識于UC創業期間;而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符績勛曾給何小鵬打過電話,勸他全力做造車這件事。
何小鵬在做LP的時候,自然先把目光集中在曾有交集的人身上。目前其個人已經成為了五源資本的LP之一,且還通過上海賓闔信息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為了非凡母基金、亦聯資本、昆仲資本、GGV紀源資本、變量資本等多家基金的LP。
李想的做法如出一轍。當下,理想汽車市值達334.65億美元,李想占股22.85%,身家76.47億美元,大約是497億人民幣。
最艱難的時候,曹毅與王興都曾出過手。源碼資本是早期投資方,曹毅與李想2009年結識,曹毅曾分享,喜歡李想身上那股勁,想問題很清楚,也重視組織成長,是理想的創業者;自2019年起,王興也以王興個人或者美團的方式參與了每一輪融資。值得一提,美團與王興現在分列理想汽車第二、三大股東。
作為回報,李想本人成為了源碼基金的LP,也成為了美團旗下產業基金龍珠資本的LP。
至于蔚來,除了蔚來資本直投之外,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還是北京燕園創投資本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的股東,持有9.38%的股份,同時也是寧波梅山保稅港區蔚蘭投資有限公司的大股東和最終受益人。
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出,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有一個共同特征——資金體量大。在這樣大體量的資金之下,除了發展自身之外,運用資本的力量,布局產業上下游,將雞蛋放到不同的專業的籃子里,也是另一條可以嘗試的路子。
再與近年來汽車產業的變革相聯系,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都不愿失去對未來的主導權,把投資當良策也好,不得不為之的跟風下注也罷,車企接下來在投資領域繼續加速布局已經是既定事實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