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和星巴克上熱搜,飲品成了一個“比爛”的行業?
連鎖飲品行業最近諸多不順。先是喜茶前員工爆料公司不發年終獎以及年末大范圍裁員,后是奈雪的茶發布繼續虧損的業績預告。就在昨天,蜜雪冰城和星巴克同時因為“壞消息”登上熱搜。這杯飲料,你還敢喝嗎?
蜜雪冰城又被爆料
據媒體報道,昨日早間,有自稱蜜雪冰城員工的網友連續發布多段視頻,稱在蜜雪冰城門店的制作區出現了蟑螂。該“網友”還表示,老板讓使用被老鼠咬過的奶茶粉,對于做錯或無法售出的餐品會被撕掉標簽重新出售。
蜜雪冰城隨即回應稱,視頻發布者是河南一家門店已離職的兼職人員,公司對于視頻的真實性還在核實。
上述視頻下方,有網友留言稱,“以前在蜜雪冰城那個老板也這樣叫我們茶過夜第二天繼續煮,奶粉被老鼠咬了也是繼續用。后面辭職了還說我們沒有抓老鼠、奶粉被咬了要扣我們錢,奶粉還是繼續用。”同時,還有其他自稱前員工的網友表示,自己所在的門店也存在老鼠咬過的原料繼續使用的情況。
去年12月,一位深圳消費者曾在社交平臺上曬照發文,稱在蜜雪冰城的飲料里喝出蟑螂。去年9月,陜西西安一位消費者在蜜雪冰城買了杯飲料,喝了幾口后,拿掉塑料袋包裝,發現瓶內漂浮著一只蟲。
更早些時候,蜜雪冰城福州某店被通報倉庫里存有發霉檸檬,調制的糖漿、奶制品未密閉保存,且無冷藏直接在室溫下久置。蜜雪冰城鄭州永安街店、濟南大觀園店、武漢馬湖商業街店也曾被曝存在篡改開封食材期效、使用隔夜茶湯奶漿半成品等食品安全問題。
雖然無法控制加盟商的素質是現今所有奶茶連鎖店的通病,但僅從食品衛生這一維度來看,蜜雪冰城可以說是當下被投訴最多的品牌。
剛剛過去的2021年,許多頭部品牌被監管部門約談、處罰。蜜雪冰城、茶顏悅色、奈雪的茶、益禾堂等相繼公開致歉,在熱搜里道歉似乎已成頭部品牌“標配”。《21世紀新國貨·潮品牌—2021年新式茶飲榜》顯示,參考被處罰/通報/曝光的茶飲門店次數、用戶投訴數量、涉訴(被告)數量,2021年蜜雪冰城的投訴量最大,CoCo都可次之,奈雪的茶、茶百道、益禾堂分別排在第3到第5。
蜜雪冰城目前門店已超過2萬家,過去一年擴張了約1萬家門店。雖然蜜雪冰城總部表示,公司對加盟商的審核十分嚴格,經常出現“一店難求”的狀況;不過,從實際落地來看,市場還是在門店數目高速擴張的過程中埋下了不少隱患。
有業內人士表示,蜜雪冰城大量開放加盟以后將必然導致加盟商過多,后續產品品質和服務沒辦法得到有效控制,經營和服務水平將變得參差不齊,不利于品牌口碑的維護;還有區域保護的問題,有些地區一條小吃街甚至有兩三家蜜雪冰城,可能買蜜雪冰城奶茶的人是多了,但一個店可以賺到的利潤無形中也被攤薄了。
總而言之,雖然蜜雪冰城的門店很多,但是否每一個門店都能夠賺錢卻是外界看不到的。如果只一味在開設門店的道路上不斷擴張,卻忽略了保護加盟商在一定區域內的競爭力,蜜雪冰城即便上市在即,也很難說會有一個不錯的發展前景。
星巴克再上熱搜
如果說蜜雪冰城的“臟亂差”,主要是企業的快速增長所無暇顧及的管理漏洞導致;那么,星巴克因為“驅趕”執勤警察一事登上熱搜,則更讓消費者難以接受。
同樣是在昨日,網上傳播數張疑似重慶沙坪壩磁器口古鎮景區執勤公安人員,在景區星巴克門口吃飯被驅趕一事的截圖。
該截圖內容顯示:“今天執勤在磁器口游客中心旁邊(原景區入口重慶沱茶對面)星巴克門口吃飯,星巴克員工看到吃了一半的我們,說你們能換個地方吃嗎?你們這樣會影響我們的品牌形象。不知道什么水平的公安能配得上這高大上的星巴克”。
事發后,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星巴克內部人士透露:“重慶這邊已經明確不允許發聲,要采訪只能找星巴克總部,只有星巴克中國才能發聲。”
2月14日,星巴克官方客服回應稱,該事件正在積極進行內部調查。不過,已經有大批網友也紛紛為涉事星巴克門店打差評。甚至有網友憤怒留言:“啥氣質配得上在你門口吃飯?一個廉價咖啡誰給你的優越感。”“如果是一個手提MacPro的‘辦公人士’ ,大概空手坐上一天也是沒問題的吧。”
有觀點認為,雖然星巴克內部不太可能有驅趕未消費人員的規定,此次事件應該屬于服務員個人行為。但在直營體系下,星巴克服務員的行為就等于星巴克的行為,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星巴克服務水平的不足和服務意識的淡薄。此外,從企業反應的速度來看,此次事件并沒有得到星巴克的足夠重視。截至發稿,星巴克僅表示對“溝通誤會”致以歉意。
事實上,相比于民警在星巴克門口吃飯,星巴克近期頻出的食品安全違規行為反而更影響品牌形象。
就在上周,星巴克曾因無錫兩門店使用過期食材被罰百萬的話題也登上了熱搜。據報道,上海星巴克咖啡經營有限公司無錫震澤路店、無錫昌興大廈店因“通過篡改、撤換、撕毀調制的食品原料保質期標簽等方式,使用過期食品原料、經營過期食品”;“擦拭食品接觸面的毛巾未能實現專用”等行為,被無錫市新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并分別罰款69萬余元、67萬余元。
去年年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曾公示,由于星巴克咖啡(深圳)有限公司鹽田壹海城二分店未及時清理超過保質期的食品(臺式月餅),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鹽田監管局決定對該分店處以警告。
星巴克頻出的負面,究竟是自身的傲慢導致,亦或是管理真的出了問題,還很難斷言。但至少,對于越來越火的國產咖啡品牌而言,星巴克這次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品宣機會——聰明的咖啡店已經忙不迭地給人民警察送咖啡喝了。
現實是,還有很多連鎖飲品品牌在飛速的擴張中。畢竟,對于還沒上市的獨角獸們而言,通過規模來講故事和獲取進一步融資始終是促成上市最好的手段;可對于賺取加盟和供應鏈環節費用的企業而言,只要有“韭菜”愿意接盤,自然更沒有理由放下擴張的角度。
不過,需要正視的是,咖啡和新式茶飲行業的熱度已不及疫情前,無論是投資人還是消費者都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例如烘焙和中式面食等新興領域。因此,在新的行業大背景下,放慢擴張腳步,盡可能多地運營好每一個門店,才是一個著眼長期且良性增長的企業應該做的。如果不是在良性增長的環境下壯大,部分國內的新式茶飲連鎖最好的下場可能只是上市套現成功、然后迅速消亡;至于高高在上的外資品牌,最后落得被國內資本收購的“下場”也并非不可能。
近幾年,這樣的案例還少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