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壇酸菜”翻車,廣告離“真相”到底有多遠?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芥菜種
多年來一直不溫不火的315,今年卻爆了一個極大的猛料,讓千千萬萬把老壇酸菜方便泡面當作家里必備儲糧的中國老百姓唏噓不已。自己曾經津津有味、直呼酸爽的泡面享用場景變成了吞咽“用腳踩出來”的酸菜湯的作嘔場景。回頭想想,這些年對老壇酸菜面的信任和喜愛,全被315一記曝光狠狠打臉。對于這樣的現象級食品翻車事件,曝光之后真的讓人有點懵:難道這些年我們吃的不是“經過多道工序”制作出來的老壇酸菜面,而是“臭腳丫面”?
老壇酸菜面走俏已逾十年
眾所周知,在廣告圈,統一老壇和康師傅老壇,早已是互視對方為競爭死敵的兩大老壇酸菜類方便面霸主。“他們模仿我們的面”,在廣告里即使如此“隱晦”的表達,也充滿了火藥味。如今,兩大品牌卻栽在“老壇酸菜”上,成了難兄難弟。之前的 廣告對老壇酸菜制作工藝有多吹,這會子打臉就有多狠。
在這里,我們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幾個知名品牌的老壇酸菜面之所以不遺余力地進行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甚至在廣告中“互掐”,都要歸因于老壇酸菜在市場上的火爆和持續的走俏。
老壇酸菜泡面,一直是中國泡面市場的霸主,銷量長居泡面榜榜首,也是經銷商最青睞的泡面產品之一。早在2012年,統一就借著老壇酸菜面實現了扭虧為盈的局面,2012年統一老壇實現了49億元人民幣的收益,占當年該企業所有方便面產品收益的55%。
酸爽的口感符合中國老百姓的味蕾體驗,特別是統一和康師傅等知名品牌的老壇泡面產品,早已形成了一定的辨識度和大眾化。這也就難怪,在鋪天蓋地的老壇酸菜面廣告中,強調最多的就是這口酸爽的“老壇酸菜”,是如何經過多道精致工藝帶給人們的味蕾享受的。
在315曝光之前,不間斷的廣告加上平時消費者對這款泡面的喜愛,多少對酸菜的“精良”制作工藝選擇了“寧可信其有”了。但是,消費者怎么也沒有想到,知名品牌的廣告,也可以成為蠱惑人心的手段,廣告話術甚至可以和產品的真實情況風馬牛不相及。這不得不讓我國的消費者警惕,在監管和制度不夠完善的市場局面下,即使是知名品牌渲染出的廣告大片,也沒有強有力的產品背書,同樣有可能會出現“翻車”。
“老壇”翻車,名不副實的廣告還值得信任嗎?
當國人被鋪天蓋地的廣告迷惑心智的時候,不會想到的是,廣告有時候也會成為“劣幣驅良幣”的最有效幫手,成為為劣質產品橫行于世的“幫兇”。從而,導致一些小眾的、廣告投入不高的良心企業越來越沒有市場空間,甚至最后不得不銷聲匿跡。而一些押注廣告實現暴富,不斷壯大的企業,卻在監管之外,以低成本的劣質原料投入,來獲取高額回報,以此填補廣告的巨額投入。
也就是說,市場監管機制的不完善和相關處罰條例的缺失或過輕,給相關利益鏈上的企業鋪就了“唯利是圖”的溫床,而虛假廣告也成了“謀利”的重要手段。
在國人對廣告認知中,有這樣的觀念:“廣告不可全信,因為都是經過美化和夸大的”。但是經過老壇酸菜這次事件之后,我們是否可以再提高一個認知門檻:有時候,天花亂墜的廣告不是“不可全信”,而是“全不可信”。這就需要我們去警惕和鑒別。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得不看廣告,也不由自主會被廣告影響。但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廣告中呈現地再精彩,畢竟都是經過藝術化的加工、處理的。不如去尋找和信任那些有真實制作視頻和相關生產工序的產品,相較于廣告呈現,會來得更直觀、可信。
未來的企業更應“遠離虛假廣告,回歸真匠心”
從另一面來說,當下的企業是否有底氣將生產流程曝光在日光之下,透明、大膽地呈現給消費者,這里也需要打個問號。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積極實現生產透明化,把對消費者負責放在第一位的企業,可以走得更長遠。能讓消費者有足夠的渠道去查找真實的生產信息,不愧是正直誠信的企業,同時也會在律己和敬畏消費者的立場中,收獲持久的生命力。
當然,監管和制度的缺失,是企業有漏洞可鉆、走在法律紅線邊緣的直接原因。而企業良知的缺失和對消費者缺乏敬畏之心,是造成不良市場事件的內因。在我國市場環境還在逐步完善和不斷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遇到這樣的“曲折”和“犯錯”事件,似乎不可避免的。
“事物總是在曲折中前進”,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的市場在探索中會日臻完善,未來有競爭力的常青樹企業一定是具強烈的社會責任和擔當的。而那些滯留在時代洪流中的,企圖以巨額廣告宣傳來代替產品匠心打磨的,以蠱惑人心來代替敬畏消費者的,這樣的企業也一定會被折戟沉沙、淘汰出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