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開體制開始創業:每天很疲憊但滿含激情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特約專欄作者吳明毅
編者按:零售,因其門檻低,歷來是普通人首選的創業路徑。那些遍布大街小巷、村頭村尾的小店,如毛細血管般遍布在城市乃至鄉鎮的角角落落;那些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空間快速崛起的個體社交商業,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消費決策。
數以萬計的“小店”背后,其實是一個個“小人物”在運營,他們在行業內往往默默無聞,鮮有人知,但他們背后的創業故事經歷足夠精彩,更具溫情。2022年開局,聯商網特別推出“零售小人物”主題系列報道,我們一起走近和聆聽這些小人物的故事!(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她,一個東北姑娘,因為對大海的憧憬與喜愛,畢業后與戀人(當下的愛人)來到青島,定居成家;她,今年恰好而立之年,三年前離開央企,毅然投入了時代的創業洪流之中;她,平凡而又不凡著,平凡的是其生活,不凡的是其理想,當她天真無畏的沖向創業大潮之時,就成為了陳奕迅歌詞中的《孤勇者》一員:“孤身走暗巷,不跪的模樣、不斷與絕望對峙但又不肯哭一場…”
所以,她的經歷不僅是個體的故事,更是群體與時代的縮影。正是一群群前赴后繼的“小人物”在不斷支撐著時代的大潮與高潮。
一、“天真的孤勇者”
幾乎每一位白手起家的創業者都是天真爛漫的,尤其年輕創業者們,更是僅憑一個美好愿景及一腔熱血即投身其中,毅然決然。但現實往往不僅是骨感的、更是殘酷的,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年輕創業者成功率不足3%,可謂“一勝九敗、百死三生”,而這更反襯出他們的天真與爛漫。而她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我與她相識在2018年的10月份,那時的我們是選擇與被選擇者。我是面試者,她是被面試者,但不僅我在選擇她,她也是在選擇我。那時的她剛計劃要離開從一家大型銀行,我問她原因,她答“確實很穩定,但幾乎能看到幾十年后的模樣!蔽蚁脒@恰是久經社會蹂躪后的中老年人對年輕人最不理解的地方,為何那么輕易的放棄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鐵飯碗”?其實答案恰恰是因為“穩定”。
后來,在一群應聘者中,我最終選擇了她,但這確實是較為冒險的選擇,因為她并無商業從業經驗,這相較于其他富有經驗的競爭者而言,是巨大的劣勢,但我還是選擇了她,因為她的眼神中有種特別的東西,爽朗與率真,這不僅預示著巨大的創造力與激情。
另外,這種爽朗與純真在當下可謂越來越稀缺了,回顧我這些年來的職業生涯,她好像是獨一份的存在。
或許是運氣,更是緣分,后來的我無比慶幸當時的大膽選擇,因為我不僅得到了一個正直、給力的幫手,更收獲了一位值得一生交往的妹妹,她也可以說是我的“師友”,因為她的樂觀與開朗總是不由的感染與感動著我。這再次告訴我,德,確實比“才”更重要與持久。
再后來,在19年年初,她離開了,這是一段我不愿提及的往事,因為很難說明白對錯,人性的復雜與一系列無形而深入骨髓的潛規則不斷地提醒著我與她,如此的她,確實不適合體制企業。未來何去何從?這忽然再次擺在了她的面前,等她抉擇。
二、走上創業路
非常巧合的是,我認識的創業者好像都有一個共同點,率真與熱愛自由,另一個共同點是“優秀與勇敢”,創業二字代表著千難萬難,不優秀不敢試,不勇敢更不敢踏出第一步。
換而言之,許多年輕的創業者多是被迫的,因為優秀的他們大多擁有過金光閃閃的履歷,而其履歷中的企業不僅是龐然大物,更是“卷中王者”,在“內卷”一詞尚未問世之時,它們早已卷到不行。
而正因為他們(年輕創業者)的優秀,他們接觸到的更多是“卷”的一面,因此得出他們不適合企業的判斷,其實這也是片面的,因為并非所有企業都是如此。
說回到她,當她注定要離開之時,我與她聊起未來的可能,當時我們有一個共同點,都剛結婚不久。我們也有個共同的判斷,“婚慶市場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行業”,原因有四:
1.剛需行業,不可或缺;
2.信息存在巨大不對稱——不結婚根本不接觸,價格、規則等都不清楚,所以婚慶可以說是“無價”(上不封頂、下不封底);
3.未出現“領軍者”,換言之即在消費者認知中相對空白,這意味著巨大的“彎道超車”的機會;
4.發展較為基礎,缺乏真正創意與專業、標準,尤其在我們這些整天做活動的專業營銷人眼中,這更代表著巨大的潛力與機會。
談到這里,我看到她的眼中再次燃起了希望與激情的光。干脆如她,立馬就拉著同心伙伴及妹妹(堂妹)毅然投身到了這個行業,開始了她們的創業之旅。
創業之初,她們是從“求婚與寶寶宴”切入的,因為婚禮作為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時刻,雙方都是尤為謹慎的,而她們初來乍到也很難馬上接到婚禮訂單,所以先拿“求婚與寶寶宴”練練手、也積累一下資源。
當時的他們是滿含激情的,因為對于前景的看好與憧憬,對于做出一番事業的理想,那時的他們什么單都接,為了打下口碑、招徠回頭客,他們的利潤甚至可忽略不計,保本或少賠就行。因為他們的用心與高性價比,訂單也隨之越來越多,眼看“理想即將照進現實”之時,沒想到一場“風暴”即將席卷而來…
三、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次新冠疫情應該像之前的非典一樣,別看這么嚴重,很快應該就過去了!睅缀跛袆摌I者都這么安慰自己與團隊,她也不例外。但任誰也沒到,這場疫情竟然反復了三年,且一直“與時俱進”,至今依然“遙不可期”。因為一次次的希望、而又一次次的失望,她的創始團隊逐漸支撐不下去了,更多是出于家庭因素。
一位合伙人因為剛有寶寶,上有老、下有小,創業又一直不賺錢,他在父母的催促與張羅下,默然再次回歸到了之前所抵觸的“穩定”,一句“形勢比人強”成為了他最后的倔強;
她的妹妹倒是想和她一起堅持下去,奈何家人不贊同,認為這樣下去不是個事,而她也擔心耽誤妹妹前程,就逼著妹妹從了其父母的規劃,也投身于“穩定”之中。
結果最終,只剩下她,孤身一人。從無限曙光、到跌入谷底,好似只有一瞬之間,著實“刺激”。
她也無數次想過放棄,但她不甘心,因為這不是她選擇錯誤,她的判斷并沒有錯,只是沒想到遇到了這該死的疫情…還有一點,正是她反復和我提到的“如若這一次放棄了,那就再也沒有勇氣再來一次(創業)了!
所以,即便孤身一人,她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她在實踐過程中,發現新人的伴手禮越發多元化、個性化,且越來越喜歡手工制作的陶藝作為禮物,她就在她的店里上馬了“陶藝項目”,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只是與她判斷出現較大差異的是反饋最強烈的不是新人,而是家長,因為孩子非常喜歡這類手工活動,家長更喜歡借此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與實踐之后,她毅然停下了曾經深耕的婚慶創業,轉身到“陶藝創業”之中,而恰好此時疫情愈發穩定,看似“戰疫勝利曙光”就在眼前…那時的她每天極為疲憊而又滿含激情著,或許只有創業者才懂“忙碌才是幸!钡恼嬷B。
而此時時針也指向了2022,結果沒想到疫情又來了一波強烈反彈…
結語
因為聯商推出的“零售小人物”專題,讓我不由想起了她,我們雖平時不常聯系,但每次總是“一聊就停不下來”,我問她最近怎么樣,她自嘲道:“疫情把我收拾的一點脾氣都不敢有了…”我安慰她:“一切皆有兩面性,有不好的一面,就有好的一面”,她回“哈哈哈哈哈哈 那咋辦嘛 人總生活呀!
她依然那么的爽朗而又開朗,只是可想而知這幾年她走的多么艱辛與不易,但別忘了有那么一句老話“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我對她依然充滿信心,就像當年毅然選擇她一樣,從未改變,因為真正支撐人走的更長遠的,是內在的東西,這些她都飽含。
她創立的品牌叫“囍陶”,如果來青島,可去看一看我筆下的她是否與現實的她一模一樣。
最后,我依然堅信一切皆有兩面性,疫情也不例外;另外,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