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成亞洲首家業績破千億乳企,領先優勢持續擴大
2022年4月27日,伊利(600887.SH)發布2021年財報。財報顯示,2021年,伊利營收1105.95億元,同比增長14.15%;凈利潤87.32億元,同比增長23.00%。
伊利財報發布后,券商紛紛發研報推薦。信達證券發布的研報,不光給予伊利買入評級,更將其目標價定為56元/股,這也意味著伊利的股價還有50%左右的上升空間。
只有市場的潮水退卻后,才知道誰在裸泳,誰能屹立于時代之巔。近兩年,盡管有疫情“黑天鵝”的影響,但伊利卻韌性十足,持續保持高位增長,這也從側面展示出其對于產品和供應鏈的驚人把控力。
“一超多強”格局形成
雖然伊利的業務稱得上是多點開花,但是在營收層面其實還有所側重。財報顯示,2021年,伊利液體乳營收849.11億元,同比增長11.54%,占營收的76.77%。由此來看,液體乳稱得上是伊利的“基本盤”。
對于一般企業來說,單一業務營收占比超70%,則可能意味著公司的抗風險能力稍差,但這個規律在乳業并不適用。因為伊利的“基本盤”和中國乳業的“基本盤”高度重合。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乳制品消費以液體乳為主,2020年相關銷售規模為2507億元,占比達39.26%。其中伊利的市場份額為9.8%,位居第一。
產業信息網的數據顯示,雖然自2015年后,中國液體乳市場規模的增速觸底反彈,但是增速一直保持在5%左右。對比來看,2021年伊利液體乳營收的同比增速超10%,從側面說明伊利在相關市場已經居于統治地位。
更難能可貴的是,從“基本盤”上看,伊利的其他乳制品業務也有不俗的表現。比如,2021年,伊利的冷飲業務營收71.61億元,同比增長16.28%,連續27年穩居行業第一。
這種全面均衡的發展理念,使得伊利在中國乳業風光無兩。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2020年,伊利在中國乳制品行業的市場份額為26.4%,位居第一。
雖然排名第二的蒙牛在市場份額上僅比伊利低了4.8%,但是具體到業績,蒙牛和伊利卻不可同日而語。財報顯示,2021年,蒙牛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881.42億元和50.26億元,分別比伊利低了20.3%和42.44%。
考慮到中國乳制品行業還將保持高速增長,在新玩家持續變少的背景下,以伊利為首的“一超多強”態勢,或許將是未來中國乳制品行業的基本格局。
深耕技術和供應鏈
很多人認為伊利能在市場上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其在營銷層面的持續投入。誠然,過去一段時間,不論是CBA、冬奧會還是中國航天,我們都看到伊利作為合作伙伴刷屏。
但是不能忽視的是,營銷僅僅能起到觸達的作用,伊利的乳制品能在長線上吸引消費者購買,更重要的,其實還是得益于伊利在技術和渠道上的持續投入。
首先,從技術的角度來看,財報顯示,2021年,伊利研發投入6.01億元,同比增長23.39%。作為對比,蒙牛2021年的研發投入僅為3.55億元,僅為伊利的59.06%。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的數據也顯示,2018年-2020年伊利研發投入一直高于蒙牛和飛鶴。
這種對于技術的持續投入,不光讓伊利成為斬獲“中國專利獎”最多的乳品企業,更讓自家產品在市場上具備核心競爭力。比如,伊利旗下品牌金領冠的專利已達70余項,推動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入“專利時代”,與此同時,金領冠還成為率先通過“新國標”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
此外,在供應鏈層面,通過直營和合作兩種方式,伊利還具備了極大的奶源優勢。
伊利控股的中地乳業在華北、西北地區擁有眾多牧場資源,公司奶牛年化單產達到11.96噸,處于行業領先水平;聯營企業優然牧業同樣是全球最大的原料奶供應商,奶牛存欄量達到41.6萬頭。
如果我們把伊利比作一頭奶牛的話,那么此前的伊利營銷手段只是加強了“出奶”效率,而在這之外,如果沒有更多的牧場作為“草源”,沒有通過技術的深挖,使自家的產品具備核心競爭力,那么伊利其實很難成為千億級乳企。
第二增長曲線已然開啟
按照傳統商業劇本,在中國乳制品行業取得相對優勢的伊利只需按部就班地經營好現有業務,在商業上就能大概率實現“躺贏”。
但是伊利并沒有馬放南山,而是加速邁向“2025年進入全球乳業前三、2030年實現全球乳業第一”中長期戰略目標,針對市場的趨勢,打造第二條曲線。
首先,針對突然爆火的奶酪市場,伊利早已加緊布局相關業務。
中國奶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年人均奶酪消費量僅為0.1公斤。近兩年,奶酪賽道突然爆發出驚人的紅利。
中研普華發布的《2021-2025年中國奶酪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競爭格局分析報告》顯示,2004年-2018 年,中國奶酪市場的復合增速超20%,預計2023年,相關市場規模將達到105.3億元。
官方資料顯示,2018年,伊利成立奶酪事業部,進軍奶酪市場。經過三年的耕耘,尼爾森零研數據顯示,2021年,伊利奶酪業務取得超過150%的收入增長,市占率提升6.3%。
這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伊利在供應鏈上的持續深耕。眾所周知,原材料供應鏈的優劣與否,決定了奶酪品質。伊利不光擁有中國第一大奶牛養殖企業優然牧業以及中地乳業的優質奶源,并且規模化集約化奶源占比達到了100%。
反映到產品層面,就是伊利的相關奶酪具備其他產品難以比肩的營養優勢。以兒童奶酪棒為例,國標規定再制干酪中干酪含量不低于15%即算達標。但是伊利兒童奶酪棒的干酪含量≥ 51%,幾乎是普通奶酪棒的三倍。
在奶酪之外,針對開放三胎以及老齡化的大趨勢,伊利還重點聚焦奶粉業務。
財報顯示,2021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業務營收162.09億元,同比增長25.80%。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零售額市占份額提升1.4%,增速位列市場第一,成人配方奶粉零售額市占份額同比提升 2.2%,市占份額位居市場第一。
伊利奶粉業務持續增長,也與伊利在技術上的深挖有密切聯系。官方資料顯示,伊利金領冠共有5大核心配方專利,獲得中外6大專利認證。也正得益于此,伊利金領冠屢獲行業權威獎項。比如2021年1月,金領冠就拿到了中國嬰童產業最高獎項,中國嬰童產業原點獎的“年度最佳產品力獎”。
考慮到相關市場的奶粉需求大概率會抬升,并且奶粉的毛利率也更高,因此,一旦在奶粉市場重現液態奶的市場表現,那么伊利的毛利想必還將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伊利在基本盤愈發穩固、第二條曲線已然清晰的背景下,也不忘環境責任。
官方資料顯示,伊利不光擁有中國食品行業首個零碳工廠、首款零碳牛奶,還是第一家發布雙碳目標及路線圖的企業,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伊利主動踐行碳中和,也給行業做出了重要的表率。
總而言之,雖然已經成為亞洲首個千億級乳企,但是這對于伊利或許還僅僅是個開始,因為不論是行業趨勢還是第二條曲線來看,伊利在未來都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