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市值比亞迪,對我們商業有何借鑒意義?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方湖
比亞迪最近很火,火在幾個層面:
新車發布層出不窮,每款新車上市都成為爆款,取決于比亞迪的技術大魚池有良好的儲備。
在芯片供給緊張之下,具有強大全產業鏈制造能力的比亞迪銷量節節攀升,連續多月突破10萬+。
比亞迪市值突破1萬億,達到11054億,位居特斯拉和豐田之后全球第三,新能源汽車第二。數據顯示,6月10日收盤,比亞迪大漲8%,總市值突破萬億,達到10154億人民幣,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收盤價348.80元。比亞迪也借此成為首個躋身萬億市值俱樂部的汽車自主品牌。
在各種火勢之下,還有個火是,最近某短視頻平臺頻繁曝出比亞迪“自燃”。
01
萬億市值比亞迪折射出的意義
一、萬億新能源賽道,成為比亞迪萬億市值。
在石油供給緊張和高漲油價之下,新能源起勢很快,新能源品牌玩家、銷售規模、基礎充電設施、消費者接受度大幅度提升。
二、比亞迪正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導者和技術驅動者。
相比較其他車企,比亞迪的核心能力:研發(技術大魚池,DMi&p,EV)+智能制造(全產業鏈制造,CTB、車規級芯片)+核心電池(刀片電池)。核心在于兩個層面:一是核心技術,二是制造技術。比亞迪半路介入燃油汽車,轉型新能源汽車,比亞迪研發并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比亞迪不僅是全球惟一一家同時掌握電池、電機、電控及MCU芯片等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的車企,還是中國唯一一家擁有IGBT完整產業鏈的車企。除了刀片電池,比亞迪擁有DM-i&p,e平臺3.0,BSC 2.0,iTAC,DiSuS-C,CTB,ISC,還有抬頭顯示、安全氣囊等等這些眼花繚亂的專業名詞,有興趣網上自行查閱腦補。比亞迪,擁有自己完整新能源汽車柔性生產平臺,擁有自主研發能力并且不端升級創新。從半導體生產到精密制造,對智能化汽車研發和生產提供高維度的工藝保證。
三、比亞迪品牌不強,但產品矩陣強、產品力強。
從比亞迪總體規劃來看:比亞迪的乘用車產品體系規劃,基本上可以總結為全產品(CAR+SUV+MPV+新品類)+全市場(中國+海外)+全覆蓋(從6萬到100萬)的快速擴張思路。
豪華品牌,網傳是比亞迪與華為合作的星際,將應用最尖端的汽車技術,代表比亞迪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最強能力。高端品牌價格預估在80-150萬元。
高端品牌,與奔馳合作的騰勢,騰勢品牌結合了比亞迪成熟的電能科技和戴姆勒豐富的整車制造經驗,以成熟先進的動力電池科技和研發能力為基石,將梅賽德斯-奔馳廣受認可的設計和造車美學注入騰勢品牌,塑造出更具質感與格調的中高端電動車產品。主打30-50萬的高端市場。首款豪華MPV車型騰勢D9即將上市。
中檔產品:王朝網絡,主流產品+主流市場,主打10-30萬的主流市場。代表車型漢、唐、宋、秦、元等,分為純電EV和混動DMi&p等兩大系列。
年輕化:海洋網絡,全球化產品+全球化市場,主打6-30萬的全球市場。目前車型有海豚、驅逐艦05。規劃有海洋生物系列:海鷗、海豹、海獅等;軍艦系列有:驅逐艦07、巡洋艦05、巡洋艦07等。
結合比亞迪的電池產能和整車產能數據,2022年2023年比亞迪將會迎來蛻變,也會讓更多消費者重新認識比亞迪。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5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量11.81萬輛,同比增長270.24%。銷量11.49萬輛,同比增長250.44%。2022年1-5月,比亞迪累計產量51.31萬輛,同比增長347.60%。累計銷量50.73萬輛,同比增長348.11%。
2、比亞迪產業布局和生產基地
比亞迪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公司現有員工超過 28 萬人,已在全球設立30多個工業園,實現全球六大洲的戰略布局。比亞迪業務布局涵蓋電子、汽車、新能源和軌道交通等領域,并在這些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能源的獲取、存儲,再到應用,全方位構建零排放的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
汽車業務:憑借雄厚技術研發和創新實力,比亞迪已掌握電池、芯片、電機、電控等新能源車全產業鏈核心技術。比亞迪新能源車已形成乘用車、商用車和叉車三大產品系列,涵蓋七大常規領域和四大特殊領域(即“7+4”戰略,其中“7” 為私家車、出租車、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環衛 車;“4”為倉儲、港口、機場、礦山專用車輛)。
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業務目前包括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新型智能產品、汽車智能系統以及醫療健康等四大領域。比亞迪電子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夠大規模提供精密金屬、玻璃、陶瓷、塑膠等全系列結構件及整機設計制造解決方案的公司,為全球頂級智能產品客戶提供研發、設計、制造、供應鏈管理等全方位服務和“一 站式”解決方案。
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產品已經覆蓋消費類 3C 電池、動力電池以及儲能電 池等領域,并形成了完整(原材料、研發、設計、制造、應用以及回收)的電池產業鏈,在電池技術、品質、智能制造、生產效率等方面成為業界標桿。除新能 源車和軌道交通外,比亞迪的電池產品廣泛用于太陽能電站、儲能電站等多種新 能源解決方案。
軌道交通業務: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比亞迪發揮集成創新優勢,研發了中運量跨座式單軌“云軌”和小運量軌道交通“云巴”。“云軌”和“云巴”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掌握全產業鏈核心技術,搭載無人駕駛系統、多功能深度集成的綜合調度系統、人臉識別等高科技配置。
比亞迪擁有較為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完整的汽車制造產業鏈,九大生產基地分布全國,并積極走向全球。
02
于商業的借鑒意義
一、產品是核心,技術是核心競爭力,產品力才能贏得市場。
如同新能源汽車行業,和比亞迪汽車一樣,商業經營的核心競爭力是產品力。
產品力是什么呢?
好的產品會說話,好的產品會贏得消費者,好的產品能贏得未來。
在原本國產無法企及的20萬+區間,比亞迪通過漢、唐等兩大定位性產品,撕開一個口子,并站住根基,漢的月銷售基本穩定在2萬+臺,唐穩定在8000+臺,靠的自身的產品力。如全新設計越級品質定位、超低能耗超高續航、自主研發動力EV+DM動力系統等,各項指標都是行業領先,消費者眼光是有判斷力的。
商業也是如此。建筑與空間的規劃設計、商業規劃與消費動線、品牌落位與首進創新、營銷與消費者互動等。如重慶光環購物公園,因為將龐大植物園融合進來,成為可逛性的購物公園,一開業就成為消費熱點。歸根結底,好的設計、品牌組合和消費體驗才能贏得市場。
二、產品創新,不斷適應新消費需求。
比亞迪的車型豐富、符合市場主體需求,技術跌代較快:從王朝系列,主動主流消費市場,秦漢唐宋元等車型,并且不斷升級煥新;海洋系列,如海豚、海豹、海獅、海燕等,主打年輕時尚客群。騰勢汽車,是比亞迪品牌爬坡,走向品牌化的必由之路。與奔馳合資,拿回主導權,發布首款MPV產品騰勢D9,短短24小時就贏得2萬訂單。比亞迪每發布一款產品,都會迎來訂單暴漲,據估計比亞迪現在每月交付10萬+基礎上,還手握50萬+訂單。
產品創新——太古里3.0版本。
回溯太古里走過的歷程,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是太古里的1.0版本,由單獨的一棟棟建筑物組成,大膽飽滿的用色彰顯個性,結合四合院和胡同的建筑尺度打造出現代與傳統相融合的特點。
太古里2.0版本是成都遠洋太古里,由于地理位置和建筑風貌的限制,以二層坡屋頂建筑為主,縱橫交織的里弄與開闊的廣場空間交替、“快里”與“慢里”概念碰撞,呈現出老城區的嶄新活力。
前灘太古里則是太古里的3.0版本,以木、石、水等自然元素為設計靈感,河水雕刻巖石,巖石界定河川,木石交相輝映。設計線條明快流暢,建筑尺度輕快宜人、建筑材質充滿自然氣息,在開放里巷的空間基礎上營造了地面、屋頂“雙層開放空間”,彰顯了回歸自然主義和人文主義的初心。
三、品牌不是一天建成的,可以產品力來塑造品牌,提升品牌價值。
以前沒錢買比亞迪,現在沒有買比亞迪。
比亞迪第一代F0、F3、F6開始。
第二代的加入SUV和MPV,如轎車S8、G3、L3、G6思銳、速銳;SUV產品有S6;MPV產品e6 、M6。
第三代車型是比亞迪厚積薄發的一代,也是比亞迪品牌真正做到自我優勢與產品力結合的一代。開山之作是2013年底上市的比亞迪秦,作為王朝時代的首款車型,它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緊接著比亞迪又推出了元、宋、唐、宋MAX等,開啟了新紀元。王朝時代的出現不僅拯救了比亞迪的落寞,還開創了自主新能源汽車的新時代。
第四代車型,從2008年開始開啟DM和EV時代。
2018年比亞迪純電動汽車發布全新e平臺,打造3合一e平臺,發布王朝系列車型,元EV、秦ProEV,2019年的唐EV、宋ProEV,組成王朝系列產品矩陣。其次,e網系列e1、e2以及S2也是搭載最新的e平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品矩陣初見規模!
2022年發布DMi&p,e3.0八合一平臺,并開辟全新的年輕化的海洋系列,升級發布了騰勢D9,更新升級了
四、全產業鏈是強競爭之下的護城河。
比亞迪不僅擁有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包括刀片電池在內的三電技術,而且核心智能制造技術、車規級芯片研發與制造等。e3.0制造平臺、Dlink4.05G智能平臺、CTB車身電池一體化制造技術、驍龍發動機的DM不同動力組合(DM、DMi、DMp)、電四驅等等。
就商業而言,在全產業鏈包括選址、設計、建設、規劃、招商、運營等各個環節的擁有自己的核心,與其他競爭品牌產生明顯的差異。
以太古里為例,選址為新一線城市核心位置,并結合地方傳統文化遺跡,獨特的建筑和商業規劃,開放空間和街區,并提前三年招商,將國際標桿品牌的獨特形象與建筑空間形象創新設計,形成定制化首店和創新體驗,進一步結合高線品牌IP和文化融合互動營銷和創新,不可復制化的贏得市場。
五、目前國內高端商業以外資和港資為主,國內企業仍有機會。
目前國內高端購物中心品牌以外資和港資為主,包括英國太古的廣州太古匯和太古里系列和港資恒隆廣場、新鴻基的IFS、新世界K11為主。
2021年銷售額前30名,香港新鴻基有四家(上海IFC、長沙IFS、成都IFS、上海環貿iapm),英國太古有兩家(成都太古里、廣州太古匯),香港恒隆兩家(上海恒隆和港匯恒隆)。
目前購物中心發展,有高端化趨勢,可能與疫情之下奢侈品消費回流國內有關。從最近三年商業體銷售排行榜可以看出,高端購物中心銷售增長均超過30%,遠高于其他購物中心。
萬象城,持續發力全國布局,目前在數量規模上遙遙領先。看好國內奢侈品商場發展,萬象城持續在海口、福州、蘭州、南昌、長春等多地計劃開業。
SKP在穩固國內第一寶座之后,開始走出北京,西安SKP開業4年就做到80億。SKP開始全國布局,,截至目前,SKP已確定在北京、西安、成都、昆明、貴陽、武漢、杭州、呼和浩特等8座城市布局。
同為奢侈品商城的K11,也在加速發展。將藝術、人文、自然相容融合K11,是新世界發展的旗下品牌,目前有在內地和香港有12個門店。 根據該集團的計劃,在2026年之前,還將在香港和內地新開24個門店。新開門店有大多位于大灣區,如廣州番禹、深圳太子灣、深圳前海等地,以及未涉足的一二線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寧波等。
同時,一些綜合類購物中心也在往奢侈品上發力,想借助奢侈品火爆的東風,增加客單價。北京西單大悅城在門口主力店位置引進了GUCCI;王府井apm的底商也引進了GUCCI,以及日本高奢化妝品POLA,并且在一層引進了蘭蔻、BURBERRY、二手奢侈品集合店喜出LUXE。
結語
中國商業零售,和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有類似曲折發展路徑,先是國際領跑到國內學習跟跑,再到通過自主創新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新能源汽車,幸有比亞迪,將中國新能源汽車工業帶到全新領跑階段。中國商業行業,幸有萬象城和SKP,推動中國高端商業的發展。只有自主高端商業品牌發展,我們購物中心才有向上的空間和機會,學些比亞迪,帶給我們向上榜樣和力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