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莊河海上盒馬村8款海鮮組團進入盒馬門店
圖說:海上盒馬村生蠔養殖深水抗風浪網箱航拍圖。
生蠔、花蛤、蟶子、扇貝、海螺、鮑魚、黃蜆子、白蜆子……
近日,大連莊河海上盒馬村的8款海鮮,組團兒進了全國27個城市的300多家盒馬門店。
為了幫當地海產品品牌化成長,它們在盒馬店有了統一的名字:39°系列——北緯39°的深海,是這些海鮮生長的舒適區。
盛夏時節,海鮮運往全國最大的挑戰是“保鮮”,為此,海上盒馬村在全國專門建立了18個銷地倉,作為保鮮中轉站。海陸空齊上陣,保證近地24小時內進店,遠途次日達。
圖說:截至目前,大連莊河的生蠔同比去年,在盒馬的銷售量翻了一番。
北緯39°海鮮日供盒馬7萬斤
海產品最先向全國運輸探路的是“生蠔”。
今年4月起,全國多地疫情反復,大連莊河的生蠔遭遇滯銷。盒馬與莊河當地的生蠔養殖企業玉洋集團簽訂訂單農業,每天收購4萬斤、約15萬只生蠔,初步緩解了滯銷難題。
6月19日,莊河海上盒馬村揭牌——這里養殖區位于北緯39°,從海域溫度、鹽度上,都是貝類海產品的極佳生長區。
據當地行業人士介紹,大連莊河生態環境、海產品品質都很有競爭力,但當地沒有成規模的物流、市場集散地,所以多年來,莊河海鮮的知名度一直不瘟不火,品牌化建設也相對滯后。
盒馬村建立后,眾多海產品開始出海遠行。據盒馬水產采購經理鄒威邦介紹,截至目前,出自于海上盒馬村的8種海產品,平均每天供應盒馬全國門店接近7萬斤。
圖說:天剛蒙蒙亮,出海捕撈船進行著最后的探查長勢的作業。
盛夏搶鮮 海陸空聯合大作戰
盛夏時節,海鮮跑長途不容易。
比如生蠔,生長溫度約為20℃,一旦出海,就要面臨30多攝氏度的高溫。運到數千公里外,怎么保證鮮活?
據供應鏈負責人余凱峰介紹,3個月內,海上盒馬村專門在全國建了18個銷地倉,在這些“保鮮中轉站”,有多種冷鮮、冷藏設備,還可以做二次分揀、加工,把狀態不佳的海鮮清除隊伍。由18個銷地倉就近進入盒馬門店。
為了搶鮮,物流環節海陸空其上陣。
海上,捕撈時段多集中于夜里10點至凌晨2點,為初次分揀和運輸空出黃金期;
陸運,先將海鮮裝進0度恒溫箱,這個溫度下,生蠔等貝類產品可以進入休眠期,鮮度不損失。全程冷鏈車0到4攝氏度,再加一層雙保險。車內安裝GPS定位系統,車內溫度實時掌握。
成都、重慶、昆明、貴陽、廣州、深圳等城市,全部采用空運。
余凱峰說,從大連出海之后,海鮮到近地當天就可以進盒馬店;超過1000公里的遠途,可以做到次日達。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