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零售老兵:學習不止,奔跑不止|零售標桿人物訪談
導語:8月5日,在2022聯商網大會頒獎盛典上,聯商網頒發了“2021中國零售服務標桿人物”獎項,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獎項的評選,助推中國零售行業整體服務意識和專業化水平的提升,提升零售從業者的行業認同感與價值觀,不斷樹立與發現零售榜樣。接下來,聯商網也將陸續通過專訪來宣傳這些服務于一線的美好零售人。以下是“王成鋒”的故事:
左四為王成鋒
1995年前后,中國零售迎來了新一輪變局,外資零售開始大舉進入內地市場,本土零售急速邁出開店步伐,向集團化發展。許多零售商暗暗積蓄能量,招兵買馬,為下一步發展儲備人才。在那前后,許多應屆畢業生走進零售企業,他們的到來,為零售商注入新鮮血液,積存能量,增添了活力,也讓零售業顯現出從未有過的燦爛與輝煌。
二十幾年過去,至今還在零售業活躍著的當年畢業生們,他們早已成為當代零售的中堅力量,他們不管居于什么職位,堅守哪個崗位,都不應被忽略。他們身上,記錄了一代零售企業的成長,鐫刻了一代零售人的記憶。
他們就在我們身邊。
不負光陰 不負韶華
1995年,畢業生王成鋒進入福建東百集團,正式成為東百普通一線員工。她當初應該沒想到,一干就是二十七年。在這二十七年里,她一直固守一線,雖然調換了一些崗位,但從沒離開過一線,一直扎根在這里,她與一線像是綠樹與土壤,互相滋養,互為依守。
經過二十七年的相伴相守,王成鋒與東百集團融為一體,那是一種血濃于水無法用言語訴說的情感,這種感情建立在日久的耳鬢廝磨,建立在九千八百個日夜的朝夕共處。在這二十七年里,王成鋒由青年走入中年,東百集團由單店到跨區域發展。東百集團的發展歷程里應有許多和王成鋒一樣老員工的青春,與王成鋒一樣的老員工成長足跡里也有企業的發展軌跡。
王成鋒說,她的工作很平凡,是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不要光贊美高聳的東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樣不朽”,每處平凡背后同樣有不可磨滅的深刻。
王成鋒做過一個照片集錦視頻,里面是她見證的東百集團發展的重要時刻,有新店開業,有調整動工,有參加的登山、拔河、跑步等團建活動,還有工作照,每幀照片定格在某年的某個時刻,這一刻成了許多年后的美好回憶。這樣的照片集錦,只有相處多年相濡以沫的老員工才能做得了,因為他們珍存了時間長河留下的閃光點。
2017年,為配合地鐵通車,東百中心A館進行改造,王成鋒需要在下半年獨立完成29個餐飲品牌的裝修工作。除去日常的協調監督之外,王成鋒還要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協調電梯使用和叮囑進場工人安全上。當時所有區域都在進場裝修,電梯是重要運輸樞紐,為了不怠工,高效率使用電梯,王成鋒需要和其他樓層同事協商好使用時間,她得不停通話溝通,有時要喊破喉嚨。還有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是,進場工人的安全防護。王成鋒和同事們每天至少三次巡場,專門查看工人是否在安全施工。一些工人會偷偷吸煙,這是絕對不允許的。為了徹底杜絕隱患,王成鋒只要有時間就去現場盯著,工人們再也不敢違規。
她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在開業的前一天,為了給顧客展現嶄新的商場面貌,所有員工全都到現場打掃衛生,不分級別,不分崗位,全員到崗,那種轟轟烈烈、全體總動員的場面讓她難忘。五年后,她仍記憶猶新,這體現的是東百的團結與平等。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零售業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沖擊,之前從未有過類似經營經驗,一切都在摸索。疫情發生后,根據防控要求王成鋒負責對接的餐飲區要在年初三緊急關閉,許多餐飲商戶始料未及,他們原本打算在春節長假里大干一場,儲備了大量的食材。閉店后,蔬菜類這種不易保存的食材將損失巨大。
王成鋒想到一個辦法,她與商戶商量,能不能把蔬菜按成本價賣給員工,這既能解決員工買菜難的問題,也能減少商戶的損失。商戶和員工都歡迎這個提議,在她的協調下,東百的餐飲商戶在同行業中因閉店帶來的損失最少。
工作中的王成鋒
租賃項目與零售商的關系并不那么密切,雙方重要的聯系紐帶是租金的交與收,關系較為疏離。王成鋒卻不這樣想。她的工作地點在一線,只要完成手頭工作,她每天都與商戶溝通交流,商戶如有困難,她也會第一時間發現和解決。一次,她與京東之家的店長聊天時得知,京東總部要在全國選十家門店進行一款手機的首發活動。她敏感地捕捉到這則消息,根據活動要求,立即協調場地、提供場外搭臺的效果圖,同步報企劃部和相關部門審批,率先爭取到了活動的舉辦權。
活動落地后,她利用各種渠道宣傳,進行預熱,預約人數達800多人,活動當天銷售236臺手機,創下了品牌開店以來的最高銷售紀錄,排在全國第五位。這樣的信息,如果沒有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會一閃而過,錯失機會。
福建東百歷史悠久,第一家店在1957年開業,東百內部有良好的工作傳承,這些傳承并沒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被一代又一代零售人秉守至今。王成鋒他們現在仍使用交接本溝通工作。每天的交接本上要詳實記錄當班工作的內容,完成的工作畫“勾”,重點工作畫“五角星”,未完成的工作標注在后面,留給接班的同事跟進。日復一日,長年如是,這讓東百的一線工作一直保持規范有序,這是東百持續發展的基石之一。
不懼年齡 不畏未知
王成鋒自工作以來一直是早晚倒班,休班錯開周末,二十七年,她與家人的時間很難同步。家人有時間,她最忙;她休班,家人在工作或上學。三口之家,很難把時間協調到一致。為了能一起外出就餐,她的丈夫和孩子每次都在公司附近等她下班。她習慣了她的不同步,她的家人也把她的缺席視為正常。
公司不斷有新人加入,王成鋒成了同事眼中的“鋒姐”。看著那些光潔清爽的面孔,她有時會感慨,時間真是風馳電掣,她現在有了許多90后同事。他們年輕有活力,他們有新思維新想法,他們有時也是王成鋒的“老師”。
一次王成鋒做表格,在旁邊的年輕同事看她還是老辦法,就建議用函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王成鋒立刻向年輕同事學習,一開始記不住,用本子記下來,或錄成視頻,過后反復看掌握要領,現在王成鋒把函數熟記于心,能輕松進行各種數據計算。
有著二十七年工齡的人,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難免會有惰性。但王成鋒卻保持旺盛的學習力,她愿意學習層出不窮的新事物,愿意向年輕同事請教。疫情發生后,王成鋒開始接觸線上,學習在小程序上“上架”商品。拓展線上,不僅對零售商是一個重要的轉型,對從業的員工也是如此。他們需要轉變思考方式,學習線上思維。在傳統零售成長起來的王成鋒,在小程序面前并沒表現出畏難情緒,她又當成一次學習機會,很快就能操作自如。她“逼自己學習”,年輕同事會的,她也得會。她不想把這類工作留給接班的同事,增加對方的工作量。
在王成鋒的手機備忘錄里,留存了2021年度的工作進度記錄。她記錄下了每個月的重點工作和一些臨時緊急工作,每項工作后面都有完成情況的跟蹤。逐條的記錄與追蹤,填滿了這一年的時間。她不記得開始記錄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怕遺漏工作,或者出現某個失誤后想到這個辦法。
她也愛把自己的經驗介紹給新同事。她對年輕的同事說,要叫得出每位商戶員工的名字,也要讓商戶員工叫得出他的名字,不要小看名字,這是溝通與交流的重要開始,慢慢才能彼此信任。商戶的員工有困難愛找王成鋒,他們租不到合適的房子,請她幫忙,她留意著,有了合適的向他們推薦。
工作之余,王成鋒喜歡跑步,在奔跑中,她看到快速流動的街道,看到匆匆而去的人流,看到朝陽初升或星辰閃爍,看到了一個更有活力和潛力的自己,“跑步是生活最大的隱喻,因為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
實際上,在奔跑的不只有王成鋒一人,與她同時代的零售人在“奔跑”,比她年輕的零售人也在“奔跑”,今后會有更多更年輕的零售人“奔跑”起來。他們終將匯成一道風景,那是時代的剪影,是行業的一段動人影像。
延伸閱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