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高管職務調整,前北汽高管于立國接管產品部
來源/36氪
作者/李勤
2024年出車的小米,必須全力保證量產。
36氪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小米汽車在近期對兩位核心高管進行了職務調整,即小米汽車副總裁李肖爽麾下的產品部門,交由副總裁于立國負責,而李肖爽已經常駐上海,主要負責供應鏈。這也幾乎是小米宣布造車一年多來,為數不多涉及副總裁的職務變動。
李肖爽是小米舊將,曾任小米電視部門總經理,小米宣布造車后,與葉航軍、于鍇等小米骨干一道加入汽車部門,分別負責產品、自動駕駛和座艙等業務。2021年10月,小米汽車正式任命李肖爽擔任小米汽車副總裁,負責產品、供應鏈及市場相關工作,向小米汽車CEO雷軍匯報。
就上述信息,36氪向小米尋求回應,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而于立國是汽車行業的老人,加入小米之前,在北汽任職多年,曾擔任北汽旗下極狐汽車總裁職務。36氪獲悉,去年3月,小米宣布造車不久,于立國的簡歷就進入小米,到2021下半年,正式加入小米汽車,入職部門為汽車部·綜合管理部。此后,于立國正式擔任小米汽車副總裁兼小米汽車北京總部政委,負責統籌小米汽車綜合管理工作、專項業務推進以及小米汽車北京總部組織和人才建設。
雖然于立國此前在北汽極狐擔任總裁職務,臺前露面頗多,但加入小米汽車后卻相當低調,主要負責一些偏人事和組織管理等后端業務,以及工廠資質申請等政府相關工作。
但消息人士告訴36氪,因為身處北京,又是老汽車人,于立國“能及時給到雷軍一些決策參考意見”,也就很快獲得了信任。
當然,也有消息人士表示,于立國目前還是暫代小米汽車產品部,是否等待最終任命或者另有他人,暫不可知。
汽車產品是造車的關鍵環節,尤其是車企與消費者直接聯系的新造車浪潮下,一輛車的產品定義相當重要,理想汽車正是典型代表,其憑借一款車一種配置,將30萬元級的理想ONE賣到了月銷過萬輛,也撐起了美股百億美元的市值。而蔚來公司內部同樣在積極推行產品導演制。
小米2021年起步造車,面臨的競爭環境十分激烈,高效的產品定義就愈發重要。有小米人士向36氪分析,相比于李肖爽,或許汽車從業出身的于立國,能給出更穩健的思路,有助于小米順利走到量產。
老汽車人的確在填補小米汽車的關鍵崗位,今年8月,原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周钘也加入小米汽車,擔任營銷負責人,直接向雷軍匯報工作。
而在整車方面,前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坐鎮上海、負責小米整車工作,已經是行業里公開的秘密。據36氪了解,胡崢楠實際是以高級顧問身份參與小米造車業務。
2021年3月,小米宣布造車,計劃2024年上半年交付。三年時間,相當緊湊,而據36氪了解,雷軍為了保證小米按時按質交付首輛車,已經做過多次調整。比較代表性的一次發生在去年年底。
造車之初,小米宣布初期投入100億人民幣,長期投入100億美元。相比其他造車項目,小米的確顯得糧草充足。因此,小米早期同時規劃了多款車型,涵蓋轎車、SUV等,計劃同步研發,而且車型平臺電壓均為800V,需要的產業鏈配套成本相當之高。
雷軍在去年底的高層會議上,果斷為小米汽車“瘦身”,提出聚焦資源打造首款爆品車型,同時擱置一些不緊急的研發項目,以及敲定400V和800V高低壓兩個配置方案,保證價格靈活度。
蔚來CEO李斌曾在內部信中表示,造車是泥濘賽道上的馬拉松。即便是科技巨頭小米,也不輕松。
2024年出車的小米,面臨的無疑是一片角逐激烈的戰場,屆時,除了比拼產品、技術,也考驗組織和產業鏈效率,以及對市場的嗜血度,幸運的是,這些對于創業數十載、人生最后一搏的雷軍來說,都具備。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