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謠言誤解了30年 蓮花味精能借海天翻身嗎?
來源/三言財經
作者/豐收
海天醬油事件還在持續發酵。
在社交網絡上,關于添加劑的討論依然激烈。這也使得海天之外其他調味品企業獲得更多的關注。
就在海天深陷輿論風波之時,長期主打“0添加”醬油的千禾味業一字漲停。
另外,不少人關注到另一家國產傳統調味品企業——蓮花味精。
他們指出,蓮花味精的配料表只有小麥,沒有科技與狠活,卻被“致癌”謠言誤會了很多年,現在要為蓮花正名。
事實上,蓮花味精曾經的地位不輸于海天、老干媽,但現在幾乎被人遺忘了。
那么真的是謠言導致蓮花沒落?在0添加劑的討論熱潮中,蓮花又能不能打個翻身仗?
曾經的味精大王
在十幾年前,味精幾乎是每個國人廚房必備調味品。但是近些年,已經很少有人用味精了,雞精、耗油等復合調味品成了新的替代品。
而在味精行業里,蓮花味精曾是當之無愧的“味精大王”。
蓮花味精成立于1983年,當時大眾廚房調味品種類并不豐富,味精憑借其獨特的鮮味被廣泛認可。
數據顯示,從成立到1997年的15年間,蓮花味精集團味精年產量由400噸上升至8萬噸,增長近200倍;產值由945萬元增至22.3億元,單廠味精產量居世界第一,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3.4%。
1998年,由蓮花味精集團控股的蓮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但誰也沒想到幾年后,蓮花味精就陷入了虧損的漩渦。
2003年,蓮花味精自上市以來首度虧損,全年凈虧損達1.45億元。這似乎是個轉折點。
此后多年蓮花味精的業績極不穩定,經常是盈利一兩千萬,隔年就虧損幾億。
從2011年開始,蓮花味精的營業收入開始持續下滑。2011年營業收入為27.62億,2020年只有16.55億,2021年略有上升為18.15億。
2019年4月29日,蓮花健康(蓮花味精2015年改名蓮花健康)由于持續虧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之后通過重整收益,以及以1元錢甩賣旗下虧損子公司,蓮花才得以在一年后扭虧為盈,艱難保殼。
凈利潤上,2019年為6923萬元,2020年7429萬元,2021年4436萬元。還是有下降的趨勢。
蓮花味精的產銷量也是在逐年下滑,市場份額已經微不足道。曾經40%的市場份額如今只剩下4.9%,被后起之秀碾壓。
2021年蓮花銷售味精11.86萬噸,占到公司總營業收入的62.96%,銷售額為11.4億元。
雖然味精還是蓮花的核心收入,但是曾經的市場地位已成歷史。
而蓮花停滯不前形成對比的是其他調味品企業的崛起。
而在蓮花沒落的故事中,很多人都會提到那個流傳已久的“味精有害身體”的傳言,甚至有人把蓮花味精的沒落歸結于此,事實真實如此嗎?
大商超再無蓮花蹤影
雞精霸占貨架
在線下商超,幾乎很難找到味精的身影,更別說市場占比極小的蓮花。
三言財經走訪了三家大型超市,有華聯、永輝、家樂福。其中在味精雞精類貨架上,基本都是由太太樂雞精霸占。
太太樂雞精主要包括味精、食用鹽、大米、白砂糖等,以及食品添加劑等。
三家超市都沒有蓮花雞精,華聯超市有紅梅味精,永輝有紅梅味精,家樂福里有少量的太太樂味精。
而味精包裝上都寫的是谷物淀粉發酵,谷氨酸鈉都在99%以上。
蓮花沒落都是謠言的鍋?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味精有害身體的言論開始大肆傳播。
傳言中味精能造成脫發,甚至致癌。但這種說法并沒有可靠的科學依據。
而雞精等復合調味品開始慢慢取代味精的位置。
在2004年的某雞精品牌的廣告片中,就有這樣一個片段。片中大廚將味精打翻,稱雞精才是原汁原味、不口干的調味品。可以算作味精被流言影響的一個寫照。
而事實上,廚房常見的雞精、耗油、醬油等調味品中都有味精的成分。
味精的主要成分其實就是谷氨酸鈉。據了解,雞精中的谷氨酸鈉含量一般在40%左右。
以蓮花味精為例,其味精中谷氨酸鈉的含量大于99%。
常見谷氨酸鈉的制備辦法是谷物發酵提取,并不是化學合成。蓮花味精自稱30年堅持糧食釀造,以小麥為原料經生物發酵精制而成。
我們看到目前蓮花味精的原料一欄標注的是“谷氨酸鈉”,不過之前也曾標注淀粉或者小麥,有的干脆配料還寫“味精”。
值得注意的是,包裝上還有中國綠色發展中心頒發的綠色食品標志。
另外包裝還赫然寫著蓮花味精更名蓮花健康。甚至企業品牌slogan也是“選蓮花,為健康”。
據了解,為了去掉多年來加諸在蓮花味精身上不健康、不環保的標簽,2015年底,公司中文名稱由“河南蓮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河南蓮花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次年再次更名為“蓮花健康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包裝上強調健康,甚至公司改名蓮花健康,顯然蓮花為了擺脫謠言帶來的影響,做出了很多努力。
而簡單的把蓮花的沒落歸結到謠言上,顯然是草率的。
我們可以幾個方面去分析。
首先是代替味精的雞精的主要成分還是味精,這在一定程度就是對謠言的最好回擊。雞精陰謀論也有點站不住腳。
其次,作為曾經的味精大王,蓮花卻被其他味精品牌給趕超了。大家都是一樣的輿論環境,把鍋甩給謠言也不合適。
據智研咨詢《2021年中國味精行業全景速覽》報告,目前我國味精行業行業規模前三的企業為阜豐、梅花、伊品,三者市場總占有率已達到90%以上,其中阜豐集團市場占有率為47.04%,而蓮花健康僅占4.92%。
其實關于食品的謠言一直都有,比如當年春都火腿腸、魔法士干脆面、營養快線等。
謠言只是助推器,只是大廈將傾的臨門一腳。
產品單一,管理、經營混亂才是病根
當年在上市后,蓮花味精開始多元化發展,一連投資了眾多和主業不相干的產業,例如服裝廠、醫療器械廠、礦泉水廠等等。
但結果都不是太好,不久后監管機構就發現蓮花味精集團違規挪用上市公司蓮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資金的事實。
2004年半年報顯示,截至當年6月30日,蓮花味精集團占用公司資金總額增加到10.07億元。
此后上市公司主體多次易主。2014年,蓮花健康再次易主,浙江睿康投資成為蓮花味精的新控股股東,夏建統開始執掌蓮花味精。
夏建統上臺后,很快將蓮花味精改名蓮花健康。
夏建統再次嘗試多元化經營模式,七大業務板塊包括:智慧農業、創新金融、流通供應、健康管理等等。
夏建統曾以“天才少年”為人所知,在公開報道中他是14歲上大學,24歲成為哈佛大學博士的神童。
2014年,從蓮花健康開始,夏建統開始在A股市場活躍。先后執掌天夏智慧(現名*ST天夏)、蓮花味精(現名蓮花健康)、遠程電纜(現名ST遠程)3家上市公司。
但最后他控制的睿康系上市公司一地雞毛。2021年,ST遠程發布公告,公司原實控人夏建統因涉嫌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被批準逮捕。
夏建統也沒有帶領蓮花健康走出新天地。其核心業務仍然是味精,但整個調味品行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財報顯示,2021年1至12月份,蓮花健康的營業收入構成為:味精占比62.96%,面粉占比21.86%,雞精占比12.05%,復合肥占比1.42%,其他占比1.21%。
強勢業務沒能保持,新業務一地雞毛。曾經的味精大王已經淪為小弟。甚至還一度被強制拍賣商標還債。
根據阿里拍賣發布的消息,蓮花味精集團持有的24枚“蓮花”相關商標即將在8月4日進行公開拍賣,起拍單價從82.29萬元至658.29萬元不等,總起拍價達到7570.34萬元。
這24枚“蓮花”商標中,包括了蓮花、蓮花尚品、蓮花露、中原蓮花等文字或者圖形,是關聯公司注冊的其他關聯商標,而大家所熟知的“蓮花”味精商標并不在其中。
而這次拍賣是因為蓮花味精集團有一筆巨額欠款無力償還,導致這24個商標將被法院處置,公開進行司法拍賣。
不過后來因為一些原因這次拍賣被中止了。
更重要的是味精市場整體在縮小。據歐睿國際調研數據,2013年至2018年,我國的味精消費量已經從114.6萬噸下降到89萬噸。預計到2023年,中國的味精消費量將下滑到77萬噸。
而與味精整體市場萎縮形成對比的是,復合調味品市場還處于快速上升期。
此外,味精的消費結構主要是面對食品加工企業和餐飲業,純味精產品已經逐漸遠離普通家庭消費。
報告指出,食品加工業對味精的需求占比為50%,餐飲業對味精的需求占比為30%,家庭消費僅占20%。
味精成了其他調味品的基礎原料,蓮花味精幾乎從大眾的廚房中消失了。
綜合來看,產品單一、管理運營混亂讓蓮花錯失了發展的絕佳時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天醬油事件的影響下,蓮花股價也漲停。但長久來看,0添加劑的風口下,蓮花能借此機會翻身?
蓮花能借“0添加劑”翻身?
在筆者看來,這是一次絕佳的正向宣傳的機遇。
這幾天蓮花的抖音賬號增粉十分迅速。
據了解,該賬號10月6日開始快速增粉,7天之內增粉近3萬,10月10日單日增粉2.2萬,之前粉絲總數才4萬。
但是我們看一下其櫥窗的銷售情況,5.9元的味精還是賣的最多的。
目前蓮花的在售調味品還有雞精、芝麻醬、料酒、醋、雞粉、雞汁、紅糖、火鍋底料等。都是常見的日常調味品。除了味精外,芝麻醬、芝麻油的銷量緊隨其后。
雖然蓮花的品類很多,但是消費者對蓮花的印象還停留在味精上,其他調味品類沒有打出去。
在家庭消費市場,蓮花還在吃老本,我們幾乎在線下看不到蓮花的身影,這意味著其后期增長潛力受限。
對于一家企業來說,產品和服務才是核心。尤其對一家止步不前的老牌企業來說,面向未來的產品才是關鍵。
目前的調料品市場,味精的發展空間在逐漸萎縮,未來是復合調味品的天下。
單純的情懷并不能解決一切。0添加的輿論風口也可能很快就過去了,還是腳踏實地,忘了過去,從頭做起吧。
另外蓮花最大的財富可能就是品牌價值,好好利用,線下打不過,搞搞直播帶貨,跟上時代步伐說不定也有奇效。
就像短暫的輿論風波不能打垮一家企業一樣,稍縱即逝的風口也很難挽救一家沒落的企業。
蓮花能不能打個翻身仗,不只是網友們一時激情能決定的,且走且珍惜吧。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