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知名影院倒下,電影院倒閉潮來臨?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高天
影院作為大眾傳播最廣泛的媒介之一,也曾風光無限,向來是各大購物中心爭搶的主力店,更是商場引流的主要業態。
然而,自疫情發生以來,市場上關于電影院難的聲音不絕于耳,也出現了越來越多關于影院關門歇業的消息。
7月,全國第六大影投上海星軼旗下的128家影院出售,橫店影視擬接盤,最終交易中止。9月,全球第二大影院運營商Cineworld向法院提交了破產保護申請。11月,英皇UA影城申請破產清算。
英皇UA電影城關7店,退出內地
11月21日,英皇文化產業發布公告稱,英皇UA決定終止全資附屬營運公司英皇娛藝影院(廣東)有限公司的全部業務運營,提前解散英皇娛藝影院(廣東)并根據中國法律自愿向中國法院提交破產清算申請。
據企查查APP顯示,英皇娛藝影院(廣東)有限公司是英皇娛藝在大陸的分公司,運營內地7家影院,分別位于上海、深圳、成都、佛山、珠海。
英皇UA影城是香港英皇電影與香港娛藝院線(UA Cinemas)在中國內地合建的影院品牌,雙方2013年宣布攜手進軍內地開發電影院,首家佛山的影院于2014年6月開業。
受此影響,內地7家英皇UA電影城也于11月21日晚間同時發布了自11月22日起終止運營公告。這7家店分別是上海虹橋天地店、上海瑞虹天地店、成都悠方店、佛山映月湖環宇城店、深圳深業上城店、佛山嶺南站店、珠海富華里店。
至于此次終止運營的決定,英皇方面表示,主要是因為中國附屬公司面臨開業以來最艱難的時候和挑戰,英皇UA的股東經審慎考慮后,均同意不再對中國附屬公司作出額外投資,雙方并達成終止業務營運的決定。
根據此前的財報內容,截至今年6月30日,英皇娛藝(廣東)有限公司凈負債高達1.83億,是整個集團凈負債的55%。
同時,終止業務營運后及于本公告日期,英皇營運合共17間分別以“英皇電影城”及“英皇戲院”的獨資戲院,包括于中國內地8間、于中國香港7間、中國澳門1間,以及馬來西亞1間。
此外,英皇最近亦與MCL院線合作,于中國香港推出“Emperor Cinemas Plus+”及“MCL Cinemas Plus+”,首間“Emperor Cinemas Plus+”預計于2023年開業。
一邊是在內地撤離,一邊又是在香港和馬來西亞開展新業務,這樣的對比不免令人唏噓。不過,英皇影城直營門店在內地的新動作是即將接手長沙IFS的百麗宮。
轉型自救,影院新業態層出不窮
英皇UA并非個例,在今年9月,杭州新天地新遠影城也宣告破產清算。實際上,疫情后包括耀萊成龍國際影城、蘇寧影城、盧米埃影城、百老匯影城、泰禾影城等這些主流品牌旗下都有影院關停的消息。
此外,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至少有18家影院宣布閉店停業,涵蓋大地影院、百老匯、中瑞大地、萬象影城等12個影院品牌。
據企查查APP顯示,我國現存影院相關企業1.6萬家。2012年至2018年,我國營業蓬勃發展,其中注冊量增速在2014年達到頂峰,同比增加56.0%至1452家;2020年以來,影業遭遇疫情沖擊,相關企業注冊量逐漸下滑至2014年水平,2020年、2021年注冊量分別同比減少34.3%、31.3%至1590家、1092家。
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在此前發布的《開發商出逃,影院并購開啟》文章中也指出,優質高效影投進行兼并,市場進行整合是必然的。未來影投開始步入集約化,向追求效率進軍。一些影投幾十家店、幾百家店,受制于早期拓店難,分布在全國各個城市,同一區域可能只有三四家店就成立一個分區,導致分區管理成本無法有效分攤。分布密度不夠,需要進行加密。形成區域規模效應,盈利模式才能打開空間,才有話語權,成本才能分攤。
不過,在他看來,背后的投資人很早就開始轉型了,包括去做戶外運動、體育館等等。實際上,電影院這個行業在下沉市場一個春節檔就可以撐一年,而高線成本太高,所以才會累。如果疫情能控制住,以前虧的可能一下子就能全回本了,就看誰能撐到最后。
當然,國內的電影院也并不會“坐以待斃”,已經開始紛紛謀求新的業態,以轉型自救。
國內影投業績良好的萬達影投在今年1月份就宣布將與和風語筑合資成立子公司,并推出了“光影劇本殺”業務。隨后,萬達影投在下屬影院內相繼推出了脫口秀、相聲、音樂會等多種創新經營業務,提升影廳利用率。
11月21日,成都萊納星影城推出一項午休服務,有兩項套餐可供選擇:套餐A價格12.9元/人,包含一個蒸汽眼罩;套餐B價格18.9元/人,包含一個蒸汽眼罩和一杯熱飲(立頓奶茶/紅茶,2選一)。
蘇州永旺夢樂城的銀興國際影城也推出了午休服務,購買9.9元單人套餐就可入場至VIP廳內休息,并提供免費毛毯、小桶爆米花和小杯可樂。
對任何一個商業形態而言,創新轉型是不變的通路。然而,放在曾經也是風光無限的電影院身上,難免令人傷感。更主要的是無論是關店,還是提供“鐘點房”,反映出來的是影院的生存現狀。
不禁想問,到底什么才是堅持和放棄的決定性因素?
夾縫中生存
從英皇UA的高負債看出,影院難以生存的原因看似經營不善所致。
但從更大的維度上看,三年疫情以來,對電影院的打擊重大。
應城市疫情防控需要,包括影院在內的娛樂場所經常性歇業,影響了影院的日常經營。
同時,隨著疫情的反復,影視行業進入降本增效階段,新片供給不足等問題,讓影院的生存狀態難上加難。
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一共有165部新片在院線上映,其中票房過億的僅22部,占比約13.3%。此前在微博看到一條熱評,對比11月內地院線的影院與臺灣的,大家都“眼紅”。
在大環境不允許舒適的情況下,影院的不斷嘗試不可謂不努力,大家聚焦的目標只有一個:活下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