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解封,開放堂食!苦熬三年,餐飲業要觸底反彈了?
來源/職業餐飲網
作者/程三月
餐飲真正要迎來后疫情時代了!
12月1日,廣州繼多區開放堂食之后,多家商場通知:不再查48小時核酸證明!
與此同時,北京、深圳、重慶等城市也紛紛開始優化防控政策,落實防疫“二十條”的要求。
這些一線城市的精準防控、有序放開,正在給餐飲行業傳遞了一個強烈的確定性信號:
中國防疫正在迎來轉折點,未來,大面積、長時間、無差別的封控會結束,社會將逐步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這也就意味著,吃盡了疫情苦頭的餐飲業已經觸底,即將迎來解凍時刻!
多地調整防疫政策,
率先打響了“解封”的信號槍!
繼鄭州堂食回歸之后,廣州多區開放堂食的消息也相繼傳來,令人振奮!
要知道,廣州昨天還新增了確診病例654例、無癥狀感染者5185例,作為目前內地單日新增感染者最高的城市,但卻堅決停止大規模封控,打響了有序解封的第一槍!
特別是自12月1號以來,北京、深圳、重慶等多地紛紛調整防疫政策,政策的向好似乎也預示著,全國各地徹底開放堂食指日可待,餐飲人直呼:曙光來了!
1、廣州多區開放堂食,多家商場:不再查48小時核酸!
11月30日至12月1日,廣州越秀、天河、海珠、荔灣、番禺、從化、黃埔等多區明確非高風險區取消限制人員流動措施,恢復堂食,文化館、博物館等密閉半密閉經營性場所恢復營業。
更令人歡欣鼓舞的是,廣州天河天匯廣場、東方寶泰、正佳廣場等多個商場發布通知:堂食全面開放,憑場所碼綠碼即可進入商場,不需要再查驗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隨著堂食的放開,廣州餐飲也開始復蘇起來了。
昨天早上8點左右,海珠區同福東路的食街,臨街餐館已經開門營業,不少門店門上也醒目地貼著場所碼、掛出“恢復堂食”或“營業中”的告示牌。
“30號大約18時,收到通知可以恢復堂食,我們馬上連夜做好準備,對堂食的桌椅做了清潔。”森記小食店的老板隔著熱氣騰騰的腸粉爐和粥鍋說道。
在天河區太陽新天地的海底撈店,午飯時分店內已坐了近30桌客人,不少桌子坐著6—8人,顯然是附近“上班族”結伴而來。
海珠區的一家陶陶居,店內的開放餐位在午餐時段就已經坐滿了,甚至門外還有十余號桌在等位。
據店員統計,到今天中午一點半,店內已經開了八十余桌。“街坊們喜歡來喝茶,今天開門后,就陸續有人來幫襯了。”店員說。
忽如一夜春風來!久違的煙火氣,又回到了廣州這座馳名中外的美食之都。
2、北京、深圳等多地優化防控政策,恢復正常生活生產秩序!
在優化防控政策的,不僅僅是廣州一個城市。
自12月1日以來,多地圍繞防疫二十條,紛紛調整疫情防控政策,逐步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北京,各小區幾乎全都解除了封控,除了新感染者的樓棟單元也大多不再封控,只是感染者周圍的幾戶人家執行居家隔離。另外,北京市已有很多無癥狀感染者居家隔離,無社會面活動的人員如無外出需求可不參加社區核酸篩查;
深圳,封控區域以樓棟劃定,一般不按區域進行全員核酸檢測;
成都,居民出入小區、院落只需要出示自己的健康碼,不再出示核酸陰性證明;
重慶,“無疫小區、無疫社區”內居民可以有序流動,其他區縣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實現常態化防控;
鄭州和石家莊,分別在經歷了5天和10天的全員核酸篩查后,宣布開始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
與此同時,對趨勢更為敏感的資本市場也活躍起來,餐飲股全面領漲。
截止今日下午收盤,海底撈連漲4天,達20.25港元,比起今年3月最低點的10.00,翻了一倍,市值也重回千億;海倫司今日漲幅8.21%,報15.82港元,比起最低點7.20,也是翻了倍;奈雪的茶,九毛九等股票也都是如此,基本都是翻倍漲。
這意味著資本也正在提前布局,慢慢入場。
苦苦熬了三年,
餐飲業要觸底反彈了!
俗話說,大疫不過三年。
從2019年12月疫情爆發,到現在,整整三年了,這一系列好消息出來,的確讓我們餐飲人喜悅又期待。
但是,也有不少餐飲人擔憂:
“會不會是曇花一現,過兩天又封控了,我們可再也經不住折騰了……”、“就算放開了,也沒人來吃飯,因為大家口袋里都沒錢了……”
那么,餐飲業真的已經要觸底反彈了嗎?
職業餐飲網的判斷是:是的,餐飲的后疫情時代真的要來臨了!
1、風向變了,長時間、大面積的封控將結束
餐飲人的這些擔憂很正常,畢竟疫情以來已經經歷了太多次的反復解封與封控,每次都被傷害頗深。
但是這次的風向真的變了,因為廣州、北京、重慶等城市基本都是全國每日新增病例的前幾名,它們的大膽開放和解封,正在釋放強烈信號,各地都在嚴格落實“二十條”精準防控的要求。
因為,防疫的總基調變了,從“應隔盡隔,應收盡收”,到“快封快解,應解盡解”。
在今年五月的時候,防疫基調還是這十六個字:應檢盡檢,應隔盡隔,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但到了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20條措施,其中要求: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準阻斷交通、隨意采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加大通報、公開曝光力度,對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責。
緊接著,11月29日,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也多次發文評論: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應解盡解;浙江日報也發文《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強調防疫不能影響到人民的正常生產生活,被大眾刷屏傳播。
以上種種,說明著防疫政策正在寬松化、開放化。因此,從宏觀上和長遠角度看,以往那種長時間、大面積、無差別的“一刀切”式封控管理將會結束,中國防疫正在迎來歷史性的大轉折。
2、疫情的恐慌和出行限制在緩解,客流會慢慢回升
但是,會不會政策放開了,顧客們卻因為恐慌,或拮據不敢去下館子呢?
這是很多餐飲人的另外一個擔憂。
事實上,隨著防控政策的放寬,客流和消費力都會慢慢回升。
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敢出門了。隨著新冠病毒的毒性減弱,人們對疫情的恐慌也正在減弱。
廣州這波疫情累計報告新冠肺炎本土感染者16.27萬例,無癥狀感染者占感染者總數約9成,很多連發燒、干咳、咽痛這些癥狀都沒有,大多數都不需要治療。而且死亡率也很低,重癥、危重癥僅4例,無死亡病例。
這些事實讓不少人降低了了對疫情的恐懼。
鐘南山也現身說法:抗病毒主要靠自身免疫力。
而關于談虎色變的后遺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教授崇雨田甚至直接說:“目前學界并未確認新冠肺炎有后遺癥,至少尚沒有證據表明有后遺癥。”
再者,能出門了。很多地方餐館等公共場所都不再查驗核酸證明了。
影響餐廳客流還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顧客去商場、去餐廳等公共場所要72小時、48小時核酸。
但很多地方開始放開這個限制了,上文說到了廣州有些商場開始不再查驗48小時核酸了,連北京剛剛也宣布:“自12月5日起,公交、地鐵不得拒絕無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的乘客乘車。”
最后,工作生活都恢復正常了,消費者又能賺錢了,消費力也就會回升了,民以食為天,人們自然而來就會來下館子了。
人們敢出門、能出門,這給餐飲帶來了客流恢復的希望。
3、餐飲人打起精神,打好最后“過渡期”的硬仗!
從宏觀上,一切都在向好,但是從現在到明年三月份,餐飲人至少還要再熬過三四個月的過渡期。
一個是政策的過渡期。
雖然現在廣州、北京、深圳等一些一線城市已經放開,這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在完全落實“二十條”精準防控要求的過程中,一些城市會因為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不同,可能還會存在階段性的適應和調整,也許會存在一些封控管理的反復,但這不會影響放開的大趨勢。
另一個是消費者心理的解封過渡期。
雖然解封了,但是顧客的心理還是沒有完全解封,什么時候等他們心理解封了,我們的餐飲才能迎來真正意義上的解封。
還有一個是春節這個過渡期。
只有一個多月就快春節了,許多人可能今年都提前回家,員工難招,加上可能年底還要交下一年的租金,成本壓力巨大,可能還會淘汰一批餐廳,所以春節前對許多餐企來說還是需要熬一熬。
這個過渡期困難重重,未來放開也會是挑戰重重,所以餐飲人要打起精神來,整軍待發,不下牌桌就是贏!
職業餐飲網小結:
苦熬了整整三年,廣州的“解封”傳遞出來了一個確定的信號:疫情的有序放開就在眼前,餐飲的曙光就在眼前。
城市的煙火氣要回來了,正常的生活也快要回來了!餐飲業觸底反彈的時機到來了!
我們餐飲人現在就站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只要挺過了這個寒冬,春天終將到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