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為分家兩年,榮耀笑了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老刀
近期,榮耀借殼上市的傳聞不脛而走。緋聞涉及對象包括深振業A、*ST日海、深紡織A、波導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在國內,走IPO渠道需要耗時3到5年,但若是借殼上市則不到一年時間。考慮到IPO需要耗費較長時間,榮耀或借殼上市,尋求以約450億美元的估值進行融資。
對于上市傳聞,榮耀辟謠稱,借殼上市謠言不實。榮耀一直堅持公開透明的發展原則,也會持續多元化股權結構。當前榮耀聚焦產品創新,更好地服務全球消費者。天眼查App顯示,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4月,法定代表人為萬飚,注冊資本約322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開發、生產、銷售通信及電子產品、計算機、衛星電視接收天線、醫療器械及前述產品的配套產品等。
2020年11月份,在美國芯片打壓之下,華為手機體系中的中低端品牌榮耀不得不從華為剝離出來,成為單獨的公司。在當時的榮耀送別會上,任正非要求:“做華為全球最強的競爭對手,超越華為,甚至可以喊打倒華為。”榮耀CEO趙明曾在節目中談起當時早就為這個時刻做好了準備,但聽完任正非的送別祝福語,仍忍不住熱淚盈眶。
離別華為兩年,榮耀贏得了巨大的發展。兩年前,榮耀畢竟始終處于主品牌“華為”的陰影之下,作為低端的代名詞,幾乎沒什么存在感。
獨立以來,關于榮耀計劃上市的消息不斷冒出來。
2021年10月,榮耀首次傳出擬登陸A股的消息,市場估值約為450億美元。今年4月,榮耀再次被爆出將在年內啟動A股上市計劃。到了8月,更有媒體爆料,榮耀核心經銷商收到購買原始股的通知,據悉認購金額為500萬-5000萬元。據稱,榮耀只向各省排名前十的經銷商開放購買原始股通道。
01
獨立兩年來的表現
目前,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出現了極大的分化,隨著華為手機的萎縮,小米、OPP、vivo包括榮耀都希望沖擊高端機的市場份額,但從市場反應來看,這四家品牌在短時間內都難得到市場對于高端機的廣泛認可。在“商務機”這一定位上,國產品牌尚難取代華為,從另一個側面甚至可以認為出現了一個相對的真空。
從出貨量來看,2022年第三季度榮耀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占有率為17.2%,較去年同期提高2.5%,排名第三,僅次于vivo、oppo。但是從全球出貨量來看,2022年第三季度榮耀在全球出貨量為1420萬臺,同比增長1.3%,排名全球第七。而小米同期全球出貨量4020萬臺,榮耀約為小米的35%。
短短兩年時間,榮耀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很不容易。2021年1月1日榮耀正式與華為分家,短期內跌到了一個低谷,2021年4月,榮耀的國內市場份額只有3%。
但獨立之后,很多人看好榮耀的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榮耀可以自主發展“高端機型”,而且榮耀不再受到華為遭遇芯片打壓的牽連。2021年7月底,榮耀的市場份額飛升到14.6%。今年前三季度,在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1.96億部,同比下降21.1%,但只有榮耀、蘋果和華為(華為相對于2021年的最低谷是增長的)市場份額實現上漲,其他品牌市場份額都呈現較大幅度下跌趨勢。
獨立后的榮耀也被很多投資方視為“香餑餑”。作為“最大的創業型公司”,榮耀的底子并不差。第一,榮耀品牌已經具有較好的市場知名度,而且做華為的“兄弟”,意味著出生名門。第二,相較于其他真正意義上一窮二白的創業公司,榮耀具有完善的研發體系、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現成的市場銷售網絡。
短短兩年時間,榮耀不斷接受融資。
2021年12月,深圳鯤鵬資本和智能城市集團參與了榮耀獨立后的首輪股權融資,但并未披露具體融資規模。
今年11月16日,工商登記信息顯示,榮耀終端有限公司發生了工商信息變更,其股東列表中新增了6名股東,包括京東方A(00725)、中金祺智(上海)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有限合伙)、綜改共贏(杭州)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國信資本、深圳市寶安區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Rosy Fable Asia L.P.,但具體投資金額和比例未顯示。據報道,榮耀此次融資額達數十億元。此輪融資是自2020年11月榮耀脫離華為以來,繼去年底的那次股權融資之后,公開數據顯示的首次重大戰略融資。
如今榮耀已有15個股東,其中有不少股東的背后是深圳國資委,包括鯤鵬資本、深圳資本、深智城等。深圳國資旗下投資平臺對榮耀如此垂青,可見對榮耀的未來發展頗為看好。
02
榮耀的難題
2011年8月16日,小米1正式發布。40天后,2011年9月25日,華為發布了一款編號為U8860的手機,并將它命名為Honor,這是榮耀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彼時,多年后成為華為手機旗艦的Mate系列、P系列都還蹤跡全無。2013年12月16日,華為正式發布榮耀品牌,并立即推出了榮耀3C和榮耀3X兩款手機。前者1GBRAM版本直接定價798元,比4個月前發布的紅米手機還低了1塊錢。
榮耀從一出生開始,就是作為低端機的定位起步的,這也成為榮耀的硬傷。據IDC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約7113萬臺,同比下降11.9%。因為消費者信心下降、通脹惡化,對終端消費電子的購買欲已不如從前。據Counterpoint數據顯示,消費者的換機周期已經延長至31個月。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隨著華為的失落進入一個更加殘酷的“戰國紛爭”格局。榮耀雖然脫胎于華為,而且這兩年發展迅速,但其市場影響力、產品線規模以及海外市場規模都處于比較弱勢的發展階段,甚至遠不及小米。
首先,在資金規模上,榮耀跟國產其他品牌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2022年上半年榮耀國內手機出貨量是2810萬臺,海外手機出貨量有報道是900萬臺。按照每臺手機平均價格1500元,2810萬臺手機銷售收入是421億,合計3710萬臺手機銷售收入大約是556億。而小米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收為1435億元,榮耀的營收差不多是小米的39%,與小米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營收規模決定了在研發上的投入,2021年小米的研發支出高達132億元,OPPO還預計在2022年的研發費用將超100億。如果榮耀的研發投入占營收10%的話,大概60億不到。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榮耀研發團隊、建設工廠、開設線下門店、大批量采購等,都考驗著公司的現金流能力。當前,榮耀研發人員占比已達到60%、近8000人。
另一方面,從目前來看,榮耀的收入主要還是在手機產品,其他穿戴設備、軟件服務等尚未形成規模。和小米比,榮耀的可穿戴設備、互聯網服務等收入占比很低,營收過于依賴手機。直到今年7月,榮耀才宣布推出開發者服務平臺,加速搭建多設備互聯場景,多元化發展落后于其他競爭對手。
在全球高端機領域,榮耀更是尚未擠入陣營。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6分別是蘋果、三星、vivo、oppo、小米、華為,市場份額分別為57%、19%、4%、4%、4%、3%,而榮耀被列入“其它”。雖然國內高端手機市占率排名第4,全球高端手機TOP6榜單,榮耀還未躋身挺進。即使在國內高端機市場,榮耀的占比也并不高。2022年第二季度,國內5000元以上價位蘋果占79.2%,其他余下部分幾乎全部被華為和小米瓜分,榮耀的占比可想而知。
而目前手機市場的格局已定,蘋果和華為占據著高端市場,地位難以撼動;中低端市場還有小米、OPPO、vivo等,這些品牌已初具規模。縱觀當下榮耀最高端的Magic系列,相較之于iPhone或華為的Mate,并沒有太明顯的差異化賣點。
03
誰能收復華為丟失的戰場
2020年2季度,華為手機全球出貨量高達55.8百萬臺,首次超越三星,成為全球第一。2020年3季度,華為國內手機市場占有率為30%,以絕對優勢排名第一,領先了排名第二的vivo 13個百分點。
2020 年9月15日,美國政府對華為的芯片制裁正式生效。兩個月后的11月17日,華為宣布,正式出售榮耀。一年之后,2021年3季度,華為手機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急劇下滑,低至8%,無緣前五,與排名第五的Apple(13%)還有5個點的差距。
不到一年的時間,華為手機已經從國內第一變成了倒數,并且還在不斷下滑。
今年9月6日,華為Mate50發布會舉行,在5G流行的時代,由于華為沒有5G芯片,這款華為旗艦機只能使用4G芯片。據披露,這次華為 Mate50 系列備貨量大約只有400 萬臺左右,而且主力供應華為自身的專賣店。而同期上市的iPhone 14新機備貨進度已生產超3400萬部。也就是說,從備貨規模上來看,華為Mate 50只有iPhone 14的零頭。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蘋果在全球高端市場市占率達到62%。而在國內高端市場,據CINNO Research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5000元以上高端機市場,蘋果的份額由2020年的48%大幅增長至75%。今年上半年,蘋果在國內市場售出了超過2000萬部,一季度和二季度同比去年分別增長了17%和25%。IDC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國內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4.4%,華為被正式列入“others”的行列中,也就是在前幾名排名之中,華為已經無緣位列,而在海外市場,華為手機更是早已蹤跡難尋。
華為缺位,而小米、OPP、vivo顯然還不足以撼動蘋果的位置。那么,榮耀能否收復華為丟失的市場份額?從這兩年的發展來看,榮耀顯然是充滿潛力的,但是在向高端機進軍的征途中,榮耀需要打破既有的“固定認知”,擺脫曾經低端機的定位形象。可以說,榮耀想要接過華為的槍,一方面需要與小米等國產品牌競爭,另一方,更重要的是在于改變消費者的心智認知。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