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疫情當“催化劑”,預制菜的“好日子”要到頭了?
來源/職業餐飲網
作者/劉妍
過去這三年,餐飲行業的“當紅炸子雞”非預制菜莫屬!
資本熱捧,上市企業、商超巨頭接連入局,整個賽道仿佛迎來了“高光時刻”。
然而,如今疫情結束,餐飲行業逐漸回歸常態,預制菜的“虛火”能否繼續燒下去也就成了未知數。
可以預見的是,失去了疫情這個“催化劑”之后,預制菜接下來將面臨很多現實的問題……
01
沒了疫情當“催化劑”,C端需求或許會快速萎縮
預制菜在餐飲行業出現的時間并不短,但此前一直是不溫不火的狀態,直到疫情的到來導致整個餐飲行業堂食下降,由此就催化了人們對預制菜的需求,行業才開始火起來。
許多平常經常下館子的人,因為疫情只能在家吃飯。而預制菜相比于自己“下廚”和外賣顯然方便很多,相比傳統方便面等速食,又更能滿足口感、營養搭配等需求,相比于瓜果蔬菜又耐保存,所以就成為了大家瘋搶的產品。
艾媒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有預測認為,未來三年預制菜市場將依然保持高速增長,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元。
但隨著疫情好轉,人們出行不再受限,必然會減少在家吃飯的次數,轉而走出門去旅游、去社交,更多的是去外面吃。從前那種囤貨的需求就會快速萎縮,就像同樣興于疫情的火鍋食材超市,短暫地火了一把之后,如今只剩一地雞毛。
那么,失去了疫情這個催化劑,預制菜還有市場嗎?那些在特殊時期購買預制菜的人群之后還會復購嗎?這些問題就像懸在整個預制菜行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暴露出爆火背后潛藏著的問題。
可以預見的是,在接下來的2023年,預制菜行業或將迎來洗牌期,對于許多預制菜企業而言都是一個難關。
02
直播帶貨的紅利期一過,流量成本水漲船高
如果說疫情給預制菜創造了一個滿是需求的大環境,那么直播帶貨無疑又為預制菜的火爆添了一把“柴”。只是現如今,直播帶貨的紅利期正在逐漸消退,流量成本越來越高,沒有了渠道的“推波助瀾”,預制菜的日子可能又面臨一重困難。
近幾年,抖音電商等以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模式為核心的新勢力正式崛起,原本就“發家”于線上的預制菜獲得了新的增長渠道。
相比于線下商超、線上貨架等傳統渠道,抖音電商偏向于興趣驅動。經過劇情、科普、種草等視頻元素的二次包裝,直播將預制菜的價值直接地呈現在了顧客面前。許多時候顧客原本并沒有購買預制菜的打算,但是無意中刷視頻刷到了,就會產生消費沖動。
正因為如此,很多新銳預制菜品牌在抖音收獲了聲量和銷量,此前叮叮懶人菜合伙人在接受36氪采訪時,就曾透露產品最先在天貓上線,但銷量慘淡,整個2020年,品牌都沒有起色,后來團隊將陣地轉向抖音,才逐漸找到節奏銷售額日漸增長,自此便開始all in抖音,對方表示,“沒有抖音就沒有預制菜的爆發”。
可以說,正是抖音電商流量紅利為預制菜迅速打開了“破圈”的大門。
然而,當下直播帶貨經濟席卷全國,直播間儼然已殺成一片紅海,流量紅利也被瓜分殆盡。如今的預制菜品牌要再想通過抖音打開銷路,需要付出高昂的流量成本。
03
資本逐漸退場,對預制菜從“熱情”到“冷靜”
預制菜之所以近兩年頻繁進入到大眾的視野,背后還少不了資本的“追捧”。但是去年資本市場就已經是整體遇冷狀態,餐飲賽道投融資明顯減少,未來沒有了資本的助力,預制菜的虛火或許會變小。
從前年開始,預制菜概念股經歷過幾次集體爆發。珍味小梅園、三餐有料、尋味獅、望家歡等預制菜上下游各企業前后都在2021年獲得融資,IDG資本、美團龍珠、百度風投等資本都在預制菜賽道上押注。
《2022年中國預制菜行業洞察報告》顯示,2013年至2021年,預制菜賽道共發生72起投融資事件,披露融資總金額超10億元,涉及項目42個。其中僅2021年—2022年,預制菜行業融資事件就有20余起,融資金額達數百億元。
資本的青睞將預制菜賽道烘托得火熱異常,一波又一波創業者趨之若鶩。不過,預制菜并不是一個容易做的行業,許多資本進入預制菜行業后很快就受到重挫。
例如,曾經靠校園貸起家的趣店去年夏天高調進軍預制菜行業,一度將預制菜的熱度推向頂點,但不到兩個月就以失敗告終;而瑞幸咖啡創始人陸正耀創立的舌尖英雄去年初也大舉進軍預制菜,但只維持了半年就偃旗息鼓。
整個2022年,資本對預制菜行業的態度都顯得相對冷靜,根據IT桔子數據查詢顯示,2022年預制菜行業相關的零售品牌融資共7起。其中,除了珍味小梅園已經走到B輪融資外,其余品牌的融資輪次均還停留在天使輪。
職業餐飲網總結:
疫情的大環境、直播帶貨的東風、資本的推波助瀾,這些因素共同讓原本不溫不火的預制菜火了一把!
如今隨著疫情結束,沒有了“天時地利”,預制菜還能延續之前的火熱嗎?又得靠什么長久存活下去?
這是許多預制菜企業以及增加預制菜業務的餐飲企業接下來都需要面臨的問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