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商超業競爭升維:狂卷「新商品」
來源/零售氪星球
作者/妮可
消息中穿行,深陷泥淖的玩家,往往把業績不良歸咎于外部大環境。
但實際上,差異化的商品力才是回歸自身,回歸零售本質的關鍵。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看來,未來還會有很多挑戰和不確定性,但對行業、企業產生決定性影響的,還是自身。
零售巨頭沃爾瑪,幾年前開始在國內發力提升商品力和端到端效率,在最新發布的“2021年中國連鎖TOP100”榜單,一舉超越老對手們,成為新晉中國市場超市一哥。
一個月以前,2022盒馬新零供大會上公布了一組數據,2022年,盒馬鮮生銷售額同比增長超25%,盒馬X會員店增長超247%,奧萊和鄰里的增長則高達555%。
逆勢增長,差異化商品力的支撐是關鍵。最新數據是,盒馬囊括生鮮、標品、3R自有品牌商品的銷售占比已達35%,遠高2021年中國超市百強自有品牌銷售占比平均4.3%的數字。
無論大環境如何,總是有領先的玩家實現增長。那些能給消費者持續創造價值、商品力打造上投入很多的企業,總是可以做到超越同行,甚至風生水起。
01
行業競爭升維:新商品
早在2020年,盒馬就提出“向商品要流量,向供應鏈要效率”的經營策略,在商品力上提速,建立系統性打法。
去年,沃爾瑪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朱曉靜也表達了類似判斷:行業已進入存量市場,零售業務模式需要重構。“接下來的十年,關鍵詞會從penetration,即覆蓋,轉向loyalty,即獲客與留客能力。”
如何獲客與留客? 首當其沖是差異化的商品和服務。2022年 ,“新零售”早已從幾年前被關注的業態、線上和數字化維度,進化到“新商品”。
在行業內,“新商品”的競爭力來自兩方面:一個是,有能力做到更高質量、更低價格。
2022年沃爾瑪惠宜升級強化大牌品質平民價格
比如,今年5月,沃爾瑪大賣場對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的自有品牌惠宜(Great Value)在口味、質量、性價比做全面升級。提高品質,增加新特色,平民價格,還能有大牌品質。
還有一個是,能給消費者帶來新生活啟發和驚喜的商品。典型如COSTCO或山姆會員商店的優勢,用全球供應鏈引入優質優價的大牌商品,改善人們生活。
而在生鮮食品類的商品打造上,能帶來驚喜和時髦感 ,滿足新一代消費者的挑剔口味,匹配新生活方式,像盒馬這樣的本土新零售商超則顯示出優勢。
2022年,盒馬在市場推出了很多有潮流風向意義和出圈的爆品:從手作紙皮燒麥、水果味精釀、到萬物皆可炸的空氣炸鍋系列、微波叮40秒就好的“叮叮包”……
這些“新商品”的共性是,洞察“用戶本就想要但沒人做”的需求,從市場都看好的紅海市場,找細分“小切口”,做更深度的價值創造,進而,觸達更高的品類天花板。
相比,大牌品質平民價格的升級,捕捉新生活脈動開發的“新商品”,體現了一個零售商的敏銳度和綜合能力。
引領“食尚”,還做出大賣爆品,盒馬是怎么做到的,又能給行業帶來什么啟發和新思路?
02
爆款打法:“小切口”長出“大爆品”
2022年底,盒馬聯合小紅書,結合盒馬熱銷商品以及小紅書熱門話題,發布了《盒區房消費洞察報告》,報告中一些披露的年度大熱品類,其實成為消費者新生活方式的切片樣本,也解碼了一些“新商品”是如何在變化的市場縫隙里長大。
比如,居家辦公興起,高質量宅家成盒區用戶新選擇。但他們喝咖啡不愛方便速溶,竟然更享受手磨咖啡的儀式感和樂趣。
對健康飲食的關注,更多人開始宅家做飯。相比父母一代每天花大量時間重復繁瑣的制作流程,盒區用戶更喜歡用快手菜、復合調味料、半成品不費力地做大餐,省時、省力還好吃。
社交平臺匠醬好川式椒麻汁的擁躉
生活方式的細微變化,往往給零售商帶來新提案的機會。那些能感知小變化,洞察小切口的零售商,則有機會駕馭新場景,定義新品類。
首先,找到市場的“諾曼底”,敏銳的消費者洞察是推動創新的加速器。
強大的“商品力”來自對創新機會的準確識別。市場總存在機會,基于對用戶細微變化的洞察,在閃現未來趨勢的“小切口”,發現“本就存在用戶心中未被發現”的“用戶價值”,就會變成為新方案。
套用商業評論家吳伯凡的一個比喻——“諾曼底登陸”——“找到市場的‘諾曼底’,并不只是小,而是在規定時間和地點占領和控制這個地方,使其成為自己的根據地。
預制菜和復合調味料是這2年的市場紅海,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對品質生活追求高,但忙碌又廚藝欠佳。比如,調味料是個“神器”,但種類繁多,如何準確擊中最大痛點?
市場大部分復合調味料玩家做產品,走“最大公約數”的捷徑,提取熱銷菜品口味做調料包。但盒馬換了一個切入角度:圍觀用戶最常購買食材,家庭廚房最常用烹飪方式,去做用戶最常用的復合調味料。
比如,蔬菜是消費頻次最高的食材,市面上的蔬菜調味料卻不多,中式涼拌菜調味品更少見。2022年,盒馬推出匠醬好中式沙拉川式椒麻汁,上市一個月霸榜調味品銷售榜首。有網友稱它“拌鞋底”都好吃,除了拌菜,還用來蘸餃子、拌面條。
盒馬自有品牌總監楊霖說,醬料看起來很普通,但研發難度極高。項目團隊一次次嘗試,最終,“像冷泡汁和椒麻汁,聽起來很小眾,但已成大爆款。”
同樣是瞄準愛“小酌怡情”的新消費者, 2018年就進入精釀賽道的盒馬,發現很多女性消費者也享受“微醺”。站在用戶視角挑商品,推動流行趨勢,盒馬嘗試匹配新的商品策略,將時令水果與精釀結合。
盒馬滲透女性用戶刮起水果精釀風
用做生鮮思路做精釀,冬天的草莓鮮啤,春夏的楊梅鮮啤、荔枝鮮啤,到了秋天還有百香果鮮啤……2021年試水,到2022年上市全系列果味精釀,更合理價格,更大眾渠道擴大了精釀“破圈”,還滲透進過往普遍被忽視的大量女性人群,這是盒馬將小眾品類送進主流圈的一個典型案例。
其次,從“小切口”到“大爆品”是一套創造用戶價值的新機制。
傳統方式洞察的顆粒度,習慣性滿足大部分人的規模供給,很容易忽視未被滿足的新需求——它們往往被將就地滿足。但敏銳的零售商會跳出“舒適圈”,發現變化,花費很大功夫開發新產品,也可能就洞開了一個新世界。
“向外”找細分場景、“向內”匹配自身資源,盒馬的打法是,用新基礎設施,構建新解決方案,帶來新價值,進而在逐漸細分成熟的新市場擴大自己的地盤。
盒馬2022年上市的蒸籠頭40s叮叮包,是一個源于對“懶經濟”洞察后的“小切口”創新。
加熱冷凍中式面點需開鍋起灶,刷鍋洗碗。但年輕人早上起床后的時間很寶貴,若微波加熱,包子“干癟硬”。所以,盒馬和蒸籠頭團隊花兩年時間跟面團死磕到“頭禿”,最終做出“超水面團”,為包子配了獨立排氣包裝,加熱無需撕袋。
微波爐叮40s,包子蓬松柔軟,仿佛現蒸口感。一上市就迅速被年輕人get到其中的方便和好。
當消費者能明顯感覺到新品的實用性、便利性和愉悅性,就會持續用下去,小眾影響力逐漸升級,完成從0到1的蛻變,得以進入更大的舞臺。
第三,“商品力”由創新帶動,才能成為增長的源頭活水,但保持成功需系統性能力。
為用戶提供有意義和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是遠離衰退,實現增長的好答案。但如何在市場中持續獲得成功,占據用戶心智?
盒馬提供的解法是創造趨勢:到目前為止,包括精釀啤酒,盒馬已有超過10款趨勢新品類,還有100+人無我有的新單品,有超過30個專屬供應鏈為盒馬創新來服務,
“未來口味的引領是很重要的事情!”楊霖說,在內部,盒馬總裁侯毅總是鼓勵團隊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嘗試。“老菜(侯毅花名)說,你不能做很安全的東西,否則,你永遠不能有特色。”
這種趨勢創造,“可能就是對未來口味的引領,有點像做時裝,能預估明年流行什么材質、什么顏色,這就是引領。”
目前,盒馬自有品牌商品的研發速度平均是45天,一些系列商品只需30天。侯毅跟商品團隊常說的關鍵詞是“速度”,“快是抓住潮流和引領潮流一個很重要的點。”
系統性方法論的建立是核心。過去,盒馬自有品牌開發成功率和汰換率是50%,每開發10款商品,有5款商品會被汰換。但到今天,成功率提升到97%,只有3%的商品會被汰換掉。
通過產品、服務和體驗不斷升級,與新一代消費者建立深度連接,與其在生活方式上達成共識,提出引領性提案,這是領先者的特質。
品牌心智足夠滲透,當人們想看看什么是新“食”尚,想吃點新鮮、不一樣的好東西,最先會選擇你的門店,打開你的App。
03
“小切口”撬動“大變化”
過去,一些個性化的小需求可能一閃而逝,消弭于貼合主流大眾的規模化供給中。
而在今天,領先的零售商們會密切關注消費者,算法對喜好的挖掘越來越精準,圍繞在社交平臺滾雪球式的熱門話題,新商業基礎設施,供應鏈的個性化定制,可以賦能一切消費場景,讓小切口里,長出“大爆品”。
當一個“小切口”中,挖掘、開發多個維度,不斷長出新商品,足夠飽和地解決小問題,商業價值的“大”終會漸漸浮出水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