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重新撿起1688
來源/電商報Pro
作者/風清
阿里開始發力1688
最近,阿里公布了一項組織和業務調整:原1688商貿發展中心和產地發展中心合并為1688商家發展中心,由原商貿發展中心總經理王強負責;同時新成立分銷供應鏈團隊,服務各類新興電商賣家。
不出意外,這則消息沒有引起廣泛關注,因為1688主要服務于B端,大多數人的生活中基本用不到1688。甚至有些以為1688只是阿里的早期業務,不知道這個平臺還一直經營著。
的確,隨著阿里C端業務蒸蒸日上,1688逐漸被人們遺忘了。尤其是2011年以后,這個做B端生意的平臺逐漸式微,聲量和吸金能力都不及做C端生意的淘寶和天貓。就連阿里自己,也很少主動推廣1688。
但近幾年,阿里似乎重新撿起了1688,開啟了新一輪發力。
2020年,1688推出產業帶升級計劃,針對全國670萬制造企業推出內循環三大通路。其中“找工廠”計劃幫助工廠實現線上化,解決中小工廠經營痛點;“超級買家”計劃根據平臺數據對買家、工廠進行分層,提升工廠營銷效率;與淘寶特價版全面打通,幫助工廠更好地捕捉市場需求的變化,實現工廠直銷、批零合一。
2022年,1688推出“寶藏工廠”計劃,對評選出的100家工廠給予流量、營銷、培訓等全方位資源的傾斜。不少賣家表示,1688對他們更上心了,以前平臺的流量大頭都給了各個類目下的幾個頭部賣家,但這兩年開始有不少措施扶持次一級和腰部的中層商家。
今年初,1688總裁余涌在商家跨年活動上表示,商家在1688做生意的底層邏輯將發生兩個重要變化:一是新客老客一起做,兼顧流量和留量;二是站內站外一起做,實現分銷一體化,通過1688同時分發多個平臺。
對于阿里而言,1688的分量正變得越來越重。
電商行業變了,1688也變了
阿里重新撿起1688,與行業大環境的改變息息相關。
以前人們在網上買東西,主要集中于淘寶、京東這樣的綜合電商平臺。而在淘寶、京東開店是有一定門檻的,你得找運營、美工、客服,得找人把從1688批發的商品分發到全國各地,所以當時的賣家大多是職業賣家。這也就是所謂的“貨架電商”時代。
但現在不同了,隨著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形式的興起,人們開店賣貨變得更簡單了。一個直播間就是一家店鋪,一個朋友圈就是一列貨架,平臺承擔了大部分的運營和售后服務,每個人都可以輕松成為賣家。
對于1688而言,這一變化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B端和C端的界限更模糊了。比如小紅書上和1688相關的筆記有170多萬篇,這些筆記的作者不乏主播、達人、團長等,他們名義上算是B端用戶,但又與C端消費者距離很近。因此他們有了一個新的定義:小B用戶。
那么,為什么小B用戶越來越多了呢?因為人們漸漸發現,商品銷售的一些中間環節其實是不必要的,而這些中間環節又占了成本的大頭。
比如一件衣服,先由設計師設計出圖紙,再由工廠購買原料、設備,雇人將衣服制造出來,再賣給總代理、省級代理、市級代理等供應鏈企業,然后通過物流完成在全國的鋪貨,建立存庫,陳列在大商場,或者是主播的直播間,最后送到消費者手中。整個鏈條總共分為5步,但設計和制造的成本可能只占總成本的十分之一,其余的都在交易鏈條上。
換句話說,一件出廠只要100塊的衣服,到消費者手中卻要賣到1000塊。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對等,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逐漸變得透明,從工廠到消費者中間只需要一步,即小B賣家。1688所要做的,就是幫助這些小B賣家更好地賣貨,讓消費者能花更少的錢買到心儀的商品。
從更高的層面講,阿里這么做也是對拼多多、抖音、快手等新對手的一次反擊。以抖音為例,雖然直播電商的形式為抖音帶來了萬億GMV,但其平臺經濟的本質并沒變。在供應鏈上,阿里的1688無疑更具有先發優勢。不少主播都是從1688上進貨,放到抖音上賣。
因此,1688如果能增強這些主播對自身的依附性,那么就占領了供應鏈的上游,扼住了抖音們的咽喉。
如此看來,阿里看似無意間下的一步閑棋,有望在未來發揮巨大的作用。
工廠是脫虛向實的落腳點
最近這兩年,整個中國互聯網都在強調一個詞:脫虛向實。
而工廠,正是互聯網脫虛向實的一個絕佳落腳點。
每一個工廠背后,都是一個兢兢業業的創業者;千千萬萬個工廠,組成了中國的強大的制造業。而我們飛速發展的互聯網產業,正是由制造業作為支撐的。
所以,阿里發力1688,就是在幫助制造業提高效率,就是幫助創業者過得更好,就是踐行“脫虛向實”。這件事不光阿里在做,它的競爭對手也都在做。
比如去年雙11,京東以精準洞察用戶消費喜好和產品場景、基于京東零售的智能化C2M反向供應鏈系統發揮出色,累計服務品牌超過2000個;產品需求調研時間減75%,幫助商家將新品上市周期縮短67%。
拼多多就更不用說了,很早就采取了C2M的模式,從農產品品類切入,針對特定品類、價格、特點的消費者需求打造爆款SKU實現“定制”生產。后續又推出“新品牌計劃”,扶持1000家工廠品牌,覆蓋各個行業。
可以看到,頭部的電商企業都敏銳地察覺到了工廠的重要性,并不遺余力地推進產業帶、供應鏈的建設。相比于以前的“價格戰”“二選一”,這才是電商行業的良性競爭,才更有利于經濟的發展。
電商行業的下一個10年,將離不開工廠這個關鍵詞。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