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入場,家樂福中國有救了?
出品/聯商網
撰文/王婷
步步高之后,又一家大型零售企業引入了國資。
2月20日,《聯商網》獲悉,家樂福中國與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政府達成戰略合作簽約,將推動雙方在供應鏈、資金、商業運營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
相關人士透露,家樂福中國計劃與安慶市迎江區政府所屬的國資平臺開展深度合作,進一步提升迎江區產業互聯網布局的廣度以及深度。
迎江區政府相關人士表示,看好智慧零售行業高質量發展前景,將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助力家樂福的轉型升級。雙方將圍繞產業互聯網業務、數字經濟創新業務、首店經濟標桿項目等,推動雙方多方面深度合作落地。
這就意味著,家樂福中國當前面臨的經營困境,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01
家樂福的“困境”
作為大賣場鼻祖,家樂福中國的日子確實不如以前風光了。
1995年,家樂福在中國大陸開設了第一家門店,就此開啟了國內大賣場業態的征途,并在此后多年處于行業領先位置。然而,2012年起,家樂福中國就陷入了業績增長停滯甚至倒退的困境,在自救未果后,最終選擇以48億元將80%的股份賣給蘇寧。
而近幾年來,受到零售行業環境發展,場景多元、用戶分層的變化影響,加之疫情封控等因素,線下實體商業遭遇了更多挑戰,大賣場愈發不濟。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起,家樂福已陸續撤出了湖南、河南、福州、南昌、鹽城、濟南等多個省市,不到3年時間凈減門店82家,收縮率超64%。
其中,僅2022年1-9月就減少了54家。根據蘇寧易購2022年三季報:截至9月30日,家樂福中國門店數量為151家;業績方面,2022年上半年,家樂福中國總資產124.02億元,凈資產-51.16億元。自2020年至2022上半年,家樂福中國分別凈虧損7.95億元、33.37億元、4.71億元。
而2023年的春節,或許是家樂福入華28年以來過得最難捱的一個年。
多地門店關停、貨架空置、供應商追債、購物卡“失效”、高管離職......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大廈將傾”的傳言四起,家樂福中國的處境稱得上舉步維艱。
對于當前的家樂福中國而言,這筆來自江區政府的戰略投資資金確實是一場及時雨。
而對于迎江區政府而言,本次合作不僅是對零售企業的有力扶持,也是一次互惠互利的有效反饋。
聯商網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表示“為了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有些城市會提出首店概念,包括亞洲首店、中國首店、城市首店等指標,需要引進達到一定比例。”本次迎江區政府與家樂福圍繞產業互聯網業務、數字經濟創新業務、首店經濟標桿項目等開展深度合作,正是其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水平,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的重要一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戰投與家樂福大股東蘇寧易購之間的關系也引來了不小的猜測。早在2022年8月,蘇寧易購就曾與安慶市迎江區政府達成合作,并以股份合作成立新公司——安徽省迎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由安慶市迎江區財政局間接持股70%,蘇寧易購持股30%。
對于業績不佳、自身難保的蘇寧而言,家樂福的存在顯然是一塊燙手山芋。因此,作為控股股東,蘇寧對家樂福持續虧損的態度也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據了解,蘇寧易購曾在去年三季度的財報中表示,其凈虧損18.05億元的原因與家樂福有很大的關系。而本次迎江區政府向家樂福伸出援手,蘇寧具體起到何等作用仍未可知。
02
家樂福的挑戰
此前,商務部曾在全國零售業創新發展會上提到,要盡快推動零售業復蘇回暖和創新發展,為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聯商網高級顧問團成員上佳表示,安慶迎江區國投與家樂福的聯合,安慶迎江區有對自身產業互聯網布局的考慮,也是響應商務部支撐現代流通體系政策的體現,但更多的還是對蘇寧易購背書的信任。從宏觀層面,雖有風險,但國家資本投資具有民生意義及網絡價值的連鎖零售品牌,不管從時機還是資產效益上,都具有積極意義。
無獨有偶。在大賣場業態普遍業績承壓的市場環境下,家樂福并不是第一家引入國資的零售企業。
2023年1月15日,步步高公司就引入了具備國有資產及產業背景的控股股東湘潭產投,以期在優化財務狀況、強化持續經營能力的同時,助力公司把握行業復蘇帶來的增長機遇。
家樂福中國此時與迎江區政府達成戰略合作簽約,和步步高引入國資控股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這場甘霖能否解久旱之困,目前仍是未知數。作為曾經的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家樂福中國在市場的失寵讓人唏噓不已。
上佳認為,從增長到失速容易,而從失速點贏得拐點卻很難,判斷一個企業的未來,還是要回到行業和企業的特質上。總體上,家樂福后續的經營挑戰依然非常大:
1、當下的市場挑戰是共通的。三年疫情期,對線下零售有很多利好,所以商超同質化大規模擴充,也使得2019年本就過剩的供給側進一步積累冗余。放開后,需求從商超管道的集中爆發到大面積稀釋,加上居民收入需要長周期撬動,可見在未來,實體需要擠掉更大的供應冗余,并將面臨殘酷的結構調整,家樂福正處在這樣的大勢之中。
2、企業文化和運行機制是影響企業成敗的重要因素。家樂福過去對顧客、對供應商和對員工運營的手段,已經浸入企業基因慣性,不可能因資本入主而瞬變。對家樂福來說,2.0新門店、會員店可以是亮點,但更需要的,可能是企業機制和文化的變革。零售業遭遇的困局,核心還是要從內因上求變。
3、從業態上說,大賣場式微,家樂福的大賣場門店多數已成負擔,大店轉型依然迫切。但不論是社區業態、會員店乃至線上,在今天都是基礎,家樂福中國已然失去了業態紅利。創新,融合認知、技術、組織和文化,任一角度,都需要革家樂福的命。
4、作為家樂福后續生命力的風箱,控股股東蘇寧易購當前依舊自顧不暇。在本家尚未完全走出泥潭的情況下,為了不成為“棄子”,家樂福中國大概率只能依靠自救,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如何善用資本,做出內部改變。
03
家樂福的應對
在聯商網高級顧問團主任周勇看來,連鎖超市,尤其是大賣場,本來都是靠自有資金發展。如今全行業都不是很景氣,問題主要出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型門店越來越跟不上消費需求變化,成了可有可無的零售業態;二是租賃合約到期,且租金大幅度提高,超市企業難以繼續經營,只能到期一家關閉一家。因此,戰略合作也好,國資入主也罷,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自身轉型才是關鍵。
引進國資后,家樂福中國的下一步該怎么走?
從目前來看,家樂福中國正從供應鏈和業態升級兩個方向入手,積極自救。
一方面,持續推動多業態在多城市的轉型升級。2月8日,在家樂福“開創50天”內部會議上,家樂福中國執行總裁張奎進一步明確了家樂福“近場零售服務商”的定位,并強調,作為蘇寧易購線上線下融合的“家庭場景解決方案”業務的核心板塊之一,家樂福中國要更多承載集團近場零售服務商的職責與定位,聚焦家庭用戶場景需求,提供近場服務,構筑經營護城河。
目前,家樂福中國正在積極推動業態的轉型升級。據了解,除了傳統賣場外,家樂福零售云、易采云、會員店等業態正在積極推進,聚焦近場零售的新業態“社區品質生活中心2.0”門店,3月份也將會在北京、上海、昆明、徐州、無錫、沈陽等地率先亮相。
另一方面,不斷推進新供應鏈模式迭代和多樣化。2月15日,家樂福在上海成立了2家公司——上海福易買供應鏈有限公司和上海易起賣商業有限公司,二者均由家樂福(中國)超市投資有限公司全資持股,注冊資本同為1000萬元,經營范圍均含供應鏈管理服務。據外界猜測,此舉可能與家樂福供應鏈優化或拓展事宜相關。
除此之外,伊利、徐福記、上海家化、愛仕達、億滋、加州原野、立白等頭部品牌高層也曾先后與家樂福管理團隊就2023年經營規劃進行了深度溝通,在拓展新零售業態、推進可持續增長等方面達成重要共識。
家樂福中國能否就此重獲新生,仍是一個未知數。不過,即使前路莫測,但只要留在牌桌上,就會有各種可能!本次國資入股將帶來怎樣的綜合反應,依舊值得大眾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