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鶴賣不動,不能只怪年輕人不生娃
來源/市值榜
作者/武占國
飛鶴飛不動了。
3月28日,飛鶴發布了其上市以來第一份收入利潤雙降的財報,2022年,飛鶴營收213.1億元,同比下降6.41%;歸母凈利潤為49.42億元,同比下降28.07%。
伴隨著收入利潤下滑的還有毛利率,整體毛利率從70.3%降至65.5%,存貨周轉也相應變慢,種種跡象表明,飛鶴奶粉沒那么好賣了,未來保持業績增長會非常難。
股價更是早于業績見頂,從2021年1月2000多億港元的市值,跌到如今的只有500多億港元。
2021年還實現了22.5%增長的飛鶴為什么在2022年突然業績下滑?股價為什么有“先見之明”?業績下滑能全歸咎于新出生人口減少嗎?新的“兒童粉+成人粉”戰略能否撐起第二增長曲線?
01
奶粉賣不動了
奶粉賣不動了,飛鶴不是沒努力,而是努力了也沒保住收入的大盤,2022年飛鶴就拿出了兩板斧。
第一板斧,延續增加新品的策略。
飛鶴奶粉產品有超高端、高端和普通奶粉產品,其中超高端產品一直是飛鶴主要收入來源,招股書顯示2016年到2019年,飛鶴的超高端產品一直占到飛鶴收入的一半左右,再輔以差異化的產品及營銷覆蓋更廣的消費群體。
飛鶴的超高端奶粉產品有“星飛帆”、“臻稚有機”系列,高端奶粉產品有“臻愛倍護”、“臻愛飛帆”系列,普通奶粉產品有“星階倍護”、“飛帆”系列。
由于飛鶴的超高端奶粉產品一直賣得不錯,飛鶴一直在更新超高端系列。
2022年,飛鶴的超高端“星飛帆”系列產品已有7款產品。其中700g裝的“星飛帆經典款”和“星飛帆卓舒”的定價分別是368元和358元。
第二板斧,以價換量。
去年上半年,飛鶴的營業收入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下降。5月,飛鶴開始采取降價去庫存的策略。
據《中國科技投資》雜志報道,飛鶴星飛帆一段奶粉700g,公司指導價是368元,廣州一家連鎖母嬰店愛嬰島售價還是368元,但是兩家大型超市售價分別為308元和368元。若在網上找經銷店購買,甚至不足250元。
海通證券的研報引用調研機構的信息,稱新品卓睿的促銷力度更強,在推廣階段采用了五贈一,強于經典星飛帆七送一的力度。
降價去庫存有一定的效果,去年下半年飛鶴營收116.4億元,同比增長3.6%。
從全年來看,超高端產品在降價和新品優惠的影響下,下降幅度約3%至125.7億元,高端產品線下滑更加明顯,收入下降了13%,帶動整體收入下滑6.41%。
在2022年之前,飛鶴一直是高增長的代表。
飛鶴的高速增長開始于2016年,當年,中國奶粉配方注冊制面世,行業標準更加嚴苛,飛鶴又抓住了從商場到母嬰店的銷售渠道改革紅利,從此走上了快車道。
2016年到2019年,飛鶴的營收增長了2.7倍,凈利潤增長接近9倍。
受益于業績增長以及樂觀的預期,飛鶴的股價也從2019年剛上市的7.5港元/股,漲到了2021年1月25.7港元/股(均為不復權價格)。市值從不足500億港元,漲到了2000多億港元,飛鶴市值已經可以和伊利一較高下。
飛鶴的老板冷友斌也被送上了黑龍江首富的寶座,身價高達591億元。
登頂之后,飛鶴的股價就走上了漫長的下坡路,一直到現在,基本回到了上市時的股價。從2021年1月的最高點算起,到現在,飛鶴的市值縮水1462億港元,冷友斌黑龍江首富的位置恐怕也坐不住了。
其實從財務數據的角度,飛鶴2021年已經是增收不增利的局面,當時飛鶴給出的解釋是因為液態奶拉低了公司的毛利率,導致公司凈利潤下降。事實上,單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毛利率也是下降的,2020年是74.1%,到2021年已下降至72.4%。
此外,飛鶴的存貨周轉天數從2020年開始上升。2019年,飛鶴的存貨周轉天數是58.93天,到2020年已經上升至69.83天。此后一直到2022年,存貨周轉天數一路上升到90.88天。也側面說明,飛鶴的奶粉越來越不好賣。
吊詭之處在于,一般而言,公司收入降低是公司到了成熟期然后步入衰退期的一個表現,然而從成熟期到衰退期都會有一個過渡期,像飛鶴從20%增速直接變成減少6%的公司并不多見,突然的業績下降,除非是遭遇了突發事件。
那么是原因導致飛鶴奶粉突然賣不動了?
02
鍋都是不生孩子的年輕人的?
飛鶴業績下滑的第一個原因是,中國新生人口下降,這也是年報里明確點出來的重要原因。
作為嬰幼兒配方奶粉里的老大,基本盤的大小決定了飛鶴的成長空間,新生人口下降必然影響飛鶴的生意。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年輕人不想結婚生子也不是2022年才開始的。
中國新生人口的下降從2019年就開始了,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數從2018年的1523萬降至1465萬,2020年和2021年分別降至1200萬和1062萬。
但是飛鶴2020年和2021年的營業收入依然保持了35.5%和22.5%的高增長。所以,新生兒數量下降,只能是飛鶴奶粉賣不動的一部分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業績可能被提前透支了。
透支業績的手段是壓貨給經銷商。
壓貨給經銷商并不是空穴來風,之前就有經銷商在投資者交流平臺上留言稱,飛鶴給經銷商壓貨3到5個月的銷售量,而2019年的業績,相當大一部分是依靠經銷商壓貨,壓出來的銷售量。
奶粉經銷商也曾提到,這些年奶粉行業競爭加劇,給經銷商壓貨是普遍現象。壓貨時間普遍發生在年底,年底廠商為了沖業績,瘋狂給經銷商壓貨。
壓貨,疊加疫情,2022年飛鶴不得不發布“新鮮戰略”,暫緩對經銷商的出貨。所以,飛鶴2022年業績的下降,某種程度也是為前兩年沖業績的策略而買單。
去年飛鶴采取了降價去庫存的策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截至2022年年底,飛鶴的存貨仍有19.94億元,處于歷史高位。
第三個原因是,高端化策略正在失效。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公眾對于國產奶粉信心極其脆弱,這造成了兩個后果:一是不敢相信低價格產品的安全度和營養成分,認可“高價”才能代表“高質”的理念,二是信任成本比較高導致認準一個品牌之后不會輕易更換。
在這種情況下,高價的飛鶴緊緊抓住了它的目標群體。
隨著環境的變化,高價不再是唯一占領新手媽媽心智的原因。
一方面,嬰幼兒奶粉國標趨嚴,信任危機正在消解,另一方面,飛鶴花在營銷上的錢太多,讓人覺得沒有多少錢是付給產品的品質,轉而重新衡量性價比。
早在2013年,飛鶴就開始在央視進行廣告投放,費用達3億元。甚至在2016年凈利潤僅2.69億元的情況下,依舊花費了5.5億元在廣告投放上。而2017年到2021年,飛鶴5年花在銷售及經銷費用上的錢,總額有200億元。
飛鶴奶粉的目標消費群體只有兩到三年的消費時間,要保持高的曝光度給新手媽媽,需要在營銷上花費更多的錢,這也是必然的。
近年來,母嬰消費升級,推動母嬰市場進入成熟期。當下核心的母嬰消費人群畫像中,年輕、高知、高收入等特征尤為突出,這也意味著,消費者育兒門檻不斷提升,在育兒領域的專業素養和知識方面,寶媽們正在變得越來越專業。
在可預見的未來,乳企想要有更長遠的發展,單純依靠“高價即高端”的定位進行營銷已然不可行。去年飛鶴主要對超高端奶粉產品“星飛帆”系列的大幅降價,也能佐證飛鶴的高價奶粉產品沒有以前更容易被寶媽們接受了。
面對飛鶴奶粉買不動的局面,2021年開始,飛鶴推出了以提高免疫力、心血管健康和骨骼健康為目標的成人奶粉。后續又推出小羊妙可、佳瑞妙可、加愛等三款羊奶粉產品。此外,還有針對兒童群體的液態奶。
在飛鶴傳統主業奶粉增長乏力后,推出的新產品能給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嗎?
03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過去10多年,洋品牌奶粉因為沒看到下沉市場的機會,貝因美、雅士利等奶粉企業因在渠道轉型中未及時轉身,市場份額止步不前。
這次飛鶴,面臨新生人口數量下降,自身高端奶粉產品毛利率下降,競爭優勢趨弱的情況下,轉型較晚的同時,還能否找到第二業績增長點,再現往日的高增長?
2021年,飛鶴在公布2020年財報的同時,制定了下一個五年計劃,即2024-2028年期間實現銷售額復合增長15%,飛鶴的這一增長目標恐怕很難實現。
先來看中老年奶粉和兒童奶粉。
一般的中老年奶粉、兒童奶粉大多是在普通奶粉中添加鈣、維生素等基礎營養素,加上原料、檢測等費用較低,因此生產成本較低。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中老年奶粉和兒童奶粉處于100元/罐左右。
有數據顯示,成人奶粉的市場規模在200億元左右,僅為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十分之一左右,兒童奶粉市場規模則在150億元—180億元左右,而這一細分賽道里,飛鶴已經拿下了接近20%的市場份額。
淺水里養不出大魚,兒童奶粉和成人奶粉很難撐起飛鶴的第二增長曲線,只能寄希望于這兩個群體的飲食習慣發生大的變化。
即使在規模上能收獲一定的增長,利潤的貢獻度也沒那么高。
奶粉作為乳制品產業鏈中游的一環,嬰幼兒配方奶粉是毛利率最高的一個產業。
兒童奶粉兒童粉為嬰配粉的延伸戰場,而成人奶粉更具備“禮品”性質,兼具“營養品”的屬性,毛利率都要低于嬰幼配方奶粉。
再來看液態奶方面。
這個賽道市場規模是很大,但競爭也非常激烈,是伊利和蒙牛的基本盤。飛鶴想要站穩腳跟乃至帶動整體收入增長,必須有自己的差異化優勢。
這幾年液態奶正在向高端化發展。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液態奶市場高端產品占比從2014年的31%上升至2019年的40%,年復合增長率為14.9%。
做高端化的產品,飛鶴有經驗。不過這么多年,高端化成功的液體奶又有幾個呢?
飛鶴布局的另一個羊奶粉市場,早在2014年,飛鶴就通過收購關山乳業切入羊奶粉推出高端產品,但后來因為關山乳業被爆出質量問題,雙方早在2015年便“分手”。2021年,飛鶴溢價6400萬收購小羊妙可,其前身就是關山乳業。
作為更接近母乳的羊奶粉,其實更符合飛鶴以往的高端奶粉形象,但是未來羊奶粉市場的規模,還未可知,而且目前羊奶粉的龍頭被伊利收購后,形成優勢互補,飛鶴想要在該市場競爭,難度也不小。
第二增長曲線難尋,飛鶴恢復高增長的希望就只能寄托于兩個方面,一是飛鶴在嬰配市場市場占有率的提升對抗得了新生人口的下降,二是新生人口重回增長。
參考文獻
[1]《乳制品行業深度:掘金乳業,攻守兼備》,五礦證券;
[2]《奶粉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存量博弈,國產崛起》,光大證券;
[3]《國產奶粉三十年:飛鶴崛起憑什么》,華爾街見聞;
[4]《飛鶴想“找回”高毛利的星飛帆?》,中國科技投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