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1850億,菜鳥網絡離上市有多遠
來源/電商報Pro
作者/吳昕
胡潤研究院近日發布了《2023全球獨角獸榜》,通過列舉世界上最成功的創業企業,來洞察未來經濟。
在物流行業中,躋身全球前十的獨角獸,唯獨菜鳥一家。菜鳥網絡以1850億元的估值,遠超極兔的1050億和貨拉拉900億估值,成為行業內最惹人注目的物流企業。
在阿里巴巴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的當下,高估值的菜鳥是否會成為阿里系最先獨立上市的企業?這個問題值得關注。
其實自從3月28日阿里主席張勇發布全員信以來,相關的傳言就已經不絕如縷。
“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并分別建立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的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對各自經營結果負總責。”
而菜鳥方面迅速回應,稱目前尚無明確規劃和時間表。
話雖如此,依然有不少市場人士透過媒體放出風聲,稱菜鳥網絡已在籌備赴港上市事宜,并且以中金為首的多家機構已經表達了參與承銷的意愿。
在阿里集團的整體戰略明朗的情況下,綜合來看,菜鳥確實是阿里集團里距離獨立融資、上市最近的業務之一。
菜鳥簡史
時間回到2013年,阿里在售假風波和物流問題中忙得焦頭爛額。
此前為了加強品牌認知度,幫助客戶更好地區分阿里的to B和to C業務,淘寶商城已經從淘寶網分拆,又在一年后更名為“天貓”,以應對品牌化、高端化挑戰。但僅憑剛剛創立的天貓品牌,仍然不足以應對國內日漸高漲的電商服務需求。
馬云曾經相信,太過重資產的物流對于阿里來說,會是一個無比沉重的負擔,于是屬于阿里的自建物流體系方案長期擱置,遲遲沒有在快遞行業布局。
而阿里最大的競爭對手京東,則卯足了勁頭,投入了大量資金、資源,建設其物流體系,以提升其配送體驗。在京東布局全國這十多年里,物流履約能力一直是其核心競爭力。
為了提升天貓和淘寶的消費者體驗,進一步優化阿里的物流渠道能力補全短板,在2013年,阿里終于下定決心,聯合了以服務質量著稱的順豐和市占率更高的三通一達,孵化了菜鳥。
這個時候,阿里對于菜鳥的定位仍然是輕資產和物流信息整合的中轉載體,在發展方向上與京東的重資產物流做了區隔。
從上船的合作伙伴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無論是順豐還是三通一達,都不愿意阿里獨吞下海量的電商件訂單。菜鳥可以有,但只能做物流網絡,而非親自下場做物流公司。
用張勇的話來說,菜鳥的核心是技術,因此要做其他公司不能做也做不了的事。
而隨著阿里的電商地位日漸鞏固,商業版圖不斷擴張,菜鳥也獲得了集團內的更多支持。更多的可能性擺在了這家物流網絡企業的面前:阿里有能力也有需要,去布局物流的全鏈路環節。菜鳥能夠跟隨阿里的電商業務,從快遞拓展到倉配、末端,甚至打通城市農村和國際。
這也是阿里最財大氣粗的階段,馬云大手一揮,直接表示:“給菜鳥1000億去投資,不夠在給3000億,短期不要想盈利的事。”
同期的阿里云都沒有獲得這樣優渥的資源傾斜。因為隨著電商行業的發展,配套物流的重要性已經被深刻認知。菜鳥之于阿里,重要性與日俱增。
于是在集團的堅定支持下,菜鳥從青澀期迅速走向成熟,在整個物流行業開啟了一系列布局。
為了加強線下能力,阿里入股了百世、圓通,秉持著“拿來主義”,把這些企業既有的倉儲實體和網絡并入菜鳥體系,并持續投入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
再往后,以菜鳥驛站、菜鳥裹裹為代表的末端產品,從線上線下重構了一套囊括幾乎所有主流物流企業的物流體系產品。同時,伴隨著阿里出海的腳步加快,菜鳥的觸手開始遍布全球。
2018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公布了一項名為“一橫兩縱”的發展戰略:
一橫指的是幫助物流行業實現數字化升級,通過利用IoT、大數據、AI等技術,幫助行業數智化轉型,進一步提升行業運轉效率;兩縱則強調菜鳥的智慧供應鏈能力和全球化供應鏈能力。
上市機會即將成熟
根據官網信息,截止去年4月,菜鳥在全球擁有直屬員工和生態用工超過6萬人,分布在19個國家和地區,共同在全球物流、供應鏈、消費者物流、全球地網和物流科技等方面提供服務。
在全球物流基礎設施和底層能力建設層面,運營著超過1000萬平方的全球運營地網設施面積,日均服務跨境包裹量超過500萬件。履約能力覆蓋全球,能夠做到“一杯咖啡錢”實現全球Top20城市5日達。
如今成立正好10年的菜鳥,已經成長為阿里業務體系中極其關鍵的一環。
上月末,阿里首席財務官徐宏在阿里電話會上表示,在所有的業務板塊和業務公司里,除了現在淘寶天貓外,都可能獨立融資和分拆:
“未來所有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當它們都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主體后,我們會準備好一個上一個。在它們上市后,會進一步評估它們對整個阿里集團的重要性,來決定是不是保持控制,還是可以放棄控制。”
一般來說,推進公司相關業務上市需經歷3個階段:首先是獨立的員工持股計劃,然后需要引入外部股東,最后則是找尋合適的市場環境。
按照中信證券的分析,在阿里集團內,預計Lazada、盒馬等業務正處于第一階段;菜鳥、Trendyol、本地生活正處于第二階段。
要知道中國的物流快遞行業已經成熟,有著京東、順豐和三通一達的存在,菜鳥不難找到相應的對標上市公司。從業務前景與財務狀況來看,菜鳥距離上市已經很近了。
進步前景
今年3月,菜鳥在杭州率先宣布聯合天貓超市實現“半日達”。4月以來,菜鳥的物流半日達北京同樣開城在即。
按照規劃,今年年底前,以中午12點和午夜12點作為下單截止時間,分別在當日下午9點前和次日上午12點前送達的“1212模式”菜鳥半日達,將在全國20個城市落地。人口數量千萬級別以上的城市覆蓋率達到100%。
這樣高度領先行業的速度,已經接近了物流的時間極限。背后則代表著阿里與菜鳥深厚的數字化能力和大規模自營供應鏈積累。
根據菜鳥網絡發布的數據顯示,半日達服務甚至能夠將物流時效縮短至6小時以內。相比于傳統的次日達或者隔日達,半日達服務進一步提高了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全球化產業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和履約服務競爭加劇,阿里京東等頭部電商平臺正在加碼打造更強的履約能力。而菜鳥獨立融資、上市之后,將獲得更快的決策速度,更自由的布局可能。
這份能力也將賦能更多的品牌商家,推動更大的系統的效能提升,為行業提供一個更智慧的物流解決方案。
在阿里、菜鳥為代表的行業巨頭持續整合社會資源時,更多相關的企業主體、商家和消費者將會感知到進步的訊息和紅利。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