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十強省份出爐:廣東總量、增量雙第一
各地正陸續公布一季度成績單。
從GDP總量來看,前五名格局未有明顯變化。一季度,廣東以30178.23億元的GDP繼續穩坐經濟大省頭把交椅。江蘇以微弱的差距未能邁上“3萬億”臺階,同比增長4.7%,達到29401.7億元,位居全國第二。山東、浙江、河南3省份增長強勁,均超過全國平均增速,分別位列三至五名。
從2022全年經濟單來看,湖北、福建兩省的經濟總量已極其接近。一季度,福建繼續領先湖北一個身位,但從增速情況來看,湖北全年經濟增長的勁頭仍不容小覷。
安徽與上海的全年“卡10戰”同樣保有懸念。在去年同期,安徽GDP首次超越上海。今年一季度,安徽依舊領先上海,且將差值擴大至400億元,躋身經濟十強省份。
粵蘇魯浙穩居前四
一季度,廣東GDP總量突破3萬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178.23億元,同比增長4.0%,保持經濟大省第一的位置并無懸念。對比去年一季度,廣東的經濟增量在全國也位居第一。
“一季度廣東第一、二、三產業齊頭并進,全面發力,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GDP增速與去年全年、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提升,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令人欣喜。”廣東省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新洪表示。
服務業生產迅速回升是拉動廣東經濟回升的主要動力。一季度,廣東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由上年全年的0.7個百分點,提高至3.0個百分點。
其中,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經營情況明顯改善,客運量、旅客周轉量分別增長48.4%和65.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13.9%,在服務業各行業中增幅最大。
不過,楊新洪也表示:“同時也要看到,距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仍有挑戰,全省經濟回升基礎仍需加固,要進一步推動廣東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一季度,受傳統燃油汽車銷售低迷等因素影響,廣東工業生產增速偏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在3月回正,一季度同比增長1.4%。但后續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提升,或為廣東工業增長注入新動能。
今年年初,廣東設立的全年GDP增長目標為5%以上。長城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蔣飛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按照目前增速,進入二季度同比低基數期,廣東經濟增速有望進一步明顯回升。
在廣東之后,江蘇、山東、浙江繼續穩居二至四位。山東在一季度邁上2萬億元大關,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411億元。江蘇、山東兩省的經濟增速也雙雙突破全國均值,均為4.7%。對照其龐大經濟基數,實現這一增速并不容易。
浙江同比增速則是達到了4.9%,進一步縮小與山東的差距。
浙江省統計局總統計師王美福介紹,一季度浙江新能源產業發展亮眼。新能源產業增加值增長33.0%,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個百分點。太陽能電池、風力發電機組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2.6%和32.4%。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61.0%。
對比去年同期,即使忽略低基數影響,一季度東部沿海幾個經濟大省的增速表現都相對較好。在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陳建偉看來,地區間經濟復蘇節奏存在差異,支撐復蘇的動力也不同。
“去年,東部省份受到疫情等外需因素的沖擊,增長率稍慢。隨著我國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外需企穩回升,東部省份的經濟重回穩定增長的軌道。因此,今年一季度江蘇、浙江和山東等省份的經濟增速能夠重回快速區間。”陳建偉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中部大省增勢強勁
在經濟十強省中,中部省份也占據四席。其中,河南繼續保持中部領頭羊的位置,一季度GDP總額為14968.97億元,同比增長5.0%。
湖北也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一季度,湖北實現生產總值11899.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1%。在經濟總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這一增速是最快的。對比去年同期,湖北也超越湖南,在全國排名第8位。
從增量來看,湖北的表現也十分亮眼。對比去年同期,湖北一季度GDP增長1095.06億元,這一數值在前十省份中僅次于廣東和江蘇。
“湖北增速較快,全年目標也較高,為增長6.5%左右。這與湖北近年來產業結構轉型和人才儲備充足等因素有關。”陳建偉談到。
他指出,湖北近年來在發展現代制造業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而且武漢集聚了眾多高校,在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面具有較好的比較優勢。在這樣的條件下,湖北在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業和化工科技上游產業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為湖北經濟發展積蓄了充分的動力。
具體來看,湖北省一季度的各項指標中,“三駕馬車”不同程度地發力,一齊拉動了增長。消費方面,社零同比增長7.9%,高于全國2.1個百分點;固投同比增長8.8%,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投資增長最快,達到73.6%;出口在去年較好的基數上繼續增長,也達到了9.2%。
時代周報記者還注意到,4月25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到要推動武漢都市圈、襄陽都市圈、宜荊荊都市圈三大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
和湖北一樣,安徽也在年初喊出了“6.5%左右”的增速目標,其一季度表現同樣較為喜人。一季度全省生產總值10936.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
2022年,上海經濟增長欠佳,安徽也首次挺進省域GDP前十之列。今年一季度,安徽在經濟總量層面繼續保持對上海的領先優勢,差值達到400億元,保住了前十的位置。
固定投資一直是拉動安徽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一季度,安徽固投同比增長7.9%,其中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1.0%。
實際上,近兩年來,安徽省制造業投資增速始終維持較高水平,為安徽建設“制造強省”奠定重要基礎。2022全年,安徽省制造業投資增長21.5%,比全國增速高12.4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安徽制造業投資增長18.3%,超過全國增速11.3個百分點。
“安徽作為長三角區域重要省份,近十年經濟增速高于全國,實現了從‘總量居中、人均靠后’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式發展。”蔣飛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安徽近年來加快戰略新興產業投資,政府在引入市場資本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在優惠政策和資本的助力下,安徽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優勢漸顯,進一步推動出口增長。
一季度,安徽全省出口1183.2億元,同比增長15.5%,高于全國7.1個百分點,出口增幅居長三角第一。值得關注的是,其汽車(包括底盤)出口增長1.7倍。
作為安徽省一大重要產業,新能源汽車是安徽近年培育的核心。聚集奇瑞集團、江淮汽車、蔚來汽車、比亞迪等新能源整車龍頭企業,坐擁合肥、蕪湖、六安等多個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安徽省形成了較完善的汽車產業鏈條和良好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2023上海車展上,大眾汽車集團也宣布將投資約10億歐元,建立聚焦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研發、創新與采購中心,新公司將落戶合肥。理想汽車也于近日在合肥成立新能源服務公司,經營范圍包含電池制造等。
不難想見,安徽將繼續擴大自身汽車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根據《安徽省“十四五”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到2025年,安徽省汽車產業產值力爭超過1萬億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