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離不開“科技與狠活”?
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作者/張鐸
01
“不被信任”的萬億藍海市場?
5月9日,盒馬在上海發起“預制菜生態聯盟”,并對外宣布預制菜戰略升級。
如今,C端預制菜正走到一個關鍵節點。一端是紅火的萬億藍海市場,另一端則是消費者對預制菜的不信任情緒。
一方面,雖然有很多唱衰的聲音,但C端預制菜的熱度,并未隨著全面放開而減弱,市場仍在加速擴容中。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到4196億元,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突破萬億。
另一方面,“科技與狠活”、“海克斯科技”讓消費者聞之色變。預制菜里有沒有“科技與狠活”?是這個風口領域繞不開的話題。
市面上有些預制菜確實難以實現原材料追溯、標準化生產和冷鏈物流配送、食品安全也得不到保障,這給行業的未來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盒馬要做的,就是重新定義“科技與狠活”,凈化與預制菜行業生態。
“預制菜不好吃、添加劑亂用、口味還原度低、不新鮮、沒營養……針對這些痛點和偏見,我們決心用真正的科技,圍繞產品下功夫,推動預制菜的品質升級。”盒馬預制菜部門總經理陳惠芳表示。
02
回歸理性的市場
預制菜要如何破局?
盒馬的市場調研顯示,消費者在購買預制菜時,最主要的痛點集中在口味還原度(61.8%)、安全健康(47.8%)、種類多樣(47.2%)三方面。
另據《2022中國預制菜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短保的預制菜商品,并且對冷凍預制菜存在偏見。
首先,三年的疫情讓預制菜高速發展,吸引了大量品牌的入局,一些產業中游的工廠,將原本供應餐飲企業的商品,更換包裝推出面向消費者的預制菜,也出現了一些挾流量和資本的企業,找多家供應商,拼裝打包售賣預制菜組合商品。
生產線轟轟作響,但由于沒有核心競爭力,沒有明確的銷售渠道,不知道產品會在何時、何地、何種溫度條件下銷售,因此制造出來的往往是低價“大路貨”,而為了能夠拉長貨架周期,最大可能適應各種環境,也可能會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存在著一定食品安全風險。
其次,行業出現一些收消費者歡迎頭部爆品,如小龍蝦、酸菜魚、小酥肉、花椒雞、佛跳墻等等。但品牌化的不足,讓這些爆品成為了后來入局者的“敲門磚”,這使得行業內頭部爆品的重疊性、同質化非常嚴重,陷入集體內卷狀態。
第三,產品不好吃,食品還原度差,也是預制菜的詬病。來自顧客的原聲是:“魚蝦蟹貝沒有鮮活的好吃。”“預制菜沒有葉菜、沒有根莖瓜果,不好吃。”“預制菜就是冰坨。”“沒有煙火氣、沒有鍋氣,好像也不怎么樣。”
同質化的問題上,我國區域小眾美食和時令美食,仍有足夠多的題材富礦可供挖掘。圍繞新鮮、新奇、新場景,預制菜也有無限可能性。
針對食品安全和口味還原的問題,就需要借助科技的合理及安全使用。
03
給消費者真正的“科技與狠活”震撼
不健康、不好吃,并非是預制菜的“原罪”
歐洲預制菜企業更喜歡用健康天然的原料來吸引顧客,有機、無抗、草飼等標簽很常見。日本消費者則更喜歡功能性的預制菜,比如低卡、低GI等,能還原出飯店口感的“冷凍方便面”,也取代了油炸方便面。
“預制菜,好吃才是王道。”侯毅在會上表示,“預制菜成功的關鍵,取決于食品工藝和技術的持續進步。”
蔬菜殺青、分子料理包埋、魚肉去腥、射頻殺菌、預熱鎖鮮等一系列技術,能讓預制菜的口味還原度大大提高。
當然,食品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仍然有很多堵點。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程力表示,“高校、生產端、銷售端三方聯動,讓更多躺在實驗室里的技術走向應用,就可以解決預制菜口味復原差、營養留存少、產品創新少等問題。”
盒馬牽頭成立預制菜生態聯盟,則是希望與行業頭部的上游原料企業、中游生產加工企業,以及掌握食品科技的高等院校進行優勢互補,實現產-學-研-銷一體化,共同解決預制菜行業當下面臨的種種難題。
一些運用了真正“科技與狠活”的預制菜新品,已經通過了消費者的驗證。
中洋集團把河豚從劇毒,讓刀魚實現人工繁殖,通過保鮮技術、生物調味技術,讓高端餐飲才能吃到的食材,可以很簡單便捷地進入廚房,這是“科技與狠活”。
Moodles通過分子料理技術和3D打印技術把蝦肉和雞肉做成面條,上市一個月銷售破百萬,收獲了一大批健身用戶、寶媽人群,這是“科技與狠活”。
盒馬將一些時令性,地域性極強的生鮮,通過技術加持變成美食,腌篤鮮從挖筍到制成預制菜擺上貨架,整個流程不超過3天,這也是“科技與狠活”。
“科技與狠活”,正在被重新定義。
04
結語
生態聯盟中,包含首批13家企業:安井食品、頂甄食品、千味央廚、泰森、翼倍、廣州酒家、國聯水產、MOODLES魔斗仕、河南尚品、龍大美食、三陽食品、中飲巴比,還有上海海洋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武漢商學院3家高校。
其中,有行業頭部的原料企業、上游生產加工企業、也有掌握最新食品科技的高等院校。陳慧芳告訴餐飲老板內參,生態聯盟后續會納入更多餐飲品牌。
陳慧芳表示,我們和餐飲企業的合作目前重點在供應鏈上。餐飲企業做預制菜有一大獨特的優勢,是自己的品牌影響力,針對這類餐飲企業的預制菜商品,我們則更多地扮演渠道的角色。
內參君認為,預制菜已經被諸多餐飲品牌的第二發展曲線。但預制菜涉及到食品領域上下游的各個環節,集成了食品領域幾乎全部門類的關鍵技術,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隨著競爭的升維,在這個領域中,或許只有建立互利互惠、緊密協作的共同體,才能不斷保有競爭力,實現持續發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