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伊利、鐘薛高推出AI包裝,食品飲料業進入AI時代?
來源/全食在線
作者/李青林
AI正在成為食品飲料行業的超級員工。
自Chat Gtp向人類展示出強大的自主學習能力后,卻引發了大家的廣泛擔憂,但事實上,做來越多的工種正在和Chat GPT緊密相連,無論你是否認同,AI正在成為未來人工的最強替代者。
不僅通過高效的協作能力替代部分工作崗位,例如產品組裝、數據分析等,而且還能通過快速的自主學習和大數據分析,來完成曾經只有人工才能完成的產品設計,研發和營銷。
如今,食品飲料行業也正在擁抱AI,大到燈塔工廠的智能化生產,小到產品的包裝設計,都有著AI的身影。
01
多品牌啟用AI
食品飲料行業迎來人工智能
越有影響力的品牌,越愿意擁抱新鮮事物。
5月10日,王老吉推出了飲料行業首批由AI自主設計的產品,而這款以“中國風”為主題的產品結合了四季概念,以山水、林木、飛鳥等傳統國風元素為主,由AI快速設計,并由設計團隊評估,最終四款設計得以保留。
圖源:王老吉
看來,曾經推出過姓氏罐、吉慶罐、吉言罐的王老吉這次想借助AI的超級算法為消費者來帶更有創意的產品。
無獨有偶,伊利在近日也推出了6款乳品AI包裝,這也是乳品行業首款AI包裝。
圖源:伊利集團
與王老吉的AI意境不同的是,伊利的AI包裝更具視覺沖擊,據了解該系列包裝設計過程均由AI主導,而在科技感、自然生機、東方美學、未來感、極簡和童真的六大元素上,AI為其設計了線條流暢、簡潔大方的設計作品。
而鐘薛高在新推品牌Sa‘saa上也使用了AI,作為一款3.5元的雪糕產品,不僅是鐘薛高史上價格最低的產品,而且該系列從名字、包裝、口味等都是通過AI生成。
圖源:鐘薛高
如果說AI設計包裝僅僅是參與了品牌營銷層面的工作,那么AI推薦的口味則接入了生產研發的過程,雖然僅僅是理論上的建議,但對于食品飲料行業來說也算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那么AI推薦的口味究竟接不接人類的地氣?
據了解AI為Sa‘saa建議的口味有冰牛奶棒冰、冰綠豆棒冰、冰紅豆棒冰、冰可可棒冰四種口味,而這些口味基本上都是消費者認可的口味,足以看見AI的建議在一定程度上還是靠譜的。
暢銷的口味,3.5元的價格,再加上AI的海報設計,Sa‘saa在上市之后便獲得市場的認可和年輕消費者的追捧。
大品牌的相繼入局,意味著品牌對于AI應用于生產和營銷并不抵觸,相反更高質量的人工智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提高協作效率。例如傳統設計師每天只能出一張圖,但AI一秒可以誕生數千張,而設計師要做的僅僅是輸入理念和篩選圖片。
在外界看來,品牌采用AI更多的是通過人工智能來縮減人力成本,以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但事實上,人工智能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能夠替代勞動力,但在關鍵步驟依舊需要人的靈感,雖然AI在食品飲料行業應用中處于起步階段,但依舊有著極具潛力的發展。
02
AI如何助力食品飲料行業發展
據Mordor lntelligence 的數據,食品飲料市場中的人工智能在2020年的價值為30.7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299.4億美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為45.77%。
這或許是普通人與人工智能最接近的一個賽道。
除了通過AI設計產品包裝和營銷海報之外,AI還將對這個行業賦予更高的價值。
如今燈塔工廠成為諸多品牌追逐的標準,而高度的智能化則是燈塔工廠的標配,通過數字化的智能系統和機器人,AI能夠幫助品牌打造高效率的生產線,讓企業生產更加安全高效。
在研發階段,AI更容易參與到口味研發和產品創新中,結合消費大數據為品牌提供極具說服力的數據支撐,幫助品牌研發團隊做出精準的決策預判。
同時人工智能的介入能夠讓企業實現柔性生產,小批量定制化產品指日可待,能夠幫助品牌實現更加靈活的生產。
而通過末端人工智能的大數據分析,在供應鏈環節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加精準的產品分銷路徑,在生產端就能夠掌控分銷,或許零庫存的到來指日可待。
如此看來,從上游原材料生產和加工到中游的產品生產,再到下游的分銷都能夠通過人工智能來提高協作。
在美國,Afresh是第一家開發了人工智能驅動的食譜雜貨商優化鮮食平臺的企業,因為在美國每年約有40%的食物被扔掉,因此Afresh開發了AI驅動的解決方案,該方案優化了從銷售,訂購到運營,大大減少了食物的浪費,不僅如此Afresh還能夠將新鮮食品的銷量提高3%,將店內食品浪費減少50%。
英國的Spoon Guru是一家全球AI營養技術的初創公司,其開發了一個Health &Wellness平臺,據了解Spoon Guru將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與營養專業知識相結合,以滿足特定因素要求的個人,目前該平臺每天處理數十億個數據點,使食品零售商能夠根據每位消費者的獨特飲食、健康和保健需求提供個性化的體驗。
在中國市場,一些品牌也將AI作為數字化變革的重要戰略,如今終端智能檢核系統其實就是應用AI來幫助業務員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更能讓品牌通過前端收集的陳列數據運用人工智能進行分析統計,為未來營銷策略提供科學的支持。
從生產到分銷,未來AI將成為食品飲料行業高效供應鏈的中堅力量,2023年隨著B2B熱度攀升,或將成為未來供應鏈的主流,而AI的廣泛應用將助力B2B的高效發展。
03
擁抱還是逃避
隨著AI的廣泛應用和人工智能的不斷進化,市場上也出現了兩種信號,一種是寄希望于人工智能來提高效率,替換勞動密集型的工種,為企業降本增效。另一種則是擔憂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會為人類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在擁抱和逃避之間,我們該如何選擇?
其實雖然目前人工智能非常先進,但依舊需要人的控制,拿AI設計的包裝來說,只是通過海量數據的分析綜合而出的結果,并非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意識而激發的靈感,與人類藝術靈感相比,ai并不具備創造性。
通俗來說,AI設計就是在人類賦予的關鍵詞中從海量數據中找到相似的作品進行二次組合,同樣在生產環節,AI解決的的高效工作,而非產品研發,這意味著AI并不會主動生產產品,而需要人類的指令。
同時在品牌營銷上,AI的介入本身就是吸睛的噱頭,雖然人工智能很普及,但與普通人的距離依舊很遠,因此當品牌宣稱自己的產品或包裝是由AI設計的,自然會吸引消費者的圍觀。
但事實上,目前人工智能在食品飲料行業的應用中仍處于起步階段,更重要的是參與,并非主導。
所以我們不必恐慌AI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同樣也不能過度迷戀AI。
正如消費者所說,產品的核心還是產品,包裝再前衛也只是增加價格的籌碼,但市場渠道產品銷售的核心是產品力,好產品自然受歡迎。
雖然在未來,AI可能能更深入的與食品飲料行業相結合。
終究到底,AI只是提高勞動效率的工具。
但在食品飲料行業,AI意味著更強的創新與執行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