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交出“拆分”后第一份答卷
來源/虎嗅
撰文/苗正卿
自我革命后的阿里,會是何種樣子?
8月10日晚,阿里巴巴集團(下稱“阿里”)發布2024財年一季度財報。這是3月28日阿里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逍遙子(張勇)公布“1+6+N組織變革”方案后,阿里發布的首份季度財報。從這份財報中,可以看出“分拆”后當下阿里最新的情況,以及隱約看到未來阿里的樣子。
從收入端看,阿里保持了增長。季度內,阿里收入同比增長14%至2341.56億元;經營利潤同比增長70%至424.9億元。在現金流方面,阿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相比于2022年同期增長34%至453.06億元。阿里集團首席財務官徐宏對阿里季度增長的解釋是:“蓬勃的業務勢頭以及各業務對運營效率的關注。”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分拆后,各業務集團獲得了更自由的發揮空間,可以根據業務特點更具針對性地制定策略,并可以在業務集團內部更自由地探索激勵機制。在新的架構體系下,業務集團CEO向業務集團董事會匯報,這不僅讓業務集團處于更為獨立的狀態,也讓各個業務集團沿著“自身最需要”的樣子進化。
01
更看重DAU的淘天
作為阿里的收入支柱,分拆后淘天集團的變化尤其被人關注。
據8月10日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季度內淘天集團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2%;客戶管理收入(CMR)約800億元,增長10%;經調整EBITA同比增長9%。
在收入利潤之外,季度內淘寶在商家和用戶方面均呈現出增長態勢。以天貓為例,季度內天貓新入駐商家同比增長75%。來自高盛研報的數據顯示,6月淘寶APP日活躍用戶同比增長6.5%。
值得注意的是日活躍用戶數(DAU)增長。2023年,淘系把DAU視為比GMV有更高權重的評估指標,并圍繞DAU調整動作。這一變革,已經呈現出積極結果:據財報數據,淘寶App DAU同比增長6.5%,并實現連續5個月高速增長。
分拆對淘天的影響是明顯的。
在淘天內部,淘天集團CEO戴珊重點關注的幾個調研和改革正在推進之中。有知情人士透露,在管理上,有兩個比較關鍵的點:其一,淘天高層準備改良現有的績效考核模式;其二,淘天高層在內部多次強調要“改變一線員工上升通道現狀”。
上述人士告訴虎嗅,在績效模式上,淘天高層的改革方向是把目前相對更復雜的考核體系“向三檔考核體系”進行調整。“這樣做,是為了讓一些努力工作的員工,有一個更好的獲得感,以及把壓力從一線員工轉移到管理者。”
在上升通道方面,上述人士透露,淘天并未“正式取消P序列”,而是在進行調研。“P序列取消和一線員工激勵、一線員工上升通道升級是一體的,淘天希望讓一線員工得到正向激勵。”
在管理工具方面,2022年淘系全員采用OKR模式,在分拆后,目前淘天依舊保持了OKR體系,但在具體操作時根據業務特點進行了針對性升級。“目前淘天的模式是以OKR為主,KPI為輔。”
在完成分拆后,淘天的整個戰略聚焦于三個關鍵點:用戶為先、生態繁榮、科技驅動。在5月10日的商家大會上,淘天高層曾反復強調三大戰略對于淘天后續發展的重要性。
“商家”則是淘天當下另一個焦點。
在618之后,戴珊等淘天高層曾花費一周時間去密集走訪商家,在調研過程中戴珊重點了解商家在使用淘天產品時的體驗與感受。幾乎與之同時,淘天在分拆后開啟了商家體驗的升級,幾款商家常用的淘系工具在二季度均完成了迭代,降低了上手和操作門檻。在二季度內,圍繞“商家”進行的變革還有私域運營權限的開放。目前,淘天向所有C店開放了這一權限,這對于中小商家是利好。有知情人士透露,季度內淘系新增商家中,中小商家是增長最明顯的群體。
從2022年淘系開啟的內容化革新,在分拆后被繼續保持,且有放大趨勢。知情人士透露,用戶時長依然被作為淘寶直播等核心業務團隊的考核指標。“簡單來說,當下淘天主要發力的是:把用戶量做起來、并延長用戶時長。”
02
其他業務的表現如何?
在5月18日晚,阿里公布了旗下六大業務集團和其他子公司的上市路線圖。阿里集團首席財務官徐宏表示:“董事會已經批準阿里國際商業尋求對外融資、菜鳥探索上市流程以及盒馬實施上市計劃。”
對這些有望沖擊IPO的業務集團和子公司而言,這份財報所呈現的成績對其IPO之路有重要影響。
菜鳥收獲了一個高速增長的季度。在5月18日晚,阿里宣布菜鳥的上市預計在未來12~18個月內完成。
財報顯示,菜鳥季度內營收同比增長34%至231.64億元。在6月,菜鳥的三個新國際分揀中心投入使用,至此其投入運營的海外分揀中心總數達到18個。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已經分拆,但菜鳥和其他業務集團之間依然可以打出組合拳。比如季度內,菜鳥針對速賣通Choice商家推出了成本更低、配送更快的服務。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下稱“阿里國際”)在季度內在訂單上實現增長:財報顯示,季度內阿里國際零售商業整體訂單同比增長約25%。
這一增長趨勢,也延續到Lazada和 Trendyol。季度內,Lazada在訂單量上實現雙位數同比增長,而Trendyol由于訂單和收入的同比增長,首次實現季度內經營業績轉正。
疫情放開讓本地生活集團迎來利好。季度內本地生活集團收入同比增長30%至144億元,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35%。在本地生活集團內,餓了么于季度內GMV同比增長,其中一部分增長來自于品類擴展,二季度餓了么通過引入蘋果授權專營店和蘇寧易購線下門店而優化了自身在3C等產品的供給力。不過本地生活集團依然需要持續解決收支平衡的挑戰,季度內其虧損繼續收窄。
有知情人士告訴虎嗅,二季度內各個業務集團都經歷了內部架構、人事的變化。部分業務集團一號位,重新調配了D的陣容(D:直屬下級),另有業務集團迎來了數年來最大規模的“集團內部活水擴招”。
對阿里和旗下業務集團而言,過去一個季度是劇變季度。而隨著劇變“震級”減弱,2023年三季度各個業務線會進一步聚焦業務本身。
擺在阿里和業務集團面前的挑戰并不小。在國內電商端,抖音、拼多多、京東都在尋找增長;在國際市場,北美、東南亞等熱門區域競爭越發激烈。而在本地生活板塊,自2022年以來的抖音、美團多方混戰,正在重新攪渾江湖。
對于24歲的阿里而言,在證明“‘散’是滿天星”的道路上,依舊任重道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