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夜巷成青島新興“現象級”夜市,背后有何商道?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無名
近日青島新興一個現象級商業事件,準確的說是“夜市”,名為北島夜巷。其實我對該夜市早有耳聞,一則曾在不同群里見過其宣傳,且多有專業人士對其品評前瞻;二則相關主辦方亦為我友,當然這也是后來才知道的;再加之其舉辦地又距家不遠,不時路過,故當其正式落地之時,我“實地暗訪”了一番。之所以稱為“暗訪”,因為我在之前并未與友“通氣”,故而這也表明了本文立場相對客觀,當然究竟如何還得由讀者評判。
好了,下面進入本期主題——夜市與商道。
一、為何“北島夜巷”?
我與該友曾交流過相關話題,友談到:因舉辦地在青島市北區,故稱之“北島”;因形式為“夜市”、設計靈感源自“煙火街巷”,故而名之“夜巷”。我聽完不由暗嘆:這個夜市有點意思,玩出點“文化”了。
但轉念一想:“文化”一詞過大,越大則越虛,往往不易落地,最終淪為噱頭,遂而進一步問道:“你們這夜市核心特點是什么?與其他夜市最大不同在哪里?”友想都沒想脫口而出道:“這應是青島乃至山東首個‘互聯網直播夜市’,我們將通過資源賦能,將每個商戶都培養成一個直播達人,以此形成更全面、多元的宣傳陣地,成就城市級事件營銷,同時借勢宣傳區域,力爭將區域打造成青島夜經濟的一大地標,賦予區域‘嶄新人氣名片’。”
交談至此,著實勾起了我的興趣與遐想,因為他說的這些不僅新穎,而且可行:“夜市”的主要客群本就是年輕客群與家庭客群,與直播核心受眾完全匹配;且“美食直播”又是大眾極為喜聞樂見的重點品類,尤其夜市類直播,因為“真實、接地氣、代入感強”,且不時有一些突發情況,故又較富可看性;且若相關夜市恰在附近,則引流效力極強,再疊加“集群效應”(全夜市攤主直播),資源賦能,那么確有可能成就城市熱點,將相關區域塑造為城市新晉熱門地標。
所以友之設想在邏輯鏈上是沒問題的,可若要成功實現著實不易,因為須集結多方資源,若聚不起來只能淪為“鏡花水月”。所以我又問道:“你們這個夜市是你們自己辦的,還是?”友答道:“自己哪能達成這些目標,主辦方包括駐地政府部門、自媒體協會、區域地標購物中心、主流流量平臺。大體分工為:政府政策支持、商場出地、自媒體協會出人(網紅大V)及培訓、流量平臺給資源。”
聊至此,我以二字回復:“靠譜。”這就是“北島夜巷”,而當其正式落地并引發城市熱點且我親身體驗后則更加看好該模式的潛力與未來,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且是“因地制宜、借勢造勢、事半功倍”的模式,恰如“燒烤之于淄博”,誰能想到互聯網力量如此之大,竟能使一座內陸工業城市一躍成為全國知名旅游城市?更何況以旅游聞名、氣候宜人的青島以及市內中心城區市北區了。
二、由夜市“進化論”淺談商道
之所以用“進化論”為題,因萬事萬物發展都有三個主要次第:入門、優秀、卓越。也許你會說“入門與優秀之間還可再加上諸如熟練、成熟等階段”,但其實若仔細想想,恰如一項工作或技能,若達不到優秀,那么入門與熟練又有何太大分別嗎?夜市亦然。
先談“入門”。“夜市”是“夜生活”的一種需求延展,其意義在于:讓忙碌一天的人們摘下面具、回歸生活、感受人間煙火,故其重點在于三字,接地氣。“地氣”即生活氣、煙火氣、“人”氣的集合,說白了就是“讓人回歸到正常狀態”,即放松、樂呵、悠閑、愜意的自然狀態,故而只要能“接地氣”,即可稱之為“入了門”。
繼而為“優秀”。優秀即“好”,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望文”即可“生義”,比如“好”字:“好”由女、子構成,“子”為男,“女”為女,而“男”為陽、“女”為陰,故“好”即“陰陽齊聚且和合”,“一陰一陽之謂道”嘛。故而所有可稱得上“好”的人與事物皆因“陰陽和合”,即陰陽相對平衡。故而以“夜市”為例,淺析如何“陰陽和合”:晝為陽、夜為陰,故夜市本生于“陰”,天生“陰盛陽衰”,故而要真正達到“好”之境界,則重點在于“補陽”,所以重點應運而出:
“亮起來”(亮為陽、暗為陰)。即如晝般明亮的光線,重點在于溫暖、和緩、溫煦,因為物極必反,比如大中午雖日光最盛,但人卻不愿出來;那么何時人最喜歡在戶外?清晨、傍晚,故而看看那時的天色就知道什么樣的色溫、亮度最吸客了;
“動起來”(動為陽、靜為陰)。如動感的音樂、動感的燈效、動感的氣味(煙火氣)、動感的表演(美食制作過程亦是一種表演)、動感的交互(摩肩接踵、人聲鼎沸)……總之即圍繞“人的五感”做“動”的文章。其實只要對中醫稍有了解便知:(中醫講)人之所以能看、聽、品、嗅、觸,因為“陽氣”,一旦沒有了陽氣或陽氣失常,則看不見、聽不見、聞不見、動不了、嘗不出了。
綜上,只要能讓夜市真正“亮起來、動起來”,則就能達到“優秀”之境,即“好”。
最后則是“從優秀到卓越”。此即“升維”,猶如水之為汽、成冰,已然不同境界,但核心依然不離“陰陽”,即賦予更高維的“陽”,何謂“更高維的陽”?即善、惡。善為陽、惡為陰,至高之陽即“至善”,故儒家講“大學之道止于至善”,“至善”即“愛”(心底自發的不摻雜人欲之善),理解了這一層,也就大體明白了于東來先生苦口婆心講的“愛的文化”之妙了。而這也大體可分為兩個主要方面:
對消費者的愛。首先即保證“安全”,基礎為“食品安全”,其次包括人身安全等,此為基礎、更是核心;其次為服務,包括熱情、真誠、誠信、尊重等。總結起來即“二力”,就是商品力與服務力;
對商戶及自身的愛。平心而論,夜市商戶大多是不易的,小本買賣、起早貪黑,但之所以用“大多”,因為確存在一部分無良者,投機倒把、為了自身利益不擇手段,所以之于管理者則應做好兩方面:
(1)合理定價、維護良性生態。梳理各類夜市、美食節、啤酒節之類的輿情風波則可發現:其大多與“攤位費過高”息息相關,由于過高的攤位費用,商戶為了維護本已不高的利潤空間而極力壓縮成本,最終使各類問題集中涌現。所以也可以說諸多食品安全問題屬于“被逼出來的”,管理方要付一大部分責任,故而合理定價極為關鍵;
(2)堅決打擊不良行為與攤販。包括假冒偽劣、欺詐、食安等一系列問題商戶及市霸、攤霸等不良攤販,絕不手軟。要知道這些人及行為本身即是“負面的”,負面為陰,故而若不予強控則即“陰上加陰”,最終必然導致“至陰(無陽)”,什么是“至陰(無陽)”?以人為例:(方)死與活著在實體形態方面幾無差別(陰是一樣的),差別在于“沒了陽氣”,此即“至陰(無陽)”。一切事物亦然,若陰(負面)越來越重,那必然越來越衰敗、直至滅亡;而陽(正面)越來越多,則必然越來越紅火、節節高。
所以,得陽則生、失陽則亡,管理者重點該做的即是全力“扶陽、抑陰”,即維護、增加積極因素、驅除負面消極因素,如此則想不興旺都難。
好了,這期就到這吧,但我只是在說“夜市”嗎?值得細思。若有空來青島,或恰在青島有空就去“北島夜巷”逛逛,看看它是否做到了這些,必有收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