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古茗扎堆沖刺港股,是個好時機嗎
來源/窄播
作者/林之
1月2日,2024開年首個交易日,現制茶飲龍頭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古茗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蜜雪冰城、古茗)齊齊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加上去年8月遞表的四川百茶百道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茶百道),港股現制茶飲賽道三劍待發。
2023年起,多家現制茶飲品牌有意沖刺IPO的傳聞不時出現。路透社曾陸續引述消息人士報道,蜜雪冰城、古茗計劃募集的資金分別為10億美元(約合78億港元)、3億美元(約合23.4億港元)。
但港股目前一二級市場整體低迷,各方對2024年的市場走勢均持以審慎樂觀態度。此外,被稱為「新式茶飲第一股」的奈雪的茶上市后表現不佳——截至2023年年末,其股價收報3.17港元/股,較發行價下跌84%;總市值約54億港元,對比IPO時市值蒸發超280億港元。在這樣的背景下,現制茶飲品牌登陸港股市場是個好時機嗎?
01
為何是現在?
現制茶飲賽道「內卷」、競爭日趨激烈,但未來增長空間仍較廣闊。咨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式茶飲店市場的市場規模為2029億元,隨著消費升級和優質茶飲需求上升,2027年新式茶飲店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增至4845億元。這為茶飲企業力圖上市募資、加速跑馬圈地埋下伏筆。
梳理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招股書,加盟模式相關的貨品及設備銷售是其主要收入來源。三家公司在募資用途方面均提到了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擴張產能等。這體現出,在以加盟模式擴張為主、「高性價比」特征日益突出的行業競爭格局下,盡快募集資金快速提升運營效率和供應鏈水平也至關重要。
而且,一路狂奔的現制茶飲正來到十字路口。多強爭霸的競爭格局下,除了募資擴張業務需求,普遍經歷多輪融資的茶飲公司還面臨著背后投資方的退出壓力。
還可以對比的是奈雪的茶的IPO。2021年6月底,奈雪的茶登陸港股市場,首發募資額50.3億港元。彼時港股市場情緒面尚可,奈雪的茶在招股期認購火爆,最終以招股價上限19.8港元/股定價,但上市即破發,此后股價震蕩向下,跌跌不休。
盡管股價表現不盡人意,但奈雪的茶踩點上市為公司在市場低迷時期贏得寶貴的資金流。據公司2023年度中期財報,截至2023年中,其上市募資額所剩的未動用金額仍有25.7億港元。奈雪的茶在2018年-2022年連續5年虧損,但在2023年上半年成功扭虧為盈。上市資金為其擴張店鋪網絡、提高市場滲透率提供了支持。
現制茶飲公司部分經營數據對比 數據來源: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招股書,奈雪的茶財報
02
為何是港股?
過往美股曾以高估值、相對簡單的流程吸引中資企業赴美上市。不過2020年4月在美上市的瑞幸咖啡被爆財務造假后,中概股面臨信任危機。后續在美股監管政策趨嚴、中概股估值承壓背景下,港股和A股迎來一波中概股回流潮。近年赴美上市的中資企業數量顯著下降。
A股上市融資監管亦趨嚴。蜜雪冰城早前曾向A股發起沖刺,2022年9月,蜜雪冰城的A股上市申請獲受理,公司擬募資近65億元,但并無后續,這或與A股主板上市審核設置行業「紅黃燈」有關。
2023年初,市場傳聞證監會對核準制下的主板申報做出行業限制,包括「紅燈行業」如食品、防疫、白酒等不能申報IPO、「黃燈行業」如家裝、電器等僅頭部企業才可申報。盡管該新規尚未有正式文件公布,但2023年8月證監會已明確表態「階段性收緊IPO節奏」。隨后阿寬食品、鮮活飲品、德馨食品等沖刺滬深主板IPO的餐飲、食品飲料企業陸續撤單。Wind數據顯示,2023年滬深主板沒有飲料類公司上市。
考慮到奈雪的茶登陸港股在前,赴港上市也成為其他現制茶飲企業上市為數不多的選擇。對于這些內地發家的茶飲品牌而言,內地及香港投資者對其品牌和業務熟悉度和認可度會更高一些。公司在港股上市后,后續獲納入港股通,可擴大股東基礎,引入內地資金。
03
估值幾何?
奈雪的茶在2023年中期實現扭虧后,國信證券、民生證券、海通證券對奈雪的茶2023年全年市盈率預測值分別為14、35、38。參考奈雪的茶2023年平均預估市盈率約30倍,以蜜雪冰城2022年凈利潤20億元粗略計算,蜜雪冰城的估值約在600億元左右;若以蜜雪冰城2023年凈利潤30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已實現利潤25億元)預估,蜜雪冰城的估值約在750億元左右。
同理,以茶百道2022年盈利9.65億元估計,其估值約在290億元左右;古茗2022年盈利3.72億,推算其估值約81億元。
不過,現制茶飲企業此時的上市估值若想大幅沖高或面臨一定挑戰。
回顧2023年,在美聯儲加息、金融市場流動性收緊,以及中美經濟復蘇預期變化等內外因素影響下,港股二級市場表現疲弱。恒指在當年1月末沖高至22600點上方后震蕩向下,年度收跌13.8%。按行業看,內地房地產市場經歷深度調整,恒生綜合指數-地產建筑(-31%)行業領跌,其次為必需性消費(-27%),成分股包括奈雪的茶在內的非必需性消費行業指數年度跌近15%。
港股一級市場更是遇冷,2023年IPO上市數量、募資總額分別為68只、462.9億港元,較去年同期(75只、996.2億港元)分別變動-9.6%、-53.5%,IPO數量和集資額均創十年來新低。據市場機構德勤統計,港交所2023年全球IPO集資額排名降至第6(2022年排名:第4)。分行業看,2023年有關食品、飲料與煙草類別的新股,如瀾滄古茶、珍酒李渡、正味集團等多以貼近招股價區間下限定價。
港股食品飲料相關行業近年IPO情況 數據來源:WIND
04
現在是個合適的時機嗎?
為提升港股市場流動性,香港特區政府2023年底宣布一系列舉措,包括下調股票印花稅稅率,從0.13%調降至0.1%(即恢復至2021年8月前水平);推行港股GEM(創業板)改革等。港交所年內也實施多項改革舉措,包括推出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新規,吸引更多特專科技公司在港上市;啟動首次公開招股結算平臺FINI,將IPO結算周期縮短至T+2;還推出多項互聯互通優化措施,如滬深股通標的擴容,允許將外國公司納入港股通等。
港股二級市場現正處于估值修復期,恒指估值PE(TTM)目前處于過去五年來的較低位水平。展望2024年,伴隨美聯儲降息周期啟動、內地經濟復蘇,香港特區政府支持資本市場交投政策陸續落地,港股流動性、估值、融資有望共振回暖。綜合市場機構,「逐步修復、企穩回暖」為恒指上半年走勢主基調,但能否大幅反彈仍待觀察,后續關注美聯儲降息時點及內地經濟刺激政策效應。
踏入2024年,港股一級市場也呈現小幅回暖趨勢,有6家公司在1月16日前上市,募資總額合計約24.8億港元。截至2023年12月底,港交所處理中的主板上市申請有59只、新股儲備相對充足。港交所多項改革措施生效,以及因A股市場IPO收緊而轉戰香港上市的企業亦有助于支持香港新股市場復蘇。
咨詢機構德勤、普華永道均預判港股IPO市場將在今年回暖,兩機構對2024年港股IPO數量及集資額預計均為80家、1000億港元,港交所有望在2024年重新躋身全球IPO集資額前三。
港股拐點未至,不過對于處于擴張窗口期的各大現制茶飲企業而言,或許現在上市也是一個不算太差的時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