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好零售需要點燃信心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主任周勇
2023年可以用一個“低”字概括:經濟低迷、股市低走、商品低價、目標低調、信心低谷。這是一個繁華周期的結束,希望能通過各行各業的創新變革,穿越周期,開創美好零售新時代。
(一)信心比購買力更金貴
中國其實不缺購買力,而是缺信心,信心的背后是遵循規律,有序發展,不瞎搞,不要瞎折騰。有人以為中國零售已經進入了5.0時代,說得也挺有道理。但從根上看,中國零售業仍然停留在1.0時代,其主要表現是:第一,零售如廁所,城鄉差異,好壞差異極大,沒有建立起普遍的無差異的干凈與衛生機制。第二,由于互聯網的興起,新的坑蒙拐騙層出不窮,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第三,除了購物方式與支付方式變革,零售的其他方面,進步與進化不大。
做零售沒有商品力,就沒有銷售力、毛利率、周轉率,而庫存與損耗則會越來越大,最終被被消費者拋棄。雖然這些都是傳統指標,但確實是零售最終的衡量指標。
以我個人經歷為例來談談商品,2023年買過的差評產品:剝殼板栗(藥水味)、蝦餅(硬而腥),老式桃酥餅(碎無味)、生姜種(不出苗)、生醉青蟹(泥蟹且瘦),草木灰(像水泥),蛇果(沒成熟),新疆大棗(嫩棗)。
2023年買過的好評產品:京東京造馬桶蓋,499元+49元安裝費,雖然簡單,但性價比高;叮咚買菜的河蝦,雖然價格比菜場貴一點,但充氣包裝,活蝦到家;黑番茄苗不錯,買了還送,長得很好;臨安的兩頭尖冬筍也挺不錯。
2023年感到疑惑的產品:肉松很多都改為肉酥,還加了豌豆粉,且未標注豌豆粉含量。奶粉也加上了大豆粉,也未標注含量。這類產品一律不買。小孩吃的肉松,還叫肉松,而且沒有添加豌豆粉。
2023年服務類最差產品:OK優選電影票,不僅不能使用,而且改為換購,加配送費,比換購產品還貴。
經濟發展需要信心,零售發展也需要信心。不管線上線下,如果不能信守承諾,不能保持展示與實物的一致性,再便捷、再便宜,也不會有復購。消費者不退貨,不要求退款,是不想搭理你,離你越遠越好。
(二)我國零售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后勁
我國零售的發展得益于四個方面:一是向國外學習引進現代零售業態與組織模式;二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推動了業態升級與規模化發展;三是經濟發展帶動了消費升級;四是我國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普及。
經過三年疫情,2023年我國經濟雖然有所復蘇,尤其是餐飲與旅游復蘇比較明顯,餐飲消費2023年首次突破5萬億元。但從整體來說,經濟進入通縮周期,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未來的不確定性在加劇,零售商投資意愿減弱,發展目標調低,零售進入了“存量時代”。
從中長期趨勢來看,我國零售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后勁,這主要表現為五個方面。
一是經濟轉型必然促進新業態的發展。如近年來興起的折扣連鎖,未來將會有更長足的發展,但折扣店的發展也必須有體面的購物環境與體面的商品。20年前我去德國阿爾迪考察,賣場特別簡陋,甚至還不如國內的小超市,但如今在上海開設的奧樂齊,則是一種全新的感受,折扣店不斷走低,肯定不可持續。
二是供應商和投資機構越來越看重區域零售商,優秀的區域零售商通過橫向聯合,進而實現供應鏈的縱向整合,將成為我國零售業新的增長點。
三是零售業全面自有品牌化,為零售商創造了新的競爭優勢,也為折扣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四是數字化與全渠道的發展,能極大地促進零售業的精準營銷和營運效率的提升。
五是隨著經濟復蘇與人口結構的變化,將會出現新的消費熱點,零售業將出現重大轉機,尤其是零售服務產業將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三)美好零售面臨六大挑戰
但我國零售業的可持續發展也面臨多重挑戰,主要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
(1)合規性挑戰。從線下的百貨購物中心到線上的購物平臺,不合規的商業行為比比皆是。如百貨購物中心的“虛構原價”問題,直播帶貨的以次充好和假冒偽劣問題,以及大平臺的“過度營銷”等問題,有些需要加強懲戒力度,有些則需要修改法律法規或制定新的規則。政府要以維護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兩個方面為基本目標來管理市場行為。過度管理與放任不管,都不利于市場的有序發展。
比如某地土豆進價1.8元,售價4元,被認定為“哄抬物價”;而某個做“保供”的企業,2021 年綜合毛利率為33.8%,截至 2022 年 5 月,三年內綜合毛利率提高到53.4%,疫情期間毛利率暴漲,這完全背離了市場規律,也背離了保供企業的初心。哪個該管,哪個不該管?不言而喻。
(2)一致性挑戰。以廁所為例,從前我國廁所,城鄉差別很大。經過廁所革命,農村土廁所被政府“贖買”,改成了干凈衛生的公共廁所,并且有專人管理,從此,全國廁所面貌大有改善。我國目前的零售業,做得好的,如河南許昌的胖東來,其心其行其形其效,遠遠超越了國際化大企業,但做得差的,不堪入目。餐飲店、零售店、服務店,不管規模大小、有無品牌,如果都能保持最起碼的“一致性”:干凈與誠信,那我國零售業將真正進入一個新時代。
(3)規模化挑戰。零售的規模化是衡量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零售業的未來必將通過進一步的聯合兼并實現規模化發展,這樣才更有利于實現服務的“一致性”。近年來,在線零售雖然仍保持較高增速,但實體零售的全國性與規模化發展面臨極大挑戰,很多店鋪租約到期便只好關閉,這稱之為“到期危機”,主要是當下的銷售業績與毛利水平已經難以承受房租。
(4)供應鏈挑戰。中國零售經過新零售的洗禮,在營銷上,用盡各種奇淫巧術,但卻違背了做零售的初心——讓消費者舒心,忘記了做零售的根本——培育商品力,背離了做零售的五個基本指標——銷售、毛利、周轉、損耗、庫存。所以,盒馬創始人侯毅在朋友圈留言中對我說:“二十年的電商、OTO、數字化都把中國零售帶進坑了,零售本質商品力不再關注;中國傳統零售落后世界20年”。確實如此,培育商品力,必然要走強化供應鏈的道路,但這需要持續的投入。
(5)經濟性挑戰。我國零售從小到大,貪污腐敗行為也就越來越普遍,小企業小貪,大企業大貪,幾乎沒有不貪的企業。零售業的低毛利率與低利潤率,雖然與零售的經營模式直接相關,但零售業內部的貪污行為,即不經濟行為,也是重要原因。零售企業反腐,是未來零售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6)協同性挑戰。政府為促進零售業的發展,每年都有相應的政策出臺,但各部門之間的協同還做得很不夠。如交通管理部門,從交通安全出發,大小道路的禁停黃線與隔離欄越來越多,車停不下來,人過不了馬路,零售生意就大受影響。給消費者便利,是擴大內需的重中之重。
零售的發展,既要有技術支撐、資本支撐、政策支撐,向美好零售發展,更需要點燃信心。
更多年度復盤精彩文章請點擊:【聯商專題】中國零售商業2023年復盤&2024年展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