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拼多多”賣身,1.73億美元“白菜價”
出品/億歐網(wǎng)
作者/江晶
一邊是Temu的廣告在超級碗再度“霸屏”,另一邊是“美版拼多多”Wish的落寞賣身。
美東時間2月12日,Wish母公司ContextLogic宣布以1.73億美元將Wish出售給新加坡電商平臺Qoo10。要知道,2020年底Wish上市時,市值約在140億美元(以發(fā)行價計算),此次售價僅為其巔峰市值的1.2%。
公告表示,該交易預計將于2024年第二季度完成。在此之前,Wish的品牌和平臺將按照以往正常運營,賣家(商家)服務條款和Wish聯(lián)絡方式保持不變;交易完成后,所有的賣家將逐漸進行過渡。
圖源:ContextLogic公告截圖
創(chuàng)立于2010年的Wish,憑借來自中國賣家的超低價商品打出一片天,曾與亞馬遜、eBay、速賣通一起,位列全球四大跨境電商平臺,被業(yè)內(nèi)稱為“美版拼多多”。據(jù)美國統(tǒng)計機構MarketplacePluse數(shù)據(jù),Wish平臺上的商家有94%來自于中國,其中廣東賣家獨占27%。
如今拼多多憑借Temu大殺四方,為何Wish卻落得“賣身求存”的結局?
成也低價,敗也低價
Wish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由Peter Szulczewski和Danny Zhang(張晟)創(chuàng)立,二人在大學期間是室友,畢業(yè)后曾就職于谷歌、微軟、雅虎等硅谷知名企業(yè)。起初,Wish是一個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推薦引擎,根據(jù)用戶的瀏覽行為推測其興趣,比如跑步或園藝,再利用算法向用戶推送一些商品廣告。
Peter和張晟很快發(fā)現(xiàn),來自中國的低價商品大受歡迎。于是2013年,二人在Wish加入商品交易系統(tǒng),連結中國賣家與美國買家,Wish就此成為一個跨境電商平臺。隨著越來越多的提供平價商品的賣家進駐,Wish很快吸納了一大批北美中低收入消費者,2014年交易額就超過1億美元,2015年估值飆升到30億美元。
Wish的打法和后來的拼多多如出一轍——和當時的主流電商亞馬遜、eBay等進行差異化競爭,猛攻下沉市場,主打極致性價比,發(fā)動大批賣家提供白牌產(chǎn)品,折扣率超過市場同類的85%。靠著“中國低價商品+全球下沉市場”,Wish很快在北美迅速殺出一條血路。
根據(jù)招股書,2017-2019年,Wish母公司ContextLogic的營收分別為11.01億美元、17.28億美元、19.01億美元,規(guī)模持續(xù)擴容。但在擴大流量的階段,公司沒有進行明顯的虧損控制或盈利嘗試,同期虧損分別為1.47億美元、2.23億美元、1.44億美元。
2020年底,Wish迎來高光時刻,以每股24美元的發(fā)行價登陸納斯達克,以此計算市值約在140億美元。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9月,Wish平臺的月活躍用戶超過1億,平均每天銷售商品數(shù)量達180萬件,商家則有50多萬家,商品品類達1.5億個;按銷售額計,當時Wish已是美國第三大電商平臺,僅次于亞馬遜和eBay。
不過,上市也成為Wish命運的分水嶺。
2021年Wish營收出現(xiàn)負增長,到了2022年更是斷崖式下跌,僅為5.71億美元,同比下降72.61%,凈虧損達3.84億美元。最新財報顯示,2023年前9個月Wish總營收為2.3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48億美元降48%;凈虧2.49億美元,上年同期的凈虧為2.74億美元。
Wish平臺的活躍度也大大下降,面臨買家和賣家流失的危機。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Wish 平臺的月活用戶數(shù)跌落到2500萬左右;而到了2023年第三季度,Wish的月活買家數(shù)只剩1100萬,幾乎只有巔峰時期的1/10。
上市后的三年里,Wish營收、月活雙降,股價也“跌跌不休”。截至美東時間2024年2月20日收盤,Wish股價為6.895美元,市值跌到1.66億美元,相比IPO當天的140億美元,市值蒸發(fā)了近99%。
圖源:雪球
Wish的節(jié)節(jié)敗退,源于沒處理好“低價策略”帶來的副作用。大量商家涌入平臺后,都在比拼低價,陷入價格內(nèi)卷;而為了維持所謂的低價,商品質量也越來越差,甚至一度假貨泛濫,再加上物流時效慢,引發(fā)了大量消費者投訴,整個平臺“烏煙瘴氣”。
為了快速解決問題,Wish在慌亂中采取了罰款機制,但此舉引發(fā)了大量商家的不滿。據(jù)公開報道,不少賣家都反映有“莫名其妙接到罰單”的經(jīng)歷,甚至許多正常經(jīng)營的賣家,也被平臺判定為“商品圖片與實物不符,被認定為‘誤導性產(chǎn)品’”,罰款金額從人民幣6萬元到300多萬元不等,店鋪余額一夜變成負數(shù),很多商家失望而走。
在選擇“賣身”前,Wish也做過諸多自救措施,比如將“提升用戶體驗、加深與商戶的關系、實現(xiàn)卓越運營”作為三大戰(zhàn)略支柱,推出了MMS商戶托管服務、Wish Standards,啟動了注冊邀請制等等,但這些努力都未能扭轉頹勢。
如今Temu、TikTok、SHEIN等新興平臺崛起,同樣憑借低價吸引了大量用戶和市場份額,Wish在市場中的競爭優(yōu)勢逐漸減弱。面對強勁的競爭對手,Wish最終賣身自救,也實屬無奈之舉。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通過出售其運營資產(chǎn)和負債,Wish可能在尋求減輕債務負擔、改善財務狀況,并為公司的未來轉型或發(fā)展留出空間。
正如ContextLogic首席執(zhí)行官Joe Yan所言,收購完成后,新的Wish平臺將通過增加產(chǎn)品種類和商家選擇來改善客戶體驗。對于商家來說,Wish將能夠提供完全集成的物流能力,以高質量控制和透明度提供更精細化的服務。
“Temu”們齊聚北美
面對內(nèi)憂外患的Wish,Qoo10為何愿當“接盤俠”?
跟Wish一樣,Qoo10是一個全品類的電商平臺,從時尚服飾到家居用品,從數(shù)碼產(chǎn)品到美容護膚等,進行了全面覆蓋。2010年,Qoo10創(chuàng)立于新加坡,業(yè)務遍及多個亞洲國家,包括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日本、中國香港和中國大陸等。
圖源:Qoo10官網(wǎng)截圖
Qoo10作為亞洲頗具影響力的電商,致力于收購一些失去成長動力的電商平臺來進行全球化舉措。以韓國市場為例,從2022年底開始,Qoo10開始持續(xù)收購韓國國內(nèi)的電子商務平臺,包括Tmon、interpark、Wemakeprice。
但此前,Qoo10一直未將觸角伸向歐美市場,此次收購Wish,是Qoo10走出亞洲、發(fā)力北美的重要一步。作為北美的老牌電商,Wish擁有一定的品牌聲量,能為Qoo10的擴張之路做一些貢獻。通過收購Wish,Qoo10不僅能夠獲得Wish現(xiàn)有的用戶基礎和商家資源,還能借助Wish在算法技術方面的積累,提升自身平臺的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
網(wǎng)經(jīng)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郭濤表示,對于Qoo10而言,收購Wish的資產(chǎn)可能會為其帶來新的市場份額、用戶基礎和技術資產(chǎn),從而增強其在競爭激烈的電商市場中的地位。然而,這種交易的成功與否將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整合過程中的挑戰(zhàn)、市場反應以及雙方能否有效利用合并后的資源優(yōu)勢。
Qoo10首席執(zhí)行官兼創(chuàng)始人Young Bae Ku曾發(fā)言稱,Wish擁有的創(chuàng)新技術,可以為用戶提供高度娛樂性、個性化的購物體驗,Qoo10的運營專業(yè)與Wish的技術和數(shù)據(jù)科學能力相結合,能為商家?guī)砀蟮某晒Γ瑸槿蛳M者提供更大的市場。
收購Wish之后的Qoo10,擴張之路上仍有諸多攔路虎。
目前,來自中國的玩家們紛紛在北美大展拳腳:短視頻平臺TikTok的全球影響力持續(xù)提升,電商板塊也陸續(xù)在多個海外市場上線;新晉獨角獸SHEIN后來居上,2023年已位居最受美國年輕人歡迎的購物網(wǎng)站第2位;拼多多旗下的Temu更為迅猛,據(jù)悉2023年超額完成了140億美元的GMV目標,并立下了2024年要達到300億美元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主流跨境電商平臺普遍采取“全托管”或“半托管”模式,運營投流、物流發(fā)貨、售后客服等都可交由平臺負責,這有助于平臺管理商品質量、平衡價格體系、把控服務品質,從而避免Wish此前遇到的亂打價格戰(zhàn)、質量參差不齊、物流售后體驗差等問題。
隨著來自中國的玩家在全球大殺四方,跨境電商的競爭已經(jīng)達到白熱化狀態(tài)。2024年,將Wish收入囊中的Qoo10又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市場將拭目以待。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