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宗老的實業經營哲學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Lena Lei
提起浙商,不禁讓我們想起他們的創業精神——“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杭州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老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代浙江商人的杰出代表。
宗老與娃哈哈集團
宗老,全名宗慶后,出生于1945年,是伴隨新中國誕生并成長的一代人。初中畢業即輟學,擔負起長子的責任,以沿街叫賣爆炒米、煮紅薯來貼補家用。之后當過15年的下鄉知青和10年的校辦工廠推銷員。
1987年,宗老當時42歲,帶領校辦工程的兩名退休教師和14萬元借款,開始創辦娃哈哈,被稱為是“大器晚成”的企業家。2003年娃哈哈營業收入額突破100億元,2014年娃哈哈營收達到782億元的最高峰。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顯示,娃哈哈在2022年以512億元營業收入位列榜單227位。
宗老的實業經營哲學
如今,回顧宗老曾經公開發表的一些有關企業經營與管理的經典言論,對于我們而言,依然收益匪淺。
(1)很多時候人們的失敗不是因為準備得太少,而是發現困難太多而主動放棄。其實有時候,只要我們行動了,就會得到比預期更好的結果,這是我在12歲那年學到的東西,它使我變成了一個注重實際行動的人,并因此而終生受益。
(2)世界變化太快了,對企業領導者來說也不可能總按老的套路出牌。但我認為做企業要有這些素質,特別在中國市場上,那就是:詩人的想象力、科學家的敏銳眼光、哲學家的頭腦、戰略家的本領。
(3)我們的飲料其實是用各種各樣的營養成分組合而成的,但怎么組合,這就需要有想象力(詩人):什么和什么配合在一起口味會更好;而要了解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就需要眼光敏銳(科學家),才能比別人快半步;哲學家的頭腦也很重要,必須判斷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規律,如果是,即使現在有困難,將來也能成;戰略家的本領更不能缺,有些局部的現象可能只是暫時的,但如果不能從戰略高度看問題的話,就可能會迷失方向。
(4)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疲軟的產品。我一直堅信企業贏利要靠產品去驅動,而快速消費品領域的游戲規則是不進則退。這個行業的最大挑戰就是經常遇到同質化競爭。同質化競爭在金融危機中,甚至給弱勢企業帶來災難性打擊。
(5)“誠信”與“雙贏”,是娃哈哈與經銷商合作的基本原則。我們堅持“自己要賺錢,首先要讓別人賺錢”的理念,將經銷商視為主要戰略合作伙伴,保持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
(6)在我看來,管理就是“管”和“理”,要把整個流程理順,并按要求去管。當然,先管再理還是先理再管,要看自己的具體情況。
(7)中國好的企業基本上都有一個開明的領導,既要強勢的管理,同時又要關心員工。其實中國人是比較難管理的,因為中國人聰明,都想做“皇帝”。中國的企業家必須要有內涵,要做到威而有信,有些人是威而無信。
(8)管人,要做到“怕我不恨我”,你不怕我,我也管不了你;但是我也關心你,我也不捉弄你,我也不整你,你改過就好。我善待你,讓你怕我不恨我。我們說商場就是戰場,現在企業每天也在上演打仗,企業要有戰斗力,要紀律嚴明。
(9)整個企業搞得好壞,經營者當然很關鍵,但必須要全體員工努力才能把企業搞得好。娃哈哈企業管理的下一步,應該從人治走向法制,我現在年紀大了,也鼓勵下面的人先去做,做了不對再去糾正他們,要逐漸把管理團隊帶起來。
(10)這么多年,每一步都是自己摸索過來的,每一個環節我都接觸,每一個大的決策基本沒有出現大的失誤,員工都比較信任。當然也出現了問題,員工對我依賴太大。
(11)開始創業的時候,確實是什么事情都要我批。那時候沒錢,現在不可能一點小事都是我來批,娃哈哈已經實行分級授權,慢慢在培養管理人,因為中國企業今后還是要職業經理人來管理的,只不過這個群體的業務、管理及素養還有待進一步培養。西方的很多管理理論,很多是可以借鑒的,但是國情、文化不同,還是有所區別的。
(12)(做企業)實際上很多時候都是無師自通的,我自己想出來的辦法、做的事情,后來理論上也能找到依據。做生意需要一定的天賦,但主要還是講誠信,如果不講誠信,生意很難做大。
(13)在商業生活中,我認為勤奮最重要。天道酬勤。如果按 100 分來測算,勤奮最起碼要占七八十分。創業就是要挑戰極限,不然你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14)難過難過,難是難了點,但總會過去的。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境,作為企業家,我們都不能躺平。既然做了企業家,就沒有躺平的權力,因為你不是一個人,你的背后少則幾個、幾十個,多則幾百上千上萬個員工和員工的家庭,還有客戶、還有上下游。而奮斗也許是唯一出路。
(15)認真做好一件事,這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
(16)實際上我一直反對的是互聯網大規模燒錢買流量,把實體經濟辛苦的成果賤賣,擾亂了實體經濟的市場價格。實際上這兩年實體經濟是比較困難的,但企業需要面對的,無非是怎么升級產品去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需求而已。
(17).我想還是規規矩矩做生意比較好,所以也沒去做其他東西。我們是小步快跑,開始比較謹慎,一旦機會來了,我們就大規模投資,就快跑。這些年我們一直比較穩健,沒出現過什么大的問題。做企業,做生意,心態要好。有些錢不能賺你非要去賺,反而把本都虧掉了。
(18)我不是一個清教徒,我只是有自己的信念和目標。成為“首富”或“雙料首富”沒什么可值得驕傲的,這只是一種以財富作為價值評判標準的認可而已。重要的是我們的內心深處一直最強烈的渴望,重要的是守住我們的內心,去做最正確的事。
(19)娃哈哈這么多年一直堅持實業,相信實業真正創造財富,而資本運作只是通過虛擬將財富再分配,而非創造財富。如果大家都去分配財富,卻沒有人去創造財富,國家就垮掉了,我們必須建立一種可持續的財富觀。
宗老的言論,是他老人家一輩子開創、經營與管理企業的經驗總結,時刻透露著樸素的哲理:
不放棄、誠信、雙贏、勤奮、認真、守住初心、堅持實業…….
這些哲理與當今互聯網時代的快速迭代、扁平化、內卷嚴重等特征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然而,這正反映了一位資深企業家的長遠眼光和戰略定力。
宗老哲學帶來的人生啟示
宗老的言論,于我們這些普通的后輩而言,也是寶貴的精神財富,給我們帶來一些人生的啟迪:
啟迪一:天道酬勤。“如果按 100 分來測算,勤奮最起碼要占七八十分。創業就是要挑戰極限,不然你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啟迪二:擺正心態: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企業,做生意,心態要好。有些錢不能賺你非要去賺,反而把本都虧掉了。”
啟迪三:去做最正確的事。“重要的是我們的內心深處一直最強烈的渴望,重要的是守住我們的內心,去做最正確的事。”
啟迪四:建立持續的財富觀。“如果大家都去分配財富,卻沒有人去創造財富,國家就垮掉了,我們必須建立一種可持續的財富觀。”
向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的杰出代表——宗老致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