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簽3000+店,正新雞排決定不再只靠下沉市場
來源/36氪
撰文/楊亞飛
最早“沖線”萬店的正新雞排,也要面臨增長的煩惱。
去年底,正新雞排被曝出兩年多時間關閉了上萬家門店,甚至有謠傳“公司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等多種原因,無法繼續提供服務……”
日前,在位于上海松江區的集團總部,正新集團總裁金堅否認了大面積關店傳聞。他向36氪回應稱,正新沒有市場上報道的“兩萬多家店”,這個數字實際上是“過去24年累計簽約的門店數。”真實的情況是,“我們有1萬家以上在營業中,且店數一直在增長。”
“24年不停在開店,每年都會有關店,但這也包括商圈轉移、店面回收”,金堅告訴36氪,正新做的是小生意,10-15平方便可以開一家店,投資在13-16萬元,店租到期后,設備、貨物都還可以挪到新店,門店轉移產生的損失就是裝修費,大概3-4萬元,“再開兩個月就賺回來了”。
炸雞做的是年輕人生意,好在正新還沒被遺忘。
肯德基有“v我50”、麥當勞有“麥門文學”,正新也有專屬的網絡梗,當網友認真問起“床邊的縫隙空間該如何利用?”、“新眼鏡上的孔是用來干嘛的?”,得到的高贊答案卻都是,“租給正新雞排”。
這種調侃,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正新雞排的生意經,做無孔不入的炸雞檔口小店。24年前,正新在浙江溫州開出第一家小吃店,這家店至今還在營業。這之前,創始人陳傳武做了五年的速凍食品代理生意,賺得第一桶金。擴張起點則在2013年,禽流感之后,正新正式開放加盟體系,擴張由此提速。
正新遭遇的這一店數爭議,發生于餐飲加盟最熱鬧的一年,瑞幸、肯德基相繼突破萬店,直營品牌陸續開始放加盟,品牌之間的競爭擺在臺面,包括頭部在內,沒有一家品牌能夠避開。
去年新簽3000+店,但正新不再只是下沉
五家萬店品牌,三家跟炸雞有關,四家都是平價生意,正新雞排的成功是同時抓住了這兩者。這幫助他們在2017年解鎖首個萬店品牌,甚至比36年前進入中國市場的肯德基,還要早六年實現。
烤串4塊9、雞排7塊9、“三件套”12塊9...平價是正新繞不開的標簽,相關產品團購銷量均達上百萬件,客單價也不到肯德基的一半。低價的快餐生意市場足夠大,盡管被調侃“噴射機戰士”,也不妨礙華萊士開到2萬家店。
下沉市場是他們共同的主戰場。正新雞排過去主攻三線及以下城市,且尤其是在縣城、鄉鎮,是靠低價走“農村包圍城市”的典型,而這些地方,過去麥肯在很長一段時間不會進入。
但當性價比成為共識,正面競爭無可避免。過去一段時間,正新不只是盯著下沉市場,開始將目光瞄向“麥肯”所在的高線城市。
據36氪了解,過去的2023年,正新集團新簽約近3000家店,一、二線城市的開拓是新的方向。但他顯然不能只靠主品牌,品牌形象固化和極限的成本結構是一大障礙,諸如其北京門店仍主要分布在“外環”。
為打開高線城市,正新還孵化大鼓米線、正燒記等一眾子品牌。這背后,正新已經不只是賣雞排的品牌,集團化運作之下,他們將業務延伸至全產業鏈,一端是多品牌管理,一端是上游供應鏈體系,共計32個子公司。
關店傳聞背后,疫情也一度對正新雞排產生了影響。
據36氪從官方了解到,起初正新尚未被疫情波及,甚至在2020年集團業績達到歷史最高,但2021、2022年同比持續下降,2023年實現業績反彈,2023年正新集團營收同比增長28.7%。
平價爆款是關鍵推力。據悉,2023年12月,正新雞排平均每天賣出100萬片大雞排,新推出的9塊9半斤自選散稱炸雞產品,對銷售額的貢獻達到近兩成。
占比15%-20%的外賣之外,抖音是新冒出來的流量入口。金堅告訴36氪,正新從2022年9月開始做抖音,2023年是正新做抖音“完整的第一年”,且增長很快,2023年抖音渠道實際核銷3.5億元。
避免品牌老化,正新雞排在過去一年還在做品牌形象升級。據36氪了解,在2022年與華與華合作后,正新在2023年初開始對門店進行升級,2023年升級3795家雞排雞王店,他們計劃用三年完成所有門店的改造。
這一品牌升級,顯然也是為開拓高線城市新市場做鋪墊。
出海元年,但市場有10-15年時間差
2023年對于正新來說,還是出海元年,但這比最初的計劃要晚幾年。
此前,正新雞排計劃在2020年啟動出海,但因疫情被擱置,直到去年才重啟,將正新雞排、大鼓米線兩個品牌帶到海外。
東南亞是正新出海的“橋頭堡”。金堅對東南亞市場比較熟悉,他本人還是馬來西亞浙江華人華僑商會的常務副會長。金堅告訴36氪,東南亞市場整體水平較于中國市場大約差10-15年,即是相當于正新發展第4、5年的階段。
出海看似是新的藍海。據36氪了解,過去一年,正新在海外簽了34家門店,入駐越南、泰國、老撾、馬來西亞、印尼等市場,并在去年5月開出日本首店,此外還進入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最大的加盟商在老撾開出了8家門店。
物流供應鏈端,出海首年,正新主要通過物流冷柜往海外發貨,即將中國成熟的供應鏈帶出去,同時在當地投資辦廠,以解決當地的原料供應問題。
有品牌出海元年之稱,2023年餐飲品牌行動密集,且多數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卷出去”的一個背景是,國內市場品牌格局幾乎已定,不過快餐賽道并非如此,諸如正新雞排所屬的炸雞漢堡賽道,則面臨塔斯汀中國漢堡、夸父炸串等一眾新品牌的追趕,門店數分別在7000+、2000+。
但在金堅看來,正新跟新品牌們,“既有分流也有促進”。整個餐飲市場在變得更大,產品的細分化有所分流,促進則體現在單店水平的增長。據其透露,2023年正新單店平均每天收入同比增長400-500元。
資本的加持,是新品牌能同道超車的推力之一,也有一批頭部品牌在沖擊IPO,通過二級市場募資做大供應鏈壁壘。不過,正新集團對于資本化態度謹慎,“目前還沒有啟動融資,”金堅告訴36氪,未來等時機成熟會做考慮。
但從過去幾年來看,正新門店規模放緩仍是不爭的事實。這背后,有一部分是正新主動降速的原因。
據悉,從2023年,正新內部開始推行一種“強加盟”新形式,其核心是風險共擔,無加盟費、品牌使用費和管理費,加盟商負責找店,正新墊資裝修費、設備費用及進貨費,在未來2-3年內從經營中收回墊付費用。
在傳統加盟之外,正新從去年開始試推行強加盟模式,目前在運營幾十家店,并已經正式對外推出。據悉,今年正新目標開出1000家強加盟門店。
無論是出海,還是風險共擔的強加盟模式,都是為當前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的應對措施。但對于正新雞排來說,下沉市場的炸雞生意,已經裝不下他們的野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