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網紅商業真不行了嗎?這幾個本質問題被忽略了
來源/Mall星人
撰文/Mall星人 郭歆曄 司馬和一
問題背后是另一個問題:存量中小百貨商場,如何借助“年輕力化”的改造,實現可持續的“翻紅”?
近日,Mall星人的兩位好友Mall先生和包姐《第一批網紅商業,快撐不下去了》、《初代「網紅商業」,真的倒下了嗎?》一前一后兩篇文章,以上海百聯TX淮海、成都REGULAR源野以及發源于長沙的文和友為主要案例,分析了網紅商業是否難以為繼、非標商業該怎么運營等問題,引發了一波深度討論。
網紅商業、非標商業,均是這兩年熱門的詞眼。仔細看了這兩篇文章和眾多留言,還有周邊朋友的聲音,我認為我們還是有些過于局限在“網紅”、“非標”的概念里,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問題的原點。
就像實體商業在受到電商沖擊時,我們忙于追趕所謂互聯網思維,而忽略了商業的本質。
以上述三個案例來說,文和友的核心問題其實是“本土的爆款商業為何到了外地會水土不服”,REGULAR源野的代表性問題是“城市更新下商業的‘公園+’模式如何成就真正的生活方式”,而百聯TX淮海折射的本質是——存量商場怎么成功借助“年輕力化”的改造,實現可持續的“翻紅”。
△去年12月,我到廣州時,特地去看了廣州文和友,正值中午,但里面只有寥寥幾人,甚是落寞。
這三個問題都值得專文評述,因為相比REGULAR源野和文和友,我對TX淮海以及背后的百聯股份更為熟悉,30年前我曾在百聯前身之一的友誼華僑工作過,且曾居住生活在淮海路桃源坊(當時伊勢丹的附近,相隔6個商鋪),對淮海路頗有感情,近年也在持續關注百聯的發展,所以且先圍繞TX淮海所代表的年輕力商業,說說我的看法。
再略略細化一下存量百貨的改造難題,至少可以切分為以下三個:
①存量百貨可以選擇什么樣的改造模式;②注入「年輕力」后的商業,該怎么玩;③年輕力商業如何才能實現持續盈利。
01
「帶活」是意義
存量中小項目改造成年輕力商業,錯了嗎?
網紅雖“美”,卻易逝。近期,“鐘薛高售價‘大跳水’,從60元降到2.5元”的新聞,登上熱搜榜,令人不勝唏噓。曾經的網紅雪糕,似乎要就此隕落。
除了鐘薛高,泡面食堂、Lady M、虎頭局等品牌,都經歷了類似從一夜爆火到銷聲匿跡的過程。
網紅退潮是遲早的事。值得慶幸的是,去年以來,從網紅品牌到網紅街區,大家已經開始意識到去網紅化的重要性。實體商業需要創新,但不能朝著網紅的路子去創新。
話說回來,百聯TX淮海是網紅商業嗎?應該不算,網紅往往擁有龐大流量和較高關注度,但反過來,不能把出圈的都當作網紅。舉個例子,在抖音上走紅的小阿七算網紅,但人氣更高的周杰倫是網紅嗎?當然,不是。
自2020年出圈以來,百聯TX淮海其實是把“年輕力”三個字孵化為了一種共識,讓行業內外提到年輕力,就想到了百聯TX淮海。如果一定要給百聯TX淮海寫上一個標簽,我想可以說它是“年輕力商業的‘頂流’”。
回溯百聯TX淮海的來路,反映出兩大命題:
第一個命題,小微型項目何去何從?
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下的商場,約占滬上總商業項目數量的八成左右。這些存量小微型商場,或多或少都面臨如何升級改造/激活的問題。
據中商數據&Mall星人統計,2024年上海籌開的小微型商業項目約72座,其中存量改造及城市更新類約占三分之二,且主要集中于市區。
第二個命題,中小百貨商場該如何轉型?
在這些存量小微型商場中,中小型百貨是最典型的轉型樣本。從2010年起,上海的購物中心項目呈現全面崛起的態勢,單體的中小百貨商場基本不再興建。
中小百貨商場逐年關停并轉,上海的百貨商廈數量由頂峰期全市大大小小150多座百貨商廈下降到不足20座,幸存率僅13%左右(六百、太平洋百貨、置地廣場、黃金廣場等都于2023年陸續停業),傳統的模式幾乎沒有了市場(除最黃金市口的特大型百貨以外,如第一八佰伴、一百商業中心、久光百貨、新世界城、新世界大丸)。
【TIPS】百貨轉型已然成為世界性命題。例如,2020年以來,日本三越、高島屋、阪急阪神、SOGO等百貨店巨頭相繼關閉店鋪,去年初日本經營了半個多世紀的兩家大型百貨店——東急百貨店總店和立川高島屋,同時停業閉店;擁有100多年歷史的美國梅西百貨,2023年營收和利潤雙雙下降,不得不計劃關閉150家“業績不佳”的門店,謀求轉型。
聯商網推送過一篇文章,提到國內“七成百貨公司營收、凈利雙降”,需要改造的中小百貨,往往出道早,開業時間超過一二十年甚至更長,在建筑、內容等方面的“老舊”程度相對偏高,改造的難度也更高。
不過,這些中小百貨很多都地處核心商圈,位置一般不差,但位置好的代價得付出更高的經營成本(包含物業成本、人力成本等)。
我們統計了上海百貨商廈更新改造項目典型案例,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改成純辦公或商辦聯合體;二是改成美食城;三是升級為創新主題商業。
【TIPS】七年前,我寫過《上海25年來200家停業轉型的百貨商場如今怎么樣了?》,整理了1988年至2017年停業轉型百貨商場的名單,并提到期間數千至萬余平方米的項目大多被改造為電器店、酒店賓館,位置優越的則被改造為快時尚旗艦店。
電商導致零售高度內卷,所以完全去零售化改成聯合辦公和美食城是“最穩”和“最便捷”的,但也會面臨最激烈的競爭,因為辦公和美食城是一個絕對紅海的市場。
就收益回報速度、以及改造和運營難度來說,三者比較,做創新商業是最難的(零售比越高越難,零售占比見上表;項目的細分定位與零售比的高低,具體需視商圈和項目自身條件而定),要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成功和失敗的概率都很大,但好處是可以蹚出“人無我有”的道路,競品相對較少,甚至區域內可能沒有任何競品。
所以,從發展潛力和投資角度來看,創新商業是最可能創造新樣本的選擇。
而創新商業的各個支流中,百聯TX淮海所代表的年輕力商業,是目前為止引發最大行業浪潮的改造方向。
除了帶活了整個行業的年輕力思維,百聯TX淮海對于帶動年輕人重返淮海路、打敗“淮海路不行了”的論調,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倘若將2016年力寶廣場LV撤店視為“淮海路落寞”的開端,那么2019年底在第一百貨淮海店與華亭伊勢丹百貨舊址上重生的百聯TX淮海,則是淮海路重新贏得年輕人的新起點。
年輕人和潮人人中的小紅書平臺上,與“TX淮海”相關的筆記超過了6萬篇,以“淮海路”為關鍵詞的內容則超過10萬篇;來自黃浦區商務委的數據顯示,百聯TX淮海直接帶動淮海中路中段日均客流超10萬人次。
近年來,聞獻上海首店、止癢商店全國首店、nice rice 好飯全國首家旗艦店、Songmont崧全球首家旗艦店、國潮品牌MASON PRINCE上海首店、山本耀司同名品牌Yohji Yamamoto上海首店、HAUS NOWHERE SHANGHAI未來零售空間等新興品牌、潮流品牌入駐淮海路,以及HAI 550項目等的出現,跟百聯TX淮海的出圈并帶活淮海路散發出濃郁的年輕力氣息,有著必然的關聯。
新一輪百貨閉店更新改造潮下,位于核心商圈的百貨的地段價值與輻射力更高,但國際快時尚整租傳統百貨已不復再現(如優衣庫和H&M整租二百永新商廈和益民百貨嘉麗都商廈),如何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將是一個需要長期研究的課題。
百聯TX淮海、百聯ZX創趣場、淮海755、新天地廣場等項目的先行先試,為這個課題開了一個好頭。徐家匯太平洋百貨和六百、東方商廈旗艦店、置地廣場、假日百貨等傳統項目的更新改造方案,令人期待。
【TIPS】插播一個話題,超市大賣場的改造,是百貨商場之外,當下另一個具有廣泛共性的難題。
雖然超市大賣場與百貨商廈的面積,大多都在1至3萬平方米之間,但兩者的區位與建筑不盡相同,超市往往只有2-3層、單層面積大,百貨通常在5-8層之間,單層面積小且層高較低矮,故兩者的更新改造差異極大(近期Mall星人將推出超市大賣場改造的分析專文)。
宏慧·新里、大橘中心、蘇河·夢立方、云瑞鄰里中心(原世紀聯華東寶店和菊園店、家樂福武寧店曲陽店)、花木陽光里(世紀公園世紀聯華改造)等,都是2024年值得關注的新案例。
02
「會玩」是內核
從產品到系列產品,怎么贏得年輕人?
網上隨便一搜,看到《“年輕力”拯救客流荒,商業體如何正確解鎖“生活方式場”》、《盤點全行業15個年輕力主題商場》、《聚焦“年輕力”定義“新潮流”,上海商業的流量密碼在這里》……這些標題,就不難肯定一個事實——無論存量,還是增量,「年輕力」都將是商業變革和維新的長期動力。
“年輕人就是會玩”,要做好年輕力商業,也要「會玩」才行。從百聯TX淮海以及百聯旗下百聯ZX創趣場、淮海755等年輕力改造項目身上,我們可以總結出兩大要點。
①聚品牌、做活動、搞IP。
首先,將好玩的品牌集中匯聚在到同一個場域內,如百聯TX淮海聚焦時尚潮酷品牌、百聯ZX創趣場聚焦二次元品牌。
品牌之上,跨界聯動,密集地推出擊中年輕人情緒的活動。2023年,百聯TX淮海開展了包括OK x ENG水原希子上海首次POPUP、萬代南夢宮嘉年華、Reebok銳步「早C晚Q俱樂部」阿倫·艾弗森驚喜現身等在內的170+場次活動;今年以來,又推出了curiosity無所市事市集「愛亦無期」白色情人節特別市集、TX淮海x喜馬拉雅 PANEL TALK「女性觀點有力量」等具有引爆性的活動。
【TIPS】百聯TX淮海的不少活動案例,被收錄到了聯商網營銷策劃優秀案例中,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閱讀《策展型零售商業空間百聯TX淮海的特色營銷活動合集》。
針對Z時代的特性,淮海755去年也舉辦了各類主題活動,涵蓋多個時段與節日,如「你好,葉小姐」落葉藝術公益展、「龍門派對」新春藝術主題營銷活動,通過「商圈+藝術」的玩法,創造出一系列富有情感共鳴的藝術體驗,幫助年輕人找到情緒釋放與心靈治愈的出口。
活動之上,為年輕人營造新生活方式、新社交場景,做強社群運營并沉淀自有IP。例如,淮海755的市集IP「Savvy755」,去年7月利用策展理念打造了一個聚合多元品牌與創意工作的實驗性空間——Lab/oratory755;百聯TX淮海也把將沉淀兩年的「有點急事!」社群項目,升級成「有點急市!」市集品牌。
②從單體到系列,用不同主題細分年輕力的屬性。
如果說年輕力商業是一扇大門,走進去后,必然會看到一條條分叉的小路。
去年Mall星人曾以百聯ZX創趣場為主要案例,復盤過百聯股份在打造年輕力系列產品上的操盤思維,國內首座聚焦次元文化的商業體——百聯ZX創趣場、“潮、酷”的年輕力中心——百聯TX淮海、“溫暖、年輕、有趣”的新意思中心——淮海755,都是年輕力商業思維下的細分賽道。
今年3月17日以后,你去往淮海路,則會看到圍擋中的「LADY淮海」——一個可以在藝術、文化與情感交流中尋得共鳴、實現自我認同與心靈療愈的集結場。
從「LADY淮海」身上,我們或許會看到存量改造和年輕力商業突圍的又一種模樣。
這些案例證明,通過精準定位、不斷創新和有效的資源整合,年輕力商業能夠在存量改造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03
「善變」是常態
如何持續“造血”形成良性循環?
最后,我們還是落腳到“如何持續盈利”這個問題上。不管是什么類型的實體商業,如果不能自我造血,其實長期而言都是撐不下去的。
關于如何看待“年輕力商業的盈利模式”,包姐的觀點我是比較認同,她說:
不能按照我們過去的測算模型來計算盈利。
要遵循基本的商業邏輯,但不只是單一的租金收益。比如租金+展出/活動/場地等其他方式共同計算,甚至下場扶持品牌,計入成長性收益。
要算大賬、通盤考慮。例如從政府平臺公司手里運營的項目,這些原本沒什么價值的物業,通過強有效的運營,將無效資產盤活,最終實現資產價值增長,甚至是商圈價值的增值。
所以前期就要留有較為寬松的資金與收益回報的時間,不能以短期的「成功與否」來判生死。
我們以百聯股份的這幾個年輕力商業項目為例,看看它們在目前初級轉型階段的集客力和創收力。
據項目方透露,百聯ZX創趣場2023年五一假期5天總客流28萬人次、單日最高客流近8萬人次;2023年全年銷售額3億元、全年客流950萬人次。
另據《初代「網紅商業」,真的倒下了嗎?》一文中披露的百聯TX淮海數據,2023年客流量穩定在工作日2.5萬人次/日,周末2.5-3.5萬人次/日,節假日超4萬人次/日,黃金周最高客流量為6萬人次/日;2023年全年項目總收益近1億元。
雖不能說它們的表現近乎理想,但在傳統百貨陷入困境的當下,這樣的成效,著實讓我們看到了新的曙光。至少我們可以確定,朝著這個方向干,是有機會和盼頭的。
說到底,年輕力商業還處在萌芽、逐步走向成熟的階段,不斷的調試,持續的煥新品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變”可能代表了停滯不前,“善變”才有創造新的突破點,守正出奇,創新制勝。
如果一個代表性品牌(門店)的入駐,能引發大家關注,說明這個項目是“活”的,還在持續前行。例如,前年百聯TX淮海迎來全國首家NIKE STYLE零售概念店時,Mall星人的另一位好友kaga 商業咔甚至專文評述此事,認為這是對項目的最佳褒獎和背書。
去年以來,百聯TX淮海又迎來了HUMAN MADE(中國內地首店)、CLIMAXVISION、公路商店、SOFU、AIR PARK、Hamcus、FPA、3MODE、Ot10sum、CANOTWAIT、Daphne.lab、Le Merci、UNVESNO、少女超市等10多家品牌新店。
可以看到,百聯TX淮海的消費內容在變,如引入備受年輕人喜愛的清吧品牌公路商店、時尚品牌集合店少女超市,進一步豐富業態的多樣性和零售品牌的層次性。
【TIPS】多業態復合型的零售品牌(門店),也是年輕力商業在高零售占比下的創新突破點之一,如淮海755的MUJI旗艦店&無印良品餐堂MUJI Diner&MUJI BOOKS生活提案,百聯ZX創趣場的二次元主題餐廳HappyZoo與萌果醬谷子咖啡及VR ZONE。
無論如何,只要能贏得年輕人的心,年輕力商業的成功幾率就會大大增強。截至2023年底百聯TX淮海已有近28萬會員,其中超過一半為29歲以下人群。有這幫年輕人在,百聯TX淮海的再次晉級,必然是可以預期的事情。
如果一定要繼續追問年輕力商業如何持續“造血”?我想,百聯股份給出的還只是局部答案,更全面的答案,在百聯TX淮海等項目以及國內更多年輕力商業后續的探索中,會一步一步給出。
最后的最后,我將這個問題拋給AI,把其回答的要點放在這里,供諸位參考。
通義千問給出的回答是:
ChatGPT給出的回答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