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跨界卷到MCN,李佳琦要開100家咖啡店
出品/鈦媒體
撰文/柳大方
咖啡賽道內的跨界早已不是新鮮事。往年冬季,諸多咖啡品牌們都抓住過冬日時機,賣“熱紅酒”,甚至是賣白酒,下場做起關于酒的生意。潮玩、體育、文娛界的IP跨界更是咖啡品牌最常見的營銷手段和花樣。
新茶飲企業跨界咖啡賽道更不稀奇。與此同時,“中”字頭開頭的,坐擁超5萬個營業點的中國郵政,賣咖啡想象力更是一度令人震驚。中石化易捷三萬家便利店,都售賣過咖啡。
但是,在2024年的咖啡賽道,咖啡的跨界只有你想不到,沒有辦不到。連頭部主播李佳琦所在的MCN機構美ONE都開始開設首家線下店鋪,售賣咖啡和IP周邊商品。運動連鎖品牌也來湊熱鬧,迪卡儂甚至開了一家咖啡店。
咖啡跨界,正在持續卷出新高度。
絡繹不絕的咖啡跨界新勢力
對咖啡品牌來說,跨界早已是家常便飯。
往年冬季,Mstand、costa、Manner、Tims中國、Seesaw等咖啡品牌們都會抓住過冬日時機,賣“熱紅酒”,推出過熱紅酒咖啡產品。永璞咖啡與五糧液聯名推出新品,含有五糧液,同時打造過“五兩一咖酒館”。繼瑞幸咖啡與貴州茅臺推出醬香拿鐵,首日銷售額突破1億元,一度成為熱點后,庫迪咖啡還賣過白酒,下場做起關于酒的生意。
IP跨界更是咖啡品牌最常見的營銷手段和花樣。例如,瑞幸咖啡今年聯名潮玩領軍企業泡泡瑪特旗下IP——THE MONSTERS(精靈天團),共同推出生椰3周年新品椰皇拿鐵,與盲盒界的頂流IP“LABUBU”聯名,推出“生椰三周年慶生限量款”的咖啡飲品。
庫迪咖啡此前成為2022年成都馬拉松的總冠名贊助商,與知名潮牌SMILEY達成戰略合作,與知名潮流IP愛心小熊合作,與知名手游“王者榮耀”跨界合作、推出定制飲品以及限定周邊。
火熱的演唱會經濟更是成為咖啡品牌的一大跨界推動力。庫迪咖啡最近宣布與張杰2024未?LIVE—「開往1982」巡回演唱會達成跨界合作,貫穿張杰2024年全國巡演的夏秋冬三季,推出杭州限定套餐、限時主題門店、主題包裝及限量定制周邊等。
到了進入2024年,跨界咖啡賽道,卷出新高度。今年4月,李佳琦所在公司美ONE開設了首家線下店鋪——奈娃家族咖啡店,售賣咖啡和IP周邊商品。而開業當天,李佳琦現身,并對外表示,“想要開100家咖啡店”。同月,廈航入局咖啡市場,推出自有品牌小概率咖啡,坐標廈門“鋼琴之島”鼓浪嶼。
迪卡儂也在今年春天在國內開了第一家咖啡店。今年4月,迪卡儂以“店中店”形式在迪卡儂上海五角場店開了第一家咖啡店,坐落在上海大學路步行街商場,與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相鄰。
迪卡儂咖啡小程序顯示,迪卡儂咖啡產品包括飲品和烘焙,定價較為平價,在12元至23元不等。在常規飲品外,迪卡儂嘗試運動特飲系列,如“新肌遇蛋白質奶昔”等飲品。
其中,“燃力氣泡水”飲品,每份包含1500mg迪卡儂左旋肉堿粉,注明建議運動前20分鐘作為運動熱身飲用。目前,迪卡儂咖啡表示暫時只做直營店模式,目前除了上海五角場店暫未有其他開店計劃。迪卡儂全球CEO科波拉此前曾表示,中國市場是迪卡儂全球排名前五的市場,是法國本土外第一個擁有全產業鏈的海外市場。
多數難收割咖啡賽道的果實
實際上,在商業領域,跨界玩咖啡早已不是新鮮事。各行各業跨界開咖啡店的現象一直存在,甚至一度讓人覺得各行各業的盡頭是“咖啡+”。
中國郵政、同仁堂、中石化是跨界咖啡的“大佬”。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中石油旗下昆侖好客便利店推出“好客咖啡”;2019年,擁有2.8萬家門店的中石化易捷便利店發布新品牌“易捷咖啡”,2020年末,中石化易捷宣布與互聯網咖啡品牌“連咖啡”成立合資公司。2022年,中國郵政全國第一家郵局咖啡店在廈門營業。
新茶飲企業跨界咖啡賽道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7年,蜜雪冰城就已入局咖啡行業,推出“幸運咖”;2020年,奈雪的茶旗下“奈雪Pro”推出精品咖啡;2021年,喜茶投資精品咖啡品牌Seesaw Coffee;2022年,檸檬茶品牌“檸季”全資控股投資了咖啡品牌“RUU”,DOC咖啡獲得書亦燒仙草的戰略投資。
2023年,滬上阿姨推出“滬咖鮮果咖啡”;茶百道推出咖啡子品牌“咖灰”;茶顏悅色推出子品牌“鴛央咖啡”,定位新中式咖啡和茶;同樣定位新中式咖啡的還有喜茶推出的喜鵲咖,在深圳開出的第一家門店。
猿輔導、狗不理包子、太二酸菜魚、華為、蔚來……這些看起來與咖啡毫不相關的企業都相繼入局咖啡賽道。而作為奢侈品牌,路易威登,愛馬仕、蒂芙尼等幾年前就已在海外紛紛跨界開設起咖啡廳。
總的來說,以上跨界“咖啡”的,基本都是有規模的連鎖品牌,在現有的門店基礎上做了業務的疊加。嚴格來說不能算“不務正業”。而當體育戶外連鎖和MCN都來賣咖啡后,跨界的尺度確實越來越大。不過,收割咖啡賽道的果實可不容易。
像迪卡儂這樣的運動品牌跨界咖啡賽道也并不稀奇,安踏在泉州“982創動空間”開辟咖啡區;李寧在多個城市多家門店開設過“寧咖啡”咖啡角,申請注冊“寧咖啡NING COFFEE”品牌;特步申請注冊“特咖啡”商標以及“XTEP COFFEE”商標……但這些品牌跨界咖啡的本質,是對資源的再度整合,擴展各自業務的邊界,尋求額外利潤。
例如,寧咖啡只送不賣,只有在店內消費滿499元,才會贈送一杯咖啡。特步的咖啡區,需要消費者持特步購物小票即可享受7折優惠。所以,這些體育品牌雖然擁有幾千的門店,但跨界咖啡品牌更多還只是“淺嘗輒止”,為了滿足本身門店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提升用戶停留和增加流量。
2022年9月,郵局咖啡的聯合創始人曾公開放話,稱在2023年年初之前,達成“百店計劃”,在全國范圍內開出100家門店。但去年以來,郵局咖啡就媒體被爆出多店虧損、開店數量不及預期。
當然,在諸多跨界者中,也有一些咖啡品牌表現不俗,例如猿輔導跨界做的咖啡品牌Grid Coffee,成為近兩年成長最快的本土咖啡品牌之一,創立半年售出百萬杯咖啡的戰績,創立于2021年,來自北京。
Grid Coffee最初是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設立了一輛名為“The Black Spot”的純黑色咖啡車,販售黑咖啡,以此正式進入大眾視野,打出“國內首個全系專注單一產地咖啡的本土咖啡品牌”概念。
而在今年3月,GUCCI在中國四座城市落地快閃店選擇咖啡品牌做線下聯名時,要求入選咖啡品牌必須符合GUCCI新一季的設計理念:城市文化感+回歸經典。最終三來自美國的藍瓶子,來自日本的%Arabica 和來自中國的Grid Coffee的入選。Grid Coffee,也被看作是“快捷版的藍瓶子”。
不過,咖啡賽道新一輪的博弈周期已然來臨。一方面,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兩座大山占據著更大的市場份額。尤其是瑞幸咖啡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已超過星巴克,成為國內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瑞幸咖啡在國內門店的數量達16218家。
據窄門餐眼最新數據統計,從品牌現存門店情況來看,瑞幸咖啡占據第一,其次便是星巴克與庫迪。其中,瑞幸咖啡的門店數已達18272家。星巴克超過7000家門店。
與此同時,咖啡賽道曾經的開店狂魔們也放慢了腳步,畢竟依靠資本快速跑通的方法不行了,很多咖啡品牌開始開放加盟或降低加盟門檻。對跨界玩家來說,入局咖啡只是開始,之后等待他們的是更深的護城河,迎接的是更內卷的咖啡市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