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越長越像拼多多
來源/36氪未來消費
作者/彭倩
“乍一看以為打開了拼多多。”
今年618期間,手淘的諸多用戶們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首頁信息更簡潔,減少頻道固定模塊,由原本的兩行變為一行,頻道可自定義編輯,并且增加信息流占比。這種改變在視覺上呈現出一種結果:手淘和拼多多的確長得越來越像了。
左:改版后的手淘;右:拼多多
除了背景色有一定差異、頂部頻道略有差異,兩個APP的其他板塊幾乎一樣。不少用戶還發現,同時打開兩個APP,連信息流模塊首個推薦商品居然都“碰巧”相同。
今年以來,在明確了“用戶為第一客戶”后,淘天正全面向拼多多學習。不僅是產品界面,淘天的大促周期也正變短,規則走向簡單:取消官方預售環節,5月20日晚8點直接第一波開賣,雖然仍然提示有不同的紅包將分別打折,但消費者看到的就是直售和最終標價,避免了復雜的優惠計算。
今年以來,手淘的諸多玩法和服務也都在全面向拼多多看齊:AI 智能秒退款不用再找客服、整點搶紅包、物流停滯賠付、無門檻紅包、多買多返、先用后付等都與拼多多別無二致。
如果說淘天曾因業務繁多、架構臃腫而變得極度復雜和分散,那么拼多多則是極度簡單且聚焦的代表。向拼多多學習,淘天正在走出舒適圈。
01
手淘全面拼多多化
“目前的共識是拼多多的界面設計最有用戶心智,我們的策略就是學習他們,向他們靠攏。”一位淘寶的員工告訴36氪。據了解,此次手淘的大改版由淘寶事業部、淘天商家平臺部、淘天客戶滿意部負責人處端團隊發起。
最大的變化是首頁。推薦頁的首欄豎版焦點圖下線,由推薦坑位上移代替(不同用戶會有差異,部分更具低價心智的用戶豎版焦點圖全部下線);最上方的百寶箱小 icon 由兩行改成一行,只露出幾個核心業務模塊;核心頻道的大圖樣式縮小,部分模塊如同城零售(即小時達)等轉為頂部頻道。
首頁變得簡單干凈,這背后也經歷了一番取舍:為了專注提升用戶體驗,提升用戶瀏覽手淘的效率、縮短用戶打開手淘的時長,淘天在二季度裁撤了諸多沒必要的啟動項,并做了緩存優化,這令用戶淘寶 APP 打開時間相比之前快了好幾秒。
左:手淘改版前;右:手淘改版后
在首頁這樣的改動下,最大受益者是上移的信息流推薦模塊,而豎版首焦的作用大大減弱,這也意味著品牌的效應越來越弱。豎版首焦自2020年由“超級鉆展”、“品牌特秀”演變而來,一直是舍得投放的品牌展示的主場。
這種改變顯示出了手淘推平價商品的決心。36氪了解到,淘天仍然堅持價格力策略,但較去年有所調整的是,不再追求絕對低價,而是針對不同的用戶提供相對優惠的商品,如為消費大品牌的用戶提供國貨平替、為消費國貨的用戶提供工廠同款,為消費白牌的用戶提供淘工廠和1688的平價好貨。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手淘和拼多多的百億補貼頁面設計幾乎一模一樣,用戶打開頁面后不免產生究竟身在何處的疑問。
左:手淘百億補貼頁面;右:拼多多百億補貼頁面
據36氪了解,手淘如今還在做整版的交互頁面升級,將直接拿拼多多的推貨圖作為參考,這意味著未來兩家在交互上會越來越像。例如,拼多多的界面直接簡單在于其用的是 tab 流,一個退款頁面上面三個 tab 可以直接切換,選擇推薦方式,而手淘之前一直是下拉彈窗,用戶需要更多花費步驟才能點開。
為什么沒有更早的改變?一位淘天員工曾對36氪評價稱:“大盤穩固的時期,大家都奉行不做就不會錯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過,一些用戶的反饋或許也可為此前的保守的策略做出解釋。
不少用戶在各類社交媒體上反饋:的確操作簡單了,但也更催人下單。這種效仿拼多多的走向簡單的策略,最終從業務邏輯來看,是為了提升轉化率,進而促進 GMV 增長。
一些手淘的老粉在各類社交平臺上表達了各自的不滿,主要集中為以下幾個原因:貨品款式款式的選擇欄忽上忽下,找不到點選的位置,要點購買或加購物車才能看到;特別關注和關注的店鋪全部混到一起,找店鋪變得非常困難;購物車的圖標變小,且放在下單按鍵的左邊(消費者習慣點右邊),加購物車時很容易點成直接下單;也有許多用戶表示手淘如今幾乎天天在變,這讓他們不太習慣反而加劇了不便。
但手淘拼多多化的決心很大。“目前業內公認拼多多的效率最高,看似體驗很差的設計,ab 測試下來發現指標是最好的。”一位淘寶員工這樣告訴36氪。
02
學拼多多不等于成為拼多多
雖然手淘在界面設計、諸多服務和玩法上正全面向拼多多看齊,員工們也都認為,其底層的算法邏輯很難做出顛覆性的改變。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拼多多的算法玩法始終不適合淘天,淘天搜索算法已在今年徹底回歸了 GMV。
整個2023年淘天都在推廣“五星價格力”(淘寶自創的一個價格力評估體系:根據單品在淘內外同款商品的價格優勢對比,給出1-5的星級,以此判斷單品在整個市場價格是否具有價格優勢)而為了匹配“五星價格力”,算法曾改成追求“千展訂單量”,即同樣一千次的展現,拼的是誰的訂單量多,這也意味著商品需要足夠便宜。但淘天實行了一年后發現,這條路實際走不通。
“如果淘天強行改成拼多多的算法邏輯,淘天如今超過8萬億的 GMV 至少要蒸發一大半,廣告營收也會大幅下滑。”一位接近淘天的人士告訴36氪。
36氪了解到,在經歷了去年的一番大改后,淘天如今的算法考核目標正經歷一番回調:從“千展訂單量”,回到“千展 GMV”。在這個邏輯下,同樣千次展現需要帶來更高的 GMV,而不是只看訂單量的絕對值。重新回歸到GMV的邏輯,也意味著業績考核的方式變得更加綜合,需要在訂單量和客單價之間找到平衡。
一些商家稱,如今淘天許多類目的“五星價格力”也在取消,淘天不會再向去年那樣優先給到那么多的免費流量。淘天在密切跟蹤拼多多一段時間后意識到,全方位復制拼多多是不可能的,與其做絕對的低價,不如強調“超高性價比”,將價格、服務、商品質量等因素加權,綜合考量,這樣淘天用戶也能接受。
不過,上述商家也告訴36氪,雖然五星價格力已經很難有加權,但是低價商品是有優勢的。
從結果來看,淘天今年算法和核心目標的回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24年 Q1,淘天集團時隔兩年首次獲得 GMV 雙位數增長,訂單量也實現了雙位數增長。這意味著淘天集團的“用戶為先”策略首次顯現效果。今年618期間,淘天 GMV 也獲得了久違的雙位數增長。
淘天的體系里是否能夠養出真正懂用戶需求的產品團隊?這或許仍然需要時間,至少淘天已顯示出改變的決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