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茶姬上海總部開業了
來源/投資界
作者/周佳麗
“霸王茶姬在上海弄了個總部。”最近一位消費投資人聊起這一幕。
原來早在今年初,霸王茶姬全球業務中心便正式簽約在上海。不久前,公司入駐上海虹橋聯合大廈,整座大樓被霸王茶姬全部租下并冠名,頗為氣派。投資界獲悉,目前霸王茶姬是“雙總部”策略——成都是運營總部,上海則是全球總部。
投資界攝
霸王茶姬,是消費江湖一個現象級新茶飲品牌,創始人是來自云南的90后——張俊杰。草根出身,張俊杰的創業生涯令人驚訝:沒上過學,18歲之前不識字,早年間在奶茶店當學徒,摸爬滾打直到2017年創辦霸王茶姬,如今已在全球開出超4500家門店,GMV超100億元。
這一次落地上海,霸王茶姬劍指出海。這也是中國消費品牌走向國際化的史詩級命題。
霸王茶姬新總部
落戶上海
從年初那場簽約說起。
1月19日,張俊杰現身上海,簽下了上海長寧區2024年開年首個重大項目——霸王茶姬全球業務中心,入駐虹橋聯合大廈。彼時張俊杰透露,霸王茶姬在上海的全球業務中心主要職能是集團綜合管理、全球產品推廣和全球業務匯聚。
虹橋聯合大廈位于上海市長寧區凱虹路99號,是上海國際化新地標之一。現場來看,霸王茶姬位于虹橋聯合大廈的B座,總租賃面積近1.5萬平方米,是一座高49米、坐擁9層商業樓的小獨棟。
有網友在社交平臺分享,霸王茶姬在今年6月18日正式在大樓頂部掛出品牌logo,也有網友貼出帶有“歡迎伙伴們入駐霸王茶姬上海總部”字樣的圖片。
如此種種,上海已然成為霸王茶姬的重要根據地。
在茶飲江湖,霸王茶姬是一個難以忽略的名字。2017年,霸王茶姬從云南起家,是一家以國風潮為主體的茶飲品牌,將東方文化、飲茶文化和茶匙的傳承創新結為一體,主打原葉鮮奶茶。
2017年11月,霸王茶姬在云南昆明五一路開出第一家門店。第二年,公司品牌便開始籌備海外布局。后來隨著業務發展需要,霸王茶姬在2021年宣布總部落地成都。這幾年,霸王茶姬發展迅猛,一杯“伯牙絕弦”排隊一個多小時的盛況令人嘆服。
你可能不知道,締造這個奶茶頂流的卻是一位90后草根創業者——今年剛滿31歲的張俊杰。據說,張俊杰10歲到17歲之間一直在流浪,18歲之前并不認字,后因在奶茶店當學徒,為了工作才開始自學拼音和認字。
霸王茶姬早期投資人XVC創始人胡博予曾透露,第一次見面,張俊杰告訴他沒上過學,他以為是沒上過大學,后來發現張俊杰在為投資人講解板書時很多字用拼音代替,才知道他“完全沒有接受過基礎教育”。
早年的打拼歲月,張俊杰經歷了奶茶行業里的各個崗位,從最早期的店員、店助、店長,再到督導、加盟商、代理商,所有的崗位都輪了一圈。這也使得他對茶飲行業有了更深的沉淀和思考。
今年5月,蟄伏已久的張俊杰在上海開了一場發布會,對外披露了霸王茶姬最新成績單——
2023年,霸王茶姬總銷售GMV達108億元,同比增長734%;2024年第一季度銷售GMV達58億元。內部預計,2024年的營收將超200億,實現翻倍增長。現在,霸王茶姬全球總門店超4500家。而在2022年底,這一數字還只是1000出頭。
如火如荼,霸王茶姬即將IPO的消息也流出。據上海證券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霸王茶姬正籌備赴美國上市,可能下半年會有重大進展。但這一消息并未得到證實。
出海,為什么是上海?
出海——也許是霸王茶姬落戶上海新總部的答案。
正如上海官方表示的那樣,將幫助企業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助力企業加速發展壯大。
扎根上海,正成為中國企業尋求出海的一種選擇。
首先,地理因素在城市發展歷程中,無疑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上海位于中國東部的黃金海岸線中心,長江入海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連接中國內陸和海外的重要樞紐,是中國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
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上海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企業和國際機構入駐,增強了上海的國際化基因,也引進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上海也是國際會議和展覽的重要舉辦地之一,為在上海的企業帶來“中外聯動”的機會,利用上海國際化舞臺實現出海。
事實上,為了支持中國企業更好更快地“走出去”,上海已經推行了一系列舉措:
2023年,上海印發了《上海市關于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助力企業高水平“走出去”的若干措施》,出臺了22條措施,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服務支撐。
2024年4月,上海進一步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優化發展環境促進上海專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更好支撐企業“走出去”需求,更好服務本市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很快6月,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召開。會議指出,上海是國內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橋頭堡,金融服務企業“走出去”,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
會議強調,要打造企業高質量出海的堅實后盾,針對出海企業需求和特點,在跨境結算、匯率避險、保險保障、融資支持等領域,持續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好為企業發展提供助力。要帶動法律、咨詢、審計、會計等專業服務機構“抱團出海”,放大集成效應,厚植綜合化、系統性的服務支持能力。
與此同時,上海積極搭建橋梁,助力企業出海。
去年11月,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召開了上海市企業“走出去”專題工作會。今年年初,浦東新區政府領導帶隊,浦東2024首團“出海”赴香港、新加坡推介。4月,“虹橋海外發展服務中心(東虹橋)——中國企業出海總部服務中心”正式啟動,打造企業出海總部集聚區。同月,上海徐匯區委書記帶隊出海,拋出國際投資合作“橄欖枝”。6月,全國首個“走出去”公共服務辦事大廳在臨港滴水湖畔正式啟動。
如此種種,也使得上海成為企業落地的熱門城市——2023年,上海企業總量達到了289.2萬家,穩居全國第一。
當出海成為中國企業新時代課題,“搶企大戰”在城市中蔓延開來。
2024,出海大時代
放眼望去,中國商業江湖正在形成一個共識——“不出海,就出局”。
如我們所見,出海大戰已經席卷新茶飲江湖。而下南洋幾乎是它們的必經之路,其中地理位置相近、華人消費者眾多、文化相似的新加坡,被很多品牌作為出海的始發站。如在2018年,喜茶在新加坡烏節路開出首家海外門店,奈雪的茶也于同年12月在新加坡開出首店。這一年,蜜雪冰城在越南開設了第一家海外門店。
但在那時,中國新茶飲風潮才剛剛興起,因此大多數品牌的重心仍在國內市場。直到最近兩年,新茶飲廝殺激烈,國內市場漸趨飽和,品牌開始尋找新的增長點,戰火悄然蔓延至海外。
從去年開始,眾多新茶飲品牌加速海外布局,茶飲的大航海時代到來——
已經上市的奈雪的茶重啟出海計劃,開出了泰國首店;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甚至日韓國家和地區,喜茶的身影愈發活躍;今年剛剛IPO上市的茶百道已在海外落地4座城市8個門店;河南起家的蜜雪冰城則風靡印度尼西亞,是海外門店數最多的中國新茶飲品牌,還有滬上阿姨、甜啦啦、書亦燒仙草等紛紛加入出海大軍。
兇猛開店之外,IPO上市成為新茶飲爭奪海外市場的手段之一。過去一年來,我們見證一波浩浩蕩蕩的上市潮——滬上阿姨、蜜雪冰城、古茗等已經排在了港交所大門外。
某種程度上,新茶飲赴港上市潮也是出海大潮的一縷寫照。“大家需要一個連接世界的平臺,以便于今后海外業務擴張。”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人如是分析。
全球產業鏈重組,“走出去”已成大勢所趨,出海2.0時代拉開序幕,一批中國企業在海外大殺四方:
以SHEIN、Temu、TikTok等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及互聯網平臺在海外迅猛崛起;小米、OPPO、vivo等手機品牌出海銷量走高;名創優品、泡泡瑪特走出國門,海外門店人潮擁擠;還有比亞迪、五菱、蔚來等中國新能源汽車在中東、東南亞等地區走俏,海外市場的表現彎道超車歐美日韓等老牌車企。
“2023年我出海許多次,發現海外供應鏈基本都有和中國的銜接需求,這會帶來許多結構性機會。中國制造業的生態優勢難以替代,盡管部分轉移到越南、泰國和印尼,但國內上下游鏈條完整,加上工程師紅利和企業家的韌性,能量依然十分強大。出海變成一個趨勢,這里面有很多機會。”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符績勛在清科年會上分享。
此前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也認為,中國優秀企業的出海、國際化值得期待,有不少企業生而國際化,進而面向某一特定市場去創新,這樣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在投資人眼中,出海被視為是未來長期的系統性新機會。正如達晨達晨財智執行合伙人、總裁肖冰所言,奔赴全球化市場的星辰大海,是一個優秀的世界級企業該做的事情。“而中國年輕的新一代創業者,具備更好的國際化的眼光和能力、人才,這讓我們看到新的希望。”
出海之浪潮洶涌,即便如此,出海之路的暗礁與風浪同樣不可忽視,這注定是一場在文化、政策、制度等多維度布滿考驗的征途。
大家都在期待一批來自中國的世界級公司。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