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甄選被告上法庭,已立案
出品/電商報Pro
作者/吳昕
01
江小白起訴東方甄選
近期,直播電商界可謂是風云變幻,風波不停。
在辛巴與小楊哥之間的爭議尚未完全平息之際,羅永浩又因“假月餅”事件被推上風口浪尖,而他隨后的回應雖迅速且誠懇,卻也微妙地提及了東方甄選,為這場行業大戲添上了新的注腳。
有意思的是,東方甄選近期確實遭遇了一場不小的挑戰——江小白正式起訴東方甄選了。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于今年8月份的那場直播。
在直播中,東方甄選主播天權憑借其“中國白酒三級品酒師”及“清酒唎酒師”的專業身份,在直播中對多款白酒進行了點評。
然而,正是這次點評中的某些言論,尤其是針對江小白的部分,引發了軒然大波。
天權指出江小白使用的是“食用酒精”而非純糧固態發酵,因此包裝上無法標注“白酒”及“純糧固態”字樣。
圖源:抖音
這一說法迅速激怒了江小白,后者隨即發布聲明,堅稱所有產品均嚴格遵循純糧固態發酵工藝,符合國家標準,并指責東方甄選主播的言論誤導消費者,損害品牌形象。
而面對品牌方的指責以及輿論的發酵,天權在個人賬號發表道歉信,承認自己在直播中的表述造成了誤解和困擾。東方甄選官方也通過微博表達了歉意,并表示將加強主播的專業培訓。
圖源:微博
但江小白對此表示不接受,認為道歉形式非正式且態度不誠懇,并決定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此后,江小白與東方甄選均未在公開場合再次談及此事。
但事態并未平息,如今這場風波已經升級為了法律訴訟。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重慶江小白酒業有限公司已正式對東方優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東方甄選的關聯方)提起不正當競爭糾紛訴訟,案件將于2024年11月19日在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圖源:天眼查APP
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公眾對于直播電商行業規范與主播責任問題的關注。
有觀點認為,主播在直播帶貨時應更加謹慎,確保所傳達信息的準確性和客觀性,以免誤導消費者并損害品牌聲譽。
同時,對于品牌方而言,當遭遇不實言論時,及時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也是必要的。
至于東方甄選,此次事件無疑為其敲響了警鐘。如果當初能夠更加認真地對待此事,采取更加誠懇和正式的道歉方式,或許能夠避免這場法律糾紛的發生,甚至開啟雙方合作的新篇章。
然而,現在雙方都只能靜待法庭的裁決結果了。
02
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頻發與反思
事實上,在當今直播帶貨風靡的時代,類似于上述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屢見不鮮。
前段時間,武漢一法院還審理了一起直播帶貨相關的侵權民事案件。
在此案中,兩名被告因貶低競品、夸大自身產品優勢,被判定構成商業詆毀與虛假宣傳,最終需承擔停止侵權、消除影響及賠償經濟損失等法律責任。
無獨有偶,前不久因被人造謠而重新引發關注的知名帶貨主播雪梨,也曾因類似行為被推向風口浪尖。
她在直播間推銷尿不濕時“踩一捧一”,發表了不當言論,因此陷入了商業詆毀的泥潭中。她的行為不僅損害了競品的聲譽,更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嚴懲。
圖源:微博
甚至,就算是行業內的頭部主播,如辛巴和小楊哥,也未能完全免俗。
2020年,辛巴在直播間售賣即食燕窩受到消費者質疑,通過受檢,該即食燕窩并不符合燕窩的食用標準,該產品實質上是一款風味飲料。
事后廣州市場監管部門對辛巴團隊以及燕窩商家做出了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并罰款90萬元的行政處罰,河南省消費者協會也針對辛巴直播帶貨即食燕窩消費事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提出退還即食燕窩產品銷售總價款人民幣1992.8539萬元,并處以銷售總價款3倍的懲罰性賠款共計人民幣5978.5617萬元,退賠金額總計人民幣7971.4156萬元的訴求。
圖源:微博
而小楊哥則在近日因帶貨的“鮮多裕”牛肉卷涉嫌虛假宣傳而陷入輿論風波,其中商家已被處罰50萬元,但因三只羊不在相關部門的管轄區內,還尚未確定處罰情況。
圖源:青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事實上,自直播帶貨興起以來,商業混淆、虛假宣傳、商業詆毀等傳統不正當競爭行為便如影隨形,甚至出現了觸犯《網絡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的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
這些行為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更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讓直播帶貨這一本應促進消費、提升購物體驗的新模式蒙上了陰影。
更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最終受害者往往是消費者。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消費者越來越依賴網絡信息進行購買決策,而商家的虛假宣傳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無疑加劇了信息不對稱,誤導了消費者,損害了其合法權益。
因此,對于直播帶貨行業而言,規范市場秩序、加強監管力度勢在必行。帶貨主播和企業應當樹立誠信經營的理念,以消費者利益為重,避免“踩過界”行為的發生。
同時,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對直播帶貨行業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
直播帶貨行業要想實現長遠發展,就必須摒棄不正當競爭行為,回歸誠信經營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03
強化法治,護航直播帶貨的健康發展
在當今社會,隨著互聯網的深度滲透,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依賴網絡信息來指導購買決策。然而,這一現象也催生了一系列問題,尤其是片面的比價言論和虛假宣傳行為,它們如同迷霧般遮蔽了消費者的視線,嚴重干擾了市場的公平競爭機制。
直播帶貨,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一股創新力量,其蓬勃發展的背后,必須牢牢扎根于誠信經營的土壤之中。任何企圖利用虛假信息、夸大其詞以謀取不當利益的行為,都是對市場規則的踐踏,對消費者權益的侵犯。
對此,法律必須亮出利劍,施以鐵腕,堅決打擊,以維護市場的公平與正義,推動數字經濟沿著更加健康、可持續的軌道前行。
這一系列事件,不僅是對直播帶貨市場不良現象的嚴厲警示,更是對如何在數字時代有效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公平正義的一次深刻反思。
它啟示我們,在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捷與高效的同時,必須時刻警惕其可能引發的新問題、新挑戰,不斷完善和健全法治體系,為構建一個更加公正、透明、有序的市場環境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于今年9月1日的正式實施,特別是其中關于禁止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誤導性信息的明確規定,為打擊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武器。
該規定不僅明確了違法行為的界定標準,還詳細列出了相應的處罰措施,包括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以及高額罰款等,彰顯了國家對于維護網絡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堅定決心。
總之,只有不斷強化法治建設,才能為直播帶貨等數字經濟新業態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營造一個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讓數字經濟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