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月薪也啃不動鴨脖了
來源/億歐新消費
撰文/七年半練習生
01
鴨脖「三巨頭」迎來最差半年報
鴨脖三巨頭絕味鴨脖、周黑鴨、煌上煌如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短短 8 個月,三家就關掉了將近 3000 家店。曾經的輝煌不再,如今的市場到底發生了什么?
閉店數量來看,絕味食品從去年年底的 15950 家店到今年 8 月只剩下 13731 家店,關了 2219 家。周黑鴨的門店數量為 3456 家,相較去年底減少 360 家;煌上煌有 4052 家專賣店,相較于 2023 年底的 4497 家減少 445 家。
資本市場的表現同樣不樂觀。三家公司的股價最近幾年一路下跌,跌幅超過八成。絕味食品最高點時股價 102.37,現在只剩 12.34 元。三家鹵味巨頭從股價高點跌到現在,總共蒸發了 943.11 億市值。絕味食品原本市值達到過 617.82 億,現在只剩 76.5 億,周黑鴨和煌上煌也從百億規模淪落為幾十億的 “小票”。
業績方面,2024 年上半年,絕味食品營收 33.40 億元,同比下降 9.73%;周黑鴨的營收 12.60 億元,同比下降 11%;煌上煌的 10.6 億元,同比下降 7.53%。
這些數據表明,鹵味三巨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曾經風靡一時的鹵味品牌,如今為何陷入如此困境?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02
鴨脖化身 “鴨脖刺客”
克價超過牛肉,周黑鴨變周大福。
近年來,鴨脖的價格一路飆升,著實令人咋舌。曾經親民的鴨脖,如今隨便買上幾樣東西,“一不小心” 就超過了 200 塊。有網友感嘆:“在絕味鴨脖隨便買了一點,結賬的時候一看 200 多,這難道就是鹵味刺客?”“煌上煌和絕味的鴨脖賣六七十塊錢一斤,要趕上鹵牛腱的價了,憑什么呀?” 甚至還有網友戲稱周黑鴨都快成周大福了。他們可能也清楚價格太高,相較于降價,更簡單有效的就是在克數上做文章,這幾年三家已經默契的都不再展示500g 的價格,而是展示100g甚至50g的價格。
不僅貴,質量也不穩定。
為了快速擴張門店,鴨脖三巨頭的門店都是加盟為主。然而,這種模式也帶來了一些不可控的情況,導致投訴量增多。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擁有萬店的絕味鴨脖,投訴量達 1128條,位居行業之首。投訴的內容包括頻繁遇到異物、食品不衛生、核銷團購被強制要求好評、強制性消費多稱重量等情況。周黑鴨也有 908 條投訴,煌上煌有 625 條。
例如,有消費者反映在絕味鴨脖購買時,店員自己抓了很多鴨脖,還把東西擋在柜臺后,結賬時價格遠超預期,且拒絕退貨。還有消費者投訴在絕味鴨脖購買時,店員多稱重量,導致消費者要多付錢。此外,鼠頭鴨脖涉事高校意見反饋群曝光,大量投訴顯示食堂的鴨脖等食品中出現蟲子等異物屢見不鮮。這些投訴反映出鴨脖三巨頭在加盟模式下,對門店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引發了消費者的擔憂。
03
漲價背后的原因
白羽鴨價漲勢兇猛
原材料價格的波動給鴨脖品牌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煌上煌綜合毛利率為 27.99%,較上年同期減少 2.05 個百分點,其中醬鹵肉制品毛利率為 29.55%,同比減少 3.52 個百分點。同期,周黑鴨的毛利率也由 2022 年上半年的 56.9% 減少至 52.5%。另據 Wind 數據,2023 年上半年,絕味鴨脖銷售毛利率為 23.31%,較上年同期下滑 4.71 個百分點。
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以煌上煌為例,2023 年上半年主要原材料鴨掌、鴨翅、鴨脖等相關鴨副產品原料市場價格均大幅上漲,其中鴨掌最高漲至 37.60 元 /kg、鴨翅漲至 19.80 元 /kg、鴨脖漲至 27.80 元 /kg。周黑鴨也提到,2023 年初,在原材料供給不足、需求暴增的背景下,公司主要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遠超往年平均水平,成本端壓力劇增。
白羽鴨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是飼料價格的上漲。飼料漲價主要是由于居民消費水平提高,造成的生產和物流成本上升,這直接導致了飼料廠的成本增加。同時,全球范圍內的人口增長和食品需求量上升,導致了飼料市場供應減少,價格上升。另外,玉米等重要的飼料生產原料價格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飼料價格的變動。以白羽肉鴨為例,養鴨需要大量的飼料,如玉米、小麥等,飼料價格上漲進而導致養鴨成本增加。
在成本壓力下,鴨脖價格高企的態勢或許還將持續。雖然從今年二季度開始,相關原材料價格已逐步回落,但當前原材料價格仍處于歷史高位。如周黑鴨認為,原材料成本高企以及成都新設立加工廠預計將產生的更高成本費用,可能會影響公司盈利。絕味食品也提到,鹵味市場分化加速,頭部企業亦面臨周期考驗,行業需要克服原材料、物流、人工等運營成本逐年增加的困難,供需平衡也需要時間進一步修復。
新品牌涌現,分流市場份額
除了周黑鴨、絕味食品、煌上煌等鹵味上市公司外,目前市場上還涌現出了王小鹵、盛香亭、菊花開鹵味、麻爪爪等新品牌,部分品牌受到了消費者歡迎。億歐新消費了解到,2019 年推出單品虎皮鳳爪上線后,三年多的時間,王小鹵的年銷售額從 2000 萬元到突破 10 億元,在 2022 年,全年業績也實現了超 50% 的增長。這些新品牌的涌現,分流了鹵味三巨頭的市場份額,給它們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壓力。
營銷成本不減反增
近些年,鹵味三巨頭加大了對加盟商的支持力度,導致銷售費用增加較大。然而,這些促銷活動投入并沒有轉化為業績增長。財報顯示,2024 年上半年,絕味食品的銷售費用為 2.98 億元,同比增長 13.6%,主要系廣告宣傳費支出增加。但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卻出現了下降。另外兩家的廣告宣傳支出上也都有所增加。
04
如何破局?
價格回歸
目前市場環境,消費者對于價格是極其敏感的。與其教育消費者原材料確實不比牛羊肉便宜。還不如推出更優惠的產品套餐,來占領用戶心智,打破鹵味刺客的身份。
周黑鴨近期上線了 9.9 元產品,主打 “解饞超自由”。這一舉措是為了應對消費者 “偏好高性價比的消費趨勢”,吸引消費者進店并挖掘更多市場潛力。9.9 元的價格包含了甜辣小雞腿、干煸辣子雞、雞翅尖、手撕雞脖或牙簽肉等肉類產品,以及香干、蓮藕、腐竹、毛豆等素類產品。其中,甜辣小雞腿上市 2 個月,總銷量就突破 96 萬盒。這些產品的推出,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低價美食的需求,也為周黑鴨帶來了新的銷售增長點。據相關數據統計,天貓平臺上也有消費者在周黑鴨 9.9 元嘗鮮專區留言,當鹵味價格走高時,品牌推出 “親民” 策略,將幫助其通過高性價比產品吸引更多客群,增強行業內的品牌競爭力。
產品持續創新
消費者嘗鮮意愿度確實在提高,但對于口味忠誠度卻在逐步下降。這就要考驗品牌方又要持續創新的能力和毅力。還以周黑鴨為例,推出的 9.9 元產品中,除了素類產品外,肉類產品無一例外都是雞。品牌讓利的背后,還有更深層的打算:持續開發 “非鴨貨” 產品。面對成本壓力,為了 “不虧本”,品牌漲價并非長久之計。當前,漲價已經成為了消費群體的敏感詞,鹵味品牌溢價空間有限。因此,周黑鴨持續開發 “非鴨貨” 產品,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口味需求。周黑鴨推出的蝦球系列大單品,補充麻辣、燒烤口味,滿足了消費者對海鮮類鹵味的需求。
當然,鹵味鴨貨外的賽道,競爭同樣激烈,最終決勝還是要看產品價格和口味。
寫在最后
未來鹵味市場的發展方向值得我們深思和持續關注,這與大餐飲賽道也是息息相關。
之前億歐新消費提出,大餐飲賽道進入下半場的低毛利時代。品牌除了加強成本控制,優化供應鏈管理,降低原材料成本。更要不斷創新產品,開發更多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口味和品類。例如,推出健康、營養的鹵味產品,滿足消費者對食品品質的要求。同時還要加強線上銷售渠道的拓展,打破線上線下壁壘,提高市場占有率。
總之,鹵味市場未來的發展充滿挑戰和機遇,品牌需要不斷創新和適應市場變化,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最后不禁要問,四千億的鹵味賽道,真的需要3家上市公司么?合并也未嘗不是另一種選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