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鵬特飲成糖分刺客,打工人還喝嗎?
來源/新消費101
作者/響馬
一個自律型健身人的一天是怎樣的?
一次夜跑結束后,四川網友“不想”買了一瓶東鵬特飲,喝了幾口,直呼“后悔”。
在社交網絡上,她給出的理由有兩點,“一是忍受不了那種甜,二是一瓶喝下去,估計今晚也白跑了”。
消費者覺得東鵬特飲太甜,并非個例,對于這款功能飲料含糖的具體情況,近日也有媒體進行了測評。
據《消費者報道》稱,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東鵬特飲、紅牛、樂虎、魔爪、戰馬、力保健等12款功能飲料,檢測結果顯示,有8款飲料每瓶含糖量超出每日游離糖攝入量建議的上限(25g),其中,東鵬特飲每瓶(500ml)含糖量最高,達66.5g,超出了最高“警戒線”(50g)。
《消費者報道》直指,以每顆方糖4.54g計算,喝一瓶500ml東鵬特飲相當于攝入14.6顆方糖。換言之,東鵬特飲堪稱真正的“糖分刺客”。
這一測評令不少打工人破防,紛紛留言表示“真是沒想到”“確實太甜了”“之前還真沒注意”“以前越喝越爽,現在得謹慎選擇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東鵬特飲的含糖量,從消費的角度出發,剖析產品邏輯及其隱患的時候到了。
01
打工人難以抗拒的甜
對12款功能飲料進行測評后,《消費者報道》發文時提到,“功能飲料的應用場景常與運動相關,添加糖不僅讓口感更好,還能提供能量”。
僅就國內市場來說,功能飲料與運動相關的“綁定”不如國外強,換句話說,中國人喝功能飲料,很多時候與運動場景之外的提神、補能有關。
具體到東鵬特飲,它瞄準的消費者,并非運動員或者運動愛好者,主要是藍領人群,這是它長期深耕的主要受眾群體。
據媒體報道,切入功能飲料賽道之前,紅牛已經是年銷50億元的巨頭,東鵬還在主打菊花茶、冬瓜茶等飲品。
但是,通過長時間的研究和走訪,東鵬特飲創始人林木勤看好功能飲料的市場潛力,也找到了主要受眾群體:出租司機、貨運司機、建筑工人、外賣小哥等藍領人群,他們普遍工作時間長,體力消耗大,既需要提神醒腦,也需要補充體力。
“遠川研究所”也提到,東鵬特飲業績的騰飛,一個主要原因是它與貨車司機的強綁定。
在此背后,網絡廣泛流傳著一個故事——林木勤只要開車路過高速服務區,必定會去翻垃圾桶,看看到底有多少東鵬特飲的空瓶子。
正因為找到了差異化的受眾群體,疊加強勁的價格優勢,及帶有“防塵蓋”(可以當煙灰缸)的塑料瓶包裝設計,東鵬特飲得以迅猛發展,成長速度之快讓紅牛都顯得“失色”。
據東鵬特飲母公司“東鵬飲料”財報顯示,2023年,東鵬特飲營業收入達到103億元,同比增長26.48%;今年上半年,整個東鵬飲料實現營業收入78.73億元,同比增長44.19%。
另據尼爾森數據顯示,2023年,東鵬特飲在中國能量飲料市場中的銷售量占比為43.02%,同比提升6.3個點,份額總和較紅牛系整體高出12.2個點,連續第三年位居市場第一。
東鵬特飲營收和銷量占比不斷攀升,從側面說明消費黏性較高,消費者難以抗拒,而高糖無疑是一個關鍵因素。
《消費者報道》測評結果顯示,每瓶功能飲料折算成的方糖數,東鵬特飲為14.6顆,樂虎為9.4顆,戰馬7.2顆,紅牛6.9顆,日加滿1.2顆。用折算的方糖數對比,東鵬特飲是紅牛的2.1倍。
添加糖“能提供能量”,東鵬特飲添加更多的糖,給需要補充體力的藍領群體,正如一位網友在上述測評結果下留言稱,“這糖分,也算是快速補充能量”。
補充能量,是藍領群體的剛需,但攝入糖分過多,帶來的隱患不容小覷。
(圖片來自淘寶)
02
值得注意的“警戒線”
前文提到,東鵬特飲含糖量較高,超出了最高“警戒線”。
據中國營養學會的研究數據建議,我國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的攝入量最好在25g以內,最高不要超過50g,而一瓶500ml東鵬特飲的含糖量比這一最高“警戒線”還高16.5g。
也就是說,你每天只要喝一瓶東鵬特飲,糖的攝入量便“超標”了。
饒有意味的是,東鵬特飲回復《消費者報道》稱:“配方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已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評價和批準,同時,我司產品標簽中明確:建議每日一瓶。”
將中國營養學會的研究數據建議與東鵬特飲的回復結合起來看,顯然,消費者需要特別注意含糖量“警戒線”。
只是,要注意到這條“警戒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在東鵬特飲這里,需要細心一點,也需要看得更多。
「新消費101」看到,在東鵬特飲官方微信公眾號,不乏和貨車司機、建筑工人、流水線工人等藍領群體相關的內容。該公號還曾寫道:“伴隨著‘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的品牌訴求,東鵬特飲一直致力于關注藍領人群,用心探索消費者的興趣與需求。”
但對于含糖量相關內容,這個公號鮮少涉及。
而在天貓“eastroc東鵬旗艦店”東鵬特飲產品詳情頁,“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保健食品專業認證”“科學配比能量滿滿”等都是頁面頂端重點推介的內容。
至于含糖量相關內容,「新消費101」發現,出現在不那么顯眼的“產品信息表”中,主要原料納入了“白砂糖”,而在“營養成分表”中,也注明“每100ml含有碳水化合物11.3g”。
綜合來看,東鵬特飲沒有隱藏含糖量有關的信息和數據,但消費者購買前,仍需了解一些重要信息: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包含所有形式的可吸收糖類,無論是天然存在的,還是人工添加的,而在沒有特別標注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查看飲料包裝上的營養成分來估算含糖量。
舉個例子,某瓶飲料的營養成分表顯示每100ml含有10g碳水化合物,卻沒有特別指出糖的含量,那么,可以認為這10g幾乎全部是添加糖;如果同樣的飲料,注明每100ml含有8g糖,那么,剩余的2g碳水化合物可能來自天然存在的糖或其他形式的碳水化合物。
了解這些信息,有助于看明白飲料的營養成分表,進而了解含糖量,做出更加合理、對自身健康更有利的消費決策。
這是因為,白砂糖等添加糖也好,包含添加糖、天然糖的碳水化合物也罷,可為身體提供能量,但過多攝入,將對身體構成負面影響。
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泌尿外科柳良仁團隊完成、刊登在國際權威期刊《英國醫學雜志》的研究結果表明,高糖攝入會增加18種內分泌疾病、10種心血管疾病、7種癌癥以及10種其他疾病(神經疾病、牙病、肝病和過敏等)的發病風險。
此外,據《上海大眾衛生報》報道,美國有研究發現,藍領中的糖尿病患病率要高于白領人群,這是“缺乏健康素養”等原因所致。
這些研究說明,注意、警惕功能飲料的含糖量很有必要,正如媒體所言:“如果短時間內需要調動身體的狀態,那么可以來一瓶功能飲料‘應急’,但畢竟是功能飲料,不要把它當作普通飲料來飲用,有需要的時候,依據個人身體情況‘適度適量’飲用。”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消費者看重含糖量。
親鄰科技上個月發布的《能量飲料社區聲量調研報告》顯示,購買能量飲料時看重的因素中,品牌受重視比例最高,達24.38%,緊隨其后的,是含糖量(配料表成分)和功效、價格三大因素的受重視比例大致相當,均在16%上下。
03
千億飲料王國的隱憂
當部分消費者關注到東鵬特飲的含糖量,作為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大關的飲料王國,東鵬飲料將目光投向更多業務,加速拓展新的產品線。
僅在2023年,東鵬飲料就推出了電解質飲料、椰汁、蜂蜜綠茶和無糖茶等多款產品。同年,林木勤表示:“未來三年,我們必須培育發展出第二增長曲線,我們不能有躺平的心態。”
客觀而言,東鵬飲料的多元化有一定效果。其中,電解質飲料“東鵬補水啦”表現搶眼,今年上半年,實現4.76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281%。
和東鵬特飲相比,在含糖量方面,“東鵬補水啦”有所降低。「新消費101」看到,在清爽西柚味、檸檬味“東鵬補水啦”的“營養成分表”中,分別注明每100ml含有碳水化合物6.2g、6.8g。
盡管降低了含糖量,仍有消費者購買后留言稱“好甜,像糖水”“挺爽,但還是有糖分的,今天還是少喝吧”。
或許,正是看到了消費者的反饋,也明確了控糖的消費趨勢,“東鵬補水啦”推出了0糖的荔枝味飲料,東鵬特飲也有了0糖0脂的罐裝能量飲料,受到一些消費者的歡迎。
然而,整體來說,東鵬飲料的多元化目前尚在“小打小鬧”階段,新產品的營收能力和影響力都遠遠不及東鵬特飲,千億飲料王國高度依賴后者。
數據顯示,東鵬飲料對東鵬特飲這個大單品的依賴度達到近90%。正因如此,媒體直言:“一款產品能不能撐起千億市值,本身就是一個風險極大的事情,更何況功能飲料這個賽道,各家飲料巨頭都虎視眈眈。”
已經是超百億營收,有了高基數,且要持續和巨頭博弈,想開拓更大的市場,沖擊更高的營收,挑戰之大可想而知。
銷售費用的大幅增加即是有力佐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鵬飲料銷售費用較上年同期增長近41%,銷售費用占營收的比例達到約16%,“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另一重隱憂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性地留意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也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努力控糖,無糖飲料成為流行趨勢。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5~2022年中國無糖飲料行業市場規模逐年增長,由22.6億元增至199.6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615.6億元。
對東鵬飲料而言,無糖業務起步較晚,不大能打,另一方面,作為業務的絕對“主力”,東鵬特飲的含糖量逐漸引起關注,不少打工人為此破防,其影響將不斷擴散。
也就是說,東鵬飲料正在打“逆風局”,考驗才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
1.《12款功能飲料測評③:一瓶≈15顆方糖,“糖分刺客”竟是它》,消費者報道
2.《習慣吃太“甜”的人,患45種疾病的風險更高》,生命時報
3.《東鵬飲料直奔千億?天花板也要撞上了!》,英才商業
4.《這屆年輕人正在拋棄“含糖飲料”》,氫消費
5.《東鵬特飲,“累了困了”》,紅星資本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